清明节是我国民间的重要习俗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但清明原来不是节日,只是一个节气,成为一个节日是两个节日合并的结果,一个叫寒食节,一个叫上巳节 ,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寒食节与清明节的来历一样吗?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寒食节与清明节的来历一样吗(清明节又叫寒食节)

寒食节与清明节的来历一样吗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的重要习俗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但清明原来不是节日,只是一个节气,成为一个节日是两个节日合并的结果,一个叫寒食节,一个叫上巳节。

清明节为何也称之为“寒食节”

早在春秋时,清明不生火做饭,只吃事先准备好的冷食,即“寒食”,有人说这是为了纪念介子推。介子推是晋国重臣,他跟着晋国公子重耳(即晋文公)在外面流浪多年。有一次,重耳在逃亡途中,饥寒交迫,心力交瘁。介子推就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来给重耳食用。十九年之后重耳终于回国当了国君,当年跟着他的大臣都得到了赏赐,唯独对自己有割股之恩的贤臣介子推被忘记了。介子推也不愿争功,遂隐居于绵山。后来重耳想起了介子推,就想让介子推出来做官,介子推坚决不愿为官,藏于深山之中。晋文公只好放火烧山,想着介之推至贤至孝,他一定会背着母亲走出树林来,结果介子推背着老母亲在一株老柳树下被烧死了。后来晋文公下令,规定每年的介子推死难日为寒食节,这一天只能吃冷食凉菜,以纪念介子推。这个事件后来就变成了寒食节的来源。翌年的这一天,晋文公素服又领群臣徒步登介山祭奠介子推。祭扫后,晋文公将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

后来,寒食节活动逐步由纪念介之推禁燃炊烟、膳用冷食为主,演变为以拜扫祭祖为宗。发展到现代,寒食节已成为缅怀先贤的重要形式,每逢寒食节,即扫墓祭祖,成为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节日—清明节,此时,寒食节与清明节已经合二为一。所以,清明节又叫“寒食节”。

如今,清明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已淡化,人们虽然仍喜欢吃艾草饼之类的食品,但更多的是热食,而且注重营养。事实上,有一部分人群是不宜吃冷食的。古人说,春天如果养育的阳气太微弱,夏天则易感寒为病。所以,在清明时节,凡是耗损或阻碍阳气的情况都应该予以避免。清明时节饮食宜温,多进食韭菜等蔬菜,还应多食地瓜、白菜、萝卜、芋头等温胃祛湿食物。此外,清明节气中,护肝养肺的食物如荠菜、菠菜、山药,亦对身体有益。

#清风计划# #春季养生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