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孩子的身体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以及个性的形成,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访是学校与家庭沟通的有效渠道,是形成教育合力的枢纽,是转化后进生的催化剂教师要想敲开教育的成功之门,必须进行家访如果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往往会事与愿违、事倍功半,甚至恶化师生关系,影响教育效果,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小学三年家访收获和思考?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小学三年家访收获和思考(家访敲开教育成功之门)

小学三年家访收获和思考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孩子的身体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以及个性的形成,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访是学校与家庭沟通的有效渠道,是形成教育合力的枢纽,是转化后进生的催化剂。教师要想敲开教育的成功之门,必须进行家访。如果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往往会事与愿违、事倍功半,甚至恶化师生关系,影响教育效果。

家访前精心准备

明确家访目的。班主任进行家访的目的首先是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包括家长的职业、受教育状况,以及对子女的教育方式等;其次是教师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的表现,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各方面表现,取得家长们对教育工作的支持;再次是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以及对学生养成教育的探索,等等,促进家长和教师更好地管理和教育学生。

制定详细的家访活动计划。家访时要做到心中有数,教育有的放矢,根据学生特点、家庭特点主动家访,防患于未然,把家长工作做实做细做好。

根据教师的准备、家长的需要、家庭的特点、孩子的问题调整家访的时间、家访的路线、探讨的问题、改进措施等。由教师主动安排家访,要做到更合适、更合理、更有效。

家访时,教师要精心组织谈话内容,务必突出重点,分清主次,考虑好先说什么、再谈什么。在家访中尽可能巧妙地控制谈话的内容和现场的谈话氛围,要尊重家长和学生,关注家长和学生的兴趣。家访不是告状,在家访时应以鼓励表扬为主,多发现学生的长处、闪光点,多鼓励、少埋怨,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名学生。

每次家访后,教师都要写出详尽的家访记录,把家访的过程、家访达成的共识、家访中受到的启发及发现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再结合学生的在校表现,重新对学生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并制定合适的教育措施,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因人施教。

家访时注重实效

家访一定是民主的、平等的,绝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也不是教师和家长的“二人转”。要注重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参与到教师家访中,突出家访成效。将教师和家长的双边协商变成家长、学生和教师的三方会谈,让学生直接参与沟通,避免了对学生简单粗暴的缺席审判,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审视自己的所作所为,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和努力方向,明确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及时发挥特长和改正缺点。我班的“调皮鬼”韩飞见到我去家访,刚开始非常紧张,站在门口不知所措,害怕我是来向家长告状的。我开始就肯定了他的优点,并真诚地表扬了他,他的家长听到优点非常高兴,说从来不知道孩子有这么多长处。看到时机成熟了,我指出了他的缺点,并鼓励他要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进步。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该生坦然接受了自己的缺点,并保证改正缺点,发扬优点。他越说越高兴,把自己的理想、规划统统讲给我听。家长也了解了孩子内心深处的东西,对孩子的表现很满意。最后,他们一家人依依不舍地把我送到大门口,并希望我经常来家访。

家访后实现感悟提升

家访不是简单的思想交流,而是要在交流后看到问题的所在并有所深思、有所改正和调整。这样,才会伴随着一次次深入的家访不断有收获。在更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逐渐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在更了解学生存在问题的同时逐步灌输学生新的认识;在更了解学生父母思想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学生、教师、家长的三方沟通。

总之,教育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切不可指望通过一次家访就能解决问题,而要保持家访的连续性。教育是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而家访是用一颗心灵去感动另一颗心灵。一路家访,一路思考,一路分析,一路总结提升,真是收获满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