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渔樵耕读”,是在金庸的小说里,郭靖带着黄蓉寻访一灯大师,却得先打败他的徒弟“渔樵耕读”四个人记得当时在电视中看到的是他们身怀绝技,隐居在环境优美的山中,悠闲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那日子,成了许多人的向往,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渔樵耕读的寓意是什么?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渔樵耕读的寓意是什么(渔樵耕读)

渔樵耕读的寓意是什么

第一次看到“渔樵耕读”,是在金庸的小说里,郭靖带着黄蓉寻访一灯大师,却得先打败他的徒弟“渔樵耕读”四个人。记得当时在电视中看到的是他们身怀绝技,隐居在环境优美的山中,悠闲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那日子,成了许多人的向往。

再后来,读到陶渊明的诗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再联系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心中不禁为他的率真喝彩。隐居的生活成就了陶渊明的诗歌,也给农村的生活抹上了浪漫的色彩。

自陶渊明之后,中国的诗歌就多了一个题材——田园诗。许多在仕途上失意的文人,便到乡村、到山中寻找寄托。诚然,与弯弯绕绕的官场相比,躬耕乡村的生活确实单纯;在人与人的相处中,农人之间肯定比那些所谓的上级下级要来的更加简单。很多无法离开官场的人,也有意无意地在诗歌里面表达了对农村生活的向往。

慢慢地,“渔樵耕读”成了隐者的象征,回归田园、归隐山林也是文人们功成名就之后的理想。

是的,从诗歌里面,我们看到的是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雅致;看到的是刘禹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清静;是“长贪山水羡渔樵,自笑扬鞭趁早朝”的歆羡……

那么,乡村的生活真的美好吗?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留守乡村,执意到城市里奔波拼搏?为什么挣扎在贫困线边缘的大多是农民 ?诗人们看到的是农民生活的简单,却无法体会到他们劳作的辛苦,特别是辛苦劳作之后发现依然不能为家人提供好一点的生活条件的无奈。

只有真正生活在农村的人,才能够体会到农民兄弟的苦恼与艰辛,也能够感受到这些辛勤劳作的人的向往与追求。

或许,所谓的“田园牧歌”真的只能存在于文学作品里。现实生活中的农村,也有家长里短,也有悲欢离合。而无论在哪里生活,我们都应该做到的,便是守住我们的本心。不因尘世的喧嚣失了笃定,也不因一时的冷清耐不住寂寞。别人的生活繁华也好、萧条也罢,无须羡慕,也无须不屑。

无论在哪,心安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