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钱江晚报·小时新闻报道,国庆假期后的第一节语文课,嘉兴南湖实验学校607班的学生却在课堂上“打仗”,老师不仅不制止,还加油助威,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寓教于学寓教于乐:寓教于乐寓学于趣?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寓教于学寓教于乐:寓教于乐寓学于趣

寓教于学寓教于乐:寓教于乐寓学于趣

据钱江晚报·小时新闻报道,国庆假期后的第一节语文课,嘉兴南湖实验学校607班的学生却在课堂上“打仗”,老师不仅不制止,还加油助威,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孩子们玩的是传统玩具——竹节人。节前,屠老师刚给孩子们上了作家范锡林写的《竹节人》,“作家范锡林在文中介绍了做竹节人、玩竹节人的过程,竹节人把那个年代的学生都迷住了,连老师也玩得全神贯注、忘乎所以。”

生活在物资丰富的年代,现在的孩子们当然不缺玩具,在琳琅满目的乐高之类的玩具面前,竹节人应该是属于老掉牙的玩具了。出乎意料的是,正是这种土得掉渣的玩具,让天生喜欢新奇事物的孩子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看到课文里传神的描述,大家都瞪大了眼睛。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自然生成的教育契机,被有心的屠老师抓住了。“我给他们放了我之前制作竹节人的视频,台下的学生早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巴不得也能拥有一个威风凛凛的竹节人!”屠老师趁热打铁给学生们布置了一项假期作业:自己制作一个竹节人。于是,就有了开头的一幕。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透过热火朝天的竹节人大战,更应该看到孩子们自制传统玩具过程中的巨大收获。

时过境迁,当时制作竹节人的常见工具,如纳鞋底的线现在并不多见,学生们自己寻找可替代的工具。此外,锯竹子的时候,竹子容易开裂。加之现在的孩子普遍缺乏自己动手制作玩具的经历,这些无疑都是对孩子们的挑战。换个角度看,这正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办法总比困难多。没找到合适的竹子,就用喝奶茶的吸管替代;锯到关键时刻竹子迸裂,孩子们自己摸索出窍门……“这次做竹节人,让我知道了做事不能心浮气躁,一定要认真对待,否则就不能成功。”毫不夸张地说,制作传统玩具不仅寓教于乐,还能提高学生想象力、动手能力,让学生领悟沉下心来做事,可谓一举多得,收获满满。

“看到自己做的竹节人,我心满意足。”自制玩具的乐趣也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孩子的玩具,或许没必要全依靠买、买、买来解决。

在以前物质匮乏的情况下,人们利用手头的工具,创造出了不少有趣的小玩意儿。身处市场经济的大潮,我们当然没有必要抵制玩具消费,但也不妨适当怀旧。只要开动脑筋,孩子们的创造能力就会爆发出来。

在一些过来人记忆里,当年曾把废弃的自行车链条、单车内胎、铁丝等捯饬成洋火枪。如果这个太复杂了,引导孩子动手做做陀螺、沙包等传统玩具理应不是难事。一段木头可以削成一个蜻蜓,一片柳叶可以折成一个哨子,收获的不只是一个简单粗糙的玩具,而是一种制造玩具的乐趣和体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自制玩具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开发智力,培养各种能力。这或许就是屠老师的特殊玩具课给我们最大的启迪。(胡欣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