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状物复习方法(中考高考写作必备技能)(1)

写景状物是中学写作技能三大板块记叙议论说明中的重要的基础性环节。初高中语文课本中体现写景状物类的篇章占有相当比重。写景状物是初中阶段就应掌握的写作技能,但长期以来,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使作文教学走上了"重议轻叙"的畸形发展之路。导致绝大多数高中生都未能很好地掌握这一技能。这无疑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综合素质的形成有一定影响。对学生发现、认识美,欣赏、描绘美是一种"阻滞"。

综合课内外许多有关片断,发现描写景观刻画人物无不是围绕六个字(六技)声、色、形、时、空、情来作文章。简而言之,人们在描写多姿多彩,纷繁复杂的人、景、物时,总是力求在特定的时、空领域内,或从色彩或从声音或从形态或从情感或者兼而有之地加以刻画描绘。明乎此,学生在写作时,就不至于无法下手,无话可说,而且能凸现描写对象之立体感,展示其多面性,收到一种具体可感,鲜明生动的艺术效果。下面一一简述之。

1、声音。

写景状物复习方法(中考高考写作必备技能)(2)

自然万物大都有声音。准确地描摹声音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常见的写声音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比喻、通感来加以体现。《明湖居听书》中,写王小玉的唱听起来"五脏六腑,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毛孔不畅快",赋声音于感觉,真切动人;"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赋声音于视觉,形象绝妙,宛然在目。《听潮》则利用"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蹄声,车轮声,机翼声"等,以此声喻彼声,使我们真切地听到了海潮愤怒的咆哮。另一种写声的手法是准确巧妙地运用叠词加以摹声。《琵琶行》中,白居易就是通过"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错落有致地形容了琵琶声,历来为人称道,其间的叠词运用功不可没。至于写流水的"哗哗哗哗",小雨的"淅淅沥沥",小鸟的"叽叽喳喳",以及呼呼风声,隆隆雷声, 咚咚鼓声、啸啸马鸣声等等,叠词运用更是司空见惯,举不胜举。要刻画好声音还必须引导学生注重观察,悉心揣摩,真正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这样才能使笔下的声音真切生动,魅力无穷。

2、色彩。

自然万物各有其色。蓝天白云,红花绿柳,五彩的人流,缤纷的建筑,绚丽多姿,异彩纷呈。色彩是最能直观地显示人、景、物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写景状物从"色"入手,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需要注意的是:

第一不能面面俱到,见色就描,而应突出主色,点缀其余。《黄山记》中作者徐迟紧扣初升太阳的特色,在"红"字上浓墨重彩,极尽渲染,不到百字的篇幅内连续运用"鲜红如此之红,鲜红如此之鲜,火球腾空,琉璃宝灯一盏,大放焰火"等令人炫目之词,来表现黄山日出之红得壮观,红得耀眼,用笔经济,主景显豁,给人印象极深,堪称典范之作。

写景状物复习方法(中考高考写作必备技能)(3)

第二要注意体现色彩的互相映衬。红花需要绿叶衬,主次分明,相得益彰,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唐代诗人崔护的一句"人面桃花相映红",惹得无数文人骚客咀嚼、回味,赞叹不已;蒙古民歌"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这句唱词中,蓝天、白云、骏马(绿草)交相辉映,使美丽辽阔、生机勃发的内蒙古大草原跃然眼前,令人昂扬奋进、心驰神往。均得益于巧妙的色彩映衬。

写景状物复习方法(中考高考写作必备技能)(4)

第三要注意写出色彩的变化。《海滨仲夏夜》一文中,作者这样写道:"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了绯红,绯红又成了浅红。"通过不同颜色变化,写出了霞光消失的三个阶段,活泼而生动,视觉形象极为鲜明。

很值得一提的是:声色的巧妙结合往往效果异乎寻常。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骆宾王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形象显明,美不胜收,真正称得上绘声绘色,脍炙人口。

写景状物复习方法(中考高考写作必备技能)(5)

3、形态。

就是运用比喻、想象等修辞手法,生动细致地对人、对景、对物刻画,并力求由"形"似而"神"似。对此,关键要求学生把握十二个字,即善观察,抓特征,不求多,只求准。

写景状物复习方法(中考高考写作必备技能)(6)

请看两位作家笔下的胖子形象。"韩老六的老婆应声走出来,这是一个中间粗、两头尖枣核样的胖女人。"周立波运用浅显的比喻,形象具体而逼真,胖女人体态叫人过目难忘。契诃夫对胖子的刻画更技高一筹,他这样写道:那人胖到脸上的肉皮都不够用,要睁开眼时,嘴必须合上,要张开嘴时,眼必须闭住。寥寥数语,如见其人,令人称奇!此外,《故乡》中"细脚伶仃"的杨二嫂,《风景谈》中"北国晨号"画面中的小号手,《天山景物记》里"伞状"的塔松,《雨中登泰山》里"白练"似的瀑布,形态的描绘均逼真生动,神形俱备,都是可资借鉴的绘形片断。

写景状物复习方法(中考高考写作必备技能)(7)

绘形时还要注意对事物动态与静态的描写,应做到既能把有生命的东西描摹得维妙维肖,呼之欲出,又能使静态物表现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鲁迅的《社戏》中就有这样精彩的一笔:"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倒"、"蹲"二字传神,静物写动,死物写活,平添了许多神韵。又如,久负盛名的《敕勒歌》中"风吹草低见牛羊"一句,一个"见"字把水草丰足、牛羊成群,苍凉辽阔的大草原景观尽现无遗。类似的例子课本中还有许多。要掌握人、景、物动静的刻画,必须在平时用词尤其是运用动词时狠下功夫,做到精练、准确、传神。

4、时间。

任何描写对象都离不开时间,任何描写对象也必定置身于一定的时间领域。只有顾及此,我们才能将描写对象确定地、明显地表现出来。同一座古寺,在朝阳的照射,晚霞的辉映,夜月的笼罩或在春花、秋月的映衬下,景致会各不相同,此即时间性或季节性使然。如某年高考作文中,材料先后运用"春雨潇潇,路灯朦胧","雨大了","雨小了","雨停了"等词点出了时间是春天雨后的凌晨或晚上。许多考生根本就没考虑这时间因素,在续写的作文中,出现了诸如"大雨还在下着,很猛很猛","太阳当头朗照,很热很热"等一系列与材料相悖的语句,以致丢分,实在令人可惜。

5.空间。

和离不开时间一样,空间概念在写景状物中亦必不可少。尽人皆知,观察点不同,呈现于观察者眼前的景观也不同。观察点与景点的关系,大致有以下三种。

1)换点换景。游记类文章多用此种手法,游人一路走来一路看,观察点在变,景点也相应在变。《雨中登泰山》、《长江三日》、《内蒙访古》等文中的相当篇幅都用此形式来表现,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移步换形。

写景状物复习方法(中考高考写作必备技能)(8)

2)定点换景。即在一特定的观察点上,或仰视或俯视或环视将上下左右前后的景物尽收眼底的描写。李健吾先生所写的站在泰山之巅放眼四望,但见"齐鲁青未了",顿觉"荡胸生层云",转瞬"云海四茫茫"以及汶河、 奈河细若白线,曲曲折折,都是运用定点换景法产生的杰作。

3)定景换点。就是立足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景物。苏东坡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诗句,为我们提供了运用这一方法的绝好样板。仅仅十四字,就勾勒出了江上奇峰庐山的千姿百态,令人神往。另外,《我的空中楼阁》等课文的类似写景手法也为数不少。

6、情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写人绘景状物还必须融进作者的主观情感。只有注入自己浓浓的情,才可能描绘出自然、优美、感人的景。中学课本中的许多散文名篇,无不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主观情感。老舍笔下的《小麻雀》,用沉重的笔调,倾注了对弱者的同情、怜悯;

写景状物复习方法(中考高考写作必备技能)(9)

朱自清对《背影》的刻画,淋漓尽致地体现了父子深情,郁达夫在苦闷心情影响之下写的《故都的秋》,显得清静悲凉,茅盾深受解放区火热生活的感染,把一幅幅"风景"描绘得昂扬奋发,充满激情。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写景状物复习方法(中考高考写作必备技能)(10)

语文新思维(原创)本文首发于《语文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