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往往一个生前不广为人知的知识分子离世后,都会引来网络圈的集体哀悼更有味道的是,哀悼者可以用同样一句话愐怀数十个文人,这句话就是:“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范仲淹发出了什么的感慨 范仲淹的境界天下几人能懂?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范仲淹发出了什么的感慨 范仲淹的境界天下几人能懂

范仲淹发出了什么的感慨 范仲淹的境界天下几人能懂

近几年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往往一个生前不广为人知的知识分子离世后,都会引来网络圈的集体哀悼。更有味道的是,哀悼者可以用同样一句话愐怀数十个文人,这句话就是:“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这句话最初出自范仲淹的手笔,赞叹严子陵的高风亮节。

严子陵是东汉名士,也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道义之交(灵魂知己)。作为在中国历朝开国帝王中唯一可以与梁武帝萧衍相比肩的“学者型皇帝”,刘秀在学时就曾与南阳人严子陵日来共参奥旨,夜来抵足而眠。

后来刘秀登极称帝,三顾在乱世归隐的严子陵,岂料子陵假寐不起,效法尧时的巢由,却被刘秀强请入朝,置住于深宅,仍不行君臣之礼,不与显贵来往。襟怀宽广的刘秀毫不介意,请他入宫同床而卧,促膝谈至深夜,而严子陵狂人故态,竟在熟睡时将大腿压在皇帝身上。此事当夜惊觉了当朝钦天官,面禀“客星冲犯帝座”云云,而刘秀丝毫无愠怒之态,索性放严子陵归山隐逸,全了他的逍遥好梦。

隐居在山的严子陵并未像巢父、许由那样一味求全保节,而是求真采药,为人消灾祛病,时人敬称作“严子爷”。

范公为文,写出了北宋文人中第一流作品,比如大名鼎鼎的《苏幕遮》、《渔家傲》以及《岳阳楼记》,至今读来仍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一流手笔。

范公为武,奉调西北前线,担任边防主帅时,亲手培养了一批强悍敢战的士兵,西北战线固若金汤,夏人不敢犯。西北边陲谣曰:“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为此,西夏人赠名“小范老子”,说“小范老子胸中有十万甲兵”。直到北宋末年,这支军队仍是宋朝的一支劲旅。

中国历史上文武双全的知识分子不少,但二者皆能做到一流的却寥寥无几,而范仲淹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不管在朝主政、出帅戍边,是传道授业还是为情造文,范仲淹可谓都做到了极致,论及其人品精神,更是无可挑剔,让人不得不瞻仰。一生投身于文、武、政、学中,乃至晚年,犹是田园未立,居无定所,这样的人不配被谥为“文正”,谁配呢?

范仲淹一生留下来的知名词句,除了这句“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还有“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中任何一句都可以拿来作为终身座右铭。

而范仲淹一生最值得人称道之处,则是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风范。这并不是一句空喊无凭的口号,它刻在了范公一生所经行之处。

因之,我们以为范仲淹的身上流淌着孟子的“浩然之气”,无论读他的诗词,还是观他的人生,这种浩然之气无时无刻不让人心下沸腾。

昔日,齐宣王在别墅雪宫里接见孟子,孟子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如果一位国君能以天下之乐为乐,以天下之忧为忧,这样的国君才是可以称王天下的。

而范仲淹的境界更高,他说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与地藏王菩萨发愿所说的“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成菩提。”十分贴近。参佛之人往往心怀“我要得大智慧”、“我要成佛”、“我要得大自在”、“我要证悟圆觉”这般般愿望,但是,只要这些“私愿”一天不被铲除干净,他就永远成不了佛。

真正意义上的佛愿,是以众生之愿为愿,以众生之苦为苦,如果抱着一丝一毫的利己之心,那佛道便在千里之外了。

试看范仲淹,从早年的一无所有,到寒窗苦读品登进士。为官期间,他治堰、兴学,居庙堂之高时则谏言佐政,一朝被贬而处江湖之远仍不改忧国忧民本色。他活得不像晏殊那样明哲保身,不像欧阳修那样甘心遣玩,而是自始至终一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姿态。

纵观古来任何一朝的文人,都是春风得意之时著意进取,而一旦遭遇贬谪,则心灰意冷,投身佛道,只求清静逍遥。而范仲淹的一生,却是古代诸多文人中的异类。无论得意失意,他都不改初衷,始终如一。

通达磊落,也许就是范仲淹的“浩然之气”。这股浩然之气,让他在身处任何一个位置都心安理得,忘却心外之物,一心只缘督而行。

今天,当我们读到范公在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所作的《渔家傲》,读着“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是否也想起了《黍离》中的那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但这样的忧,这样的泪,天下有几人能懂?

文/玄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