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校外辅导时间没有了,校内课堂教学时间变少了,但是对学生素养发展的要求并没有降低,这就倒逼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动真格”多年前我在研究杜威教育理论基础上,从关注学生“生长”出发,提出了“民主活力”课堂理念,不断探索“素养为本”的教学之路,努力回应新时代素养导向的教学需求,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素养为本的民主活力?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素养为本的民主活力

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素养为本的民主活力

“双减”背景下,校外辅导时间没有了,校内课堂教学时间变少了,但是对学生素养发展的要求并没有降低,这就倒逼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动真格”。多年前我在研究杜威教育理论基础上,从关注学生“生长”出发,提出了“民主活力”课堂理念,不断探索“素养为本”的教学之路,努力回应新时代素养导向的教学需求。

“做中学”是杜威的重要教育思想,强调生活实践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具体落实在“民主活力”课堂中,表现为课堂由一系列活动构成,活动是课堂上学生学习的方式,并且课堂活动的内容尽量结合生活实践。“民主活力”课堂由问题引领,由活动推动,活动是否有“活力”,是否能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和思维活跃度,成为衡量一堂高质量的“民主活力”课堂的重要指标。

任务驱动。“民主活力”课堂强调“学生主体”,主要表现为课堂上的“场景化学习”和“问题串支架”。新课标强调学生在真实场景中解决真实问题能力,因此在“民主活力”课堂中,整堂课由一个具体场景里的大任务引领,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然后以问题串为支架,引领学生逐步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初中数学“三角形的中位线”一课创设了如下生活场景:哥哥弟弟两人中午在比萨店用餐,点了一个三角形的比萨。为了公平,要将比萨平均分开,该怎么分?均分是解决兄弟俩争执的一种常见方法,这种场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因此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接下来通过“怎么分”“为什么这么分”“这种方法在生活中还有什么用”等问题串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探索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掌握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应用方法,在活动中逐步达成教学目标。

合作探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强调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密切联系。在“民主活力”课堂活动中则体现为“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并具有层次性,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话说。没有个体的学习,就很难产生个人难点,合作与探究就没有了动机与基础,真实学习也很难发生,因此在“民主活力”课堂活动中,合作、探究具体体现为学生先个体学习再合作、探究。比如,在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He Lost His Arm But Is Still Climbing一课中,学生在个体阅读中产生了疑惑:难道主人公只有“断臂”一种求生方法可选吗?教学中据此设计了合作探究任务Can you think of any other ways Aron Ralston could save himself ?让学生置身于这种“真实”场景中。学生经过讨论后发现,“断臂”的确是当时唯一的求生方法。这个合作、探究过程促进了学生对文本难点Between a Rock and a Hard Place的理解。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合作、探究活动是针对难点知识或复杂任务的,任务本身要具有“合作性”,对于个体来说要有很强的“挑战性”,而不是“伸手就能够着”的低阶思维任务。

迁移创新。“民主活力”课堂强调学习的“实践化”,强调对“高阶思维”的运用,因此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引领学生从识记、理解、应用的低阶思维走向评价、迁移、创新的高阶思维。比如,在物理“浮力”教学中,创设一名儿童在游泳时突然因痉挛不幸沉入水底的情境,让学生思考:为防止类似险情发生,运用浮力知识设计一款便携式救生衣,使落水者能实现迅速自救。要完成这个“真实性”任务,学生就不能仅仅理解浮力知识,还要从如何便捷地增加浮力的角度思考:救生衣怎样设计才能迅速增大排开水的体积?这个救生衣配置在身体的哪个部位?怎样操作才能更加便捷等?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实现了对新知识的重构,也让原本“死”的知识“活”了起来。

课堂作为教育的主阵地不能与社会生活割裂,教学活动要有开放性,不仅要在课堂上“做”起来,还要具有“实践化”,甚至引导学生在课后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在真实场景中解决问题,锻炼高阶思维能力,实现迁移、创新能力的发展。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育才学校)

《中国教师报》2022年06月29日第6版

作者:崔仁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