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龚令民

如果你问英国人,太阳为什么是sun,他肯定答不上来;同样的问题假如你问中国人,估计只要上过学的都觉得挺无聊。

上世纪30年代,陈寅恪在读过沈兼士《鬼的原始意义试探》后,遂致函沈氏:“依照今日训诂学之标准,凡解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

陈寅恪说得没错,因为从每一个方块字的形状组成和演变上,我们都可以读出很多独特而湮灭的信息。所以大凡有点文化的中国人都热衷于解字,早在东汉时期,著名学者许慎就写出了我国的第一部字书——《说文解字》。在书中,许慎对当时能够收集到的9353个汉字一一作了关于字体来源的解释。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尽管许慎的尝试具有伟大的划时代意义,但他对很多字的解释却常常刻舟求剑。如我们经常提到的“王”。可能很多人想过,这个可作姓氏,可指地位的字为什么是三横一竖,而不是其他的样子。

法律为什么不通俗易懂(你想过没有法律)(1)

解决了这两个部分,好了,我们来看第三个部分,“法”字为什么会从水?

在世界很多民族的记忆中,人类无不是从大洪水开始的,像希伯来经典《旧约·创世纪》以及古巴比伦的最早文献《吉尔加美士》等等。中国的早期文献《尚书》中也曾反复提到过“洪水滔滔”。对于先民,这种恐怖到令人窒息的洪水就是他们的最初记忆。

心理学家说,对未知物的恐惧很容易转化成敬仰,所以每当先民们遇到争讼无法解决的时候,就会跑到水边请求神的示意。

《周易·需卦》上说“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翻译成现代文就是如果对俘获物的所有权发生争议,那么双方可以用跳入大河的神明判决手段来裁断是非。这真是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方法,但对于先民,他却是真实存在的。

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治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于是,治水英雄逐渐取代了水的地位,成为人们新的敬仰对象,继而在人们遇到争端无法解决时就会找到他们信任的英雄。

法律为什么不通俗易懂(你想过没有法律)(2)

《周易·讼卦》说“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川”意思很明显,以后如果还遇到跟上面类似的情况应该去请求“大人”而不应该再采用跳入大河的方式了。但是三点水在文字中作为一种古老的遗存还是保留和延续了下来。

(厕所良伴,原创精品,每日更新)

(本人郑重声明,本号所有文章均系本人原创,所选图片皆出自网络,在此致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