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余秋雨《雨荷》

余秋雨的雨 第六课余秋雨雨荷(1)

一、作者介绍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生于浙江省余姚县,现任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中国著名文化学者,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

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今慈溪市桥头镇),江南乡村。1966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

1975年到1976年在恩师盛钟健先生的帮助下,到浙江奉化县一所半山老楼里苦读中国古代文献,研习中国古代历史文化。

1985年成为当时中国大陆最年轻的文科教授。

2004年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大学、中华英才编辑部等单位选为“中国十大艺术精英”和“中国文化传播坐标人物”。

易中天:大学生走向社会后不要像余秋雨无耻!守住底线不做下流事。

代表作 《文化苦旅》游记散文。

余秋雨散文作品中始终贯穿着一条鲜明的主线,那就是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问,与其他一些所谓文化散文家相似,余秋雨的作品更透着几丝灵性与活泼,尽管表达的内容是浓重的。余秋雨利用他渊博的历史知识,丰厚的文化功底,将历史与文化契合,将历史写活、展现,引起读者反思、追问,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的作品已渗透了文人的忧患意识和良知,这点也许是最重要的。

余秋雨的散文追求一种情理交融的雅致语言,并且“语言在抒情中融着历史理性,在历史叙述中也透露着生命哲理”。余秋雨选择恰当的、富有诗意、表现力的语言加以表达,这些语言具有诗的美感,从而把复杂深刻的历史思想和文化说得深入浅出,平易近人,可读性很强。同时他还综合运用对偶、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大段的排比,对偶增强了语言表达的力度,构成了一种语言的气势,使语言不矫揉造作,装腔作势,平淡无味,而富有了张力,富有了文采。余秋雨娴熟地运用了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还采用了小说笔法、戏剧的笔法、镜头特写等多种手法,这对于烘托主题,使文章内涵更深刻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原文

《雨荷》

有一次,雨中走过荷池,一塘的绿云绵延,独有一朵半开的红莲挺然其间。

我一搜索时为之惊愕驻足,那样似开不开,欲语不语,将红未红,待香未香的一株红莲!

漫天的雨纷然而又广漠,广不可及的灰色中竟有这样一株红莲!像一堆即将燃起的火,像一罐立刻要倾泼的颜色!我立在池畔,虽不欲捞月,也几成失足。

生命也如一场雨吗?你曾无知地在其间雀跃,你曾痴迷地在其间沉吟--但更多的时候,你得忍受那些寒冷和潮湿,那些无奈与寂寥,并且以晴日的幻想度日。

可是看那株莲花,在雨中怎样地唯我而又忘我!当没有阳光的时候,它自己便是阳光;当没有欢乐的时候,它自己便是欢乐!一株莲花里有那么完美自足的世界。

一池的绿,一池无声的歌,在乡间不惹眼的路边--岂只有哲学书中才有真理?岂只有研究院中才答案?一笔简单的雨荷可绘出多少形象之外的美善,一片亭亭青叶支撑了多少世纪的傲骨!

倘有荷在池,倘有荷在心,则长长的雨季何患?

余秋雨的雨 第六课余秋雨雨荷(2)

四、作品讲解与赏析

《雨荷》

有一次,雨中走过荷池,一塘的绿云绵延,独有一朵半开的红莲挺然其间。

(短句子,短段落,迎合现代化的阅读习惯。这个荷塘是下雨的荷塘,绿云,红莲。荷池,荷塘。荷花,莲花。不同词语的推敲。让我们幻想到什么?李清照的经典“绿肥红瘦”。一塘的绿,独有一朵红。一幅《雨荷》图悄然飘到我们的眼帘。)

我一搜索时为之惊愕驻足,那样似开不开,欲语不语,将红未红,待香未香的一株红莲!(对红莲的形容:形状,似开不开。拟人,欲语不语。颜色,将红未红。味道,待香未香。用视觉、嗅觉来体验。下马威的写法。描写得细腻。把诗词嫁接散文的树桩上——散文诗。)

漫天的雨纷然而又广漠,广不可及的灰色中竟有这样一株红莲!像一堆即将燃起的火,像一罐立刻要倾泼的颜色!我立在池畔,虽不欲捞月,也几成失足。(雨的样子。颜色的对比。灰色衬托红莲。语言的陌生化。那半开的莲花真的像一个罐子。)

生命也如一场雨吗?你曾无知地在其间雀跃,你曾痴迷地在其间沉吟--但更多的时候,你得忍受那些寒冷和潮湿,那些无奈与寂寥,并且以晴日的幻想度日。(感慨与议论。第一层感悟,在雨中雀跃与沉吟。第二层感悟,忍受寒冷与无奈。第三层感悟,以晴日幻想。步步深入。短短的几句,就是一篇袖珍的论文了。第一句是论点,剩下的是论据。正反两面去论证。心中非常痛苦,还要拥抱快乐。吃中药,弹琵琶——苦中作乐。写出了极其普遍的心理状态。)

可是看那株莲花,在雨中怎样地唯我而又忘我!当没有阳光的时候,它自己便是阳光;当没有欢乐的时候,它自己便是欢乐!一株莲花里有那么完美自足的世界。(继续观察和感悟。雨中,唯我,忘我,拟人化。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没有阳光,自己是自己的阳光。把雨当成阳光。把痛苦当成快乐。自足包含在莲花的花蕊中。哲学的思辨和生命的无奈都在一朵花中了。让我们细细地玩味,一朵莲花的孤独与清高。)

一池的绿,一池无声的歌,在乡间不惹眼的路边——岂只有哲学书中才有真理?岂只有研究院中才答案?一笔简单的雨荷可绘出多少形象之外的美善,一片亭亭青叶支撑了多少世纪的傲骨!(以绿色烘托红莲花。凸显了“有声有色”的美妙。在乡野,在书本之外,读到了哲学。破万卷书,走万里路,阅人无数。这是学习的三个源头。大学只是一个获取知识的课堂。三堂:课堂,中堂,祠堂,都是学习的源头。博士、学者不是在书本里成长出来的。最原始的乡间,才是大学问的源头啊!“月奶奶,黄巴巴””月亮走,我也走“才是大艺术。升华:雨中的荷花,体现了真善美。荷叶撑起的是世纪的傲骨。一个文化眼中的红荷花,心中的红荷花的形象。从周敦颐的《爱莲说》走来。)

倘有荷在池,倘有荷在心,则长长的雨季何患?(把思绪拉回来,反思:花儿在雨中,在心中,雨季算得了什么?心中无雨。有冰心的味道。天上的风雨,心中的风雨。妈妈的怀抱。文字不多,思绪万千,耐人品味。读美文是享受。余秋雨是玩味文学的”人精“。)

五、主题情怀

歌颂雨中红荷花高洁的品格,宽广的胸怀;抒发遗世独立的圣洁和傲骨;歌词生命的伟岸与广袤。

六、艺术特色

1.感觉的体验与心灵的感悟。写荷花的姿态,颜色,芬芳,与别人的荷花不同。雨中,半开。情窦初开的美丽,魅力。一层层写感悟。生命也如一场雨吗?你曾无知地在其间雀跃,你曾痴迷地在其间沉吟--但更多的时候,你得忍受那些寒冷和潮湿,那些无奈与寂寥,并且以晴日的幻想度日。通过观察、感知和思考,包括反思,写出雨中红荷花的自然状态、美学状态、哲学状态。

2.一口美学的井,挖掘深层的含义。可是看那株莲花,在雨中怎样地唯我而又忘我!当没有阳光的时候,它自己便是阳光;当没有欢乐的时候,它自己便是欢乐!一株莲花里有那么完美自足的世界。对比强烈。唯我、忘我,没阳光、自己阳光,没欢乐、自己欢乐。

3.有声有色,以情动人。颜色:一塘的绿云绵延,独有一朵半开的红莲挺然其间。声音:欲语不语。你曾无知地在其间雀跃,你曾痴迷地在其间沉吟。声色并用:一池的绿,一池无声的歌。煽情:在乡间不惹眼的路边--岂只有哲学书中才有真理?岂只有研究院中才答案?一笔简单的雨荷可绘出多少形象之外的美善,一片亭亭青叶支撑了多少世纪的傲骨!

4.语言的灵动性。似开不开,欲语不语,将红未红,待香未香的一株红莲!

5.才华横溢,不留余白。把所有的精彩全部展现出来。体现了学者的文化意象的密集性:那样似开不开,欲语不语,将红未红,待香未香的一株红莲!生命也如一场雨吗?你曾无知地在其间雀跃,你曾痴迷地在其间沉吟--但更多的时候,你得忍受那些寒冷和潮湿,那些无奈与寂寥,并且以晴日的幻想度日。把所有的学问都卖弄到极致。

6.阅读的黏性。第一遍读,会感到惊喜,文章很美。有读第二遍的愿望,第二遍读了之后,依然很美。有继续阅读和品味的意愿。从一朵花说到了文学的起源。在乡间不惹眼的路边——岂只有哲学书中才有真理?岂只有研究院中才答案?一笔简单的雨荷可绘出多少形象之外的美善,一片亭亭青叶支撑了多少世纪的傲骨!把散文写成诗,把散文写成论文。大美来自于乡野。

余秋雨的雨 第六课余秋雨雨荷(3)

七、相关阅读欣赏(多姿多彩的荷花)

1.《雨中荷花坞》

1。

在夏天的雨中欣赏荷塘美景,非常享受。

下雨了,很想很想去看雨中的荷花。

不管再忙,即便下刀子,也要去看雨中的荷花坞。

想得心痒,心痒痒。

那雨恣肆得像极了天女散花。

最美的风景只能属于少数人,只能属于雨痴,花痴。

如果有两个人偶遇,那便是有缘人。

我退休后,在市老干部大学担任写作班的老师。我经常带着那群夕阳红大学生去观赏月季、菊花、荷花。在大自然的课堂上,学习写作知识。

2。

雨滴在荷塘中,田田,水面上田田成涟漪。

雨滴在荷叶中,银银,翡翠盘中的珍珠哦。

我看到红荷花,那颜色是玫瑰红和胭脂红的过渡色;那白荷花是梨香白和乳汁白的复合色。到底观音菩萨坐的是哪种荷花的莲台呢?达摩东渡又是坐着那种荷花的花舟呢?(观察荷花引起的联想,两个典故。)

石头上有诗,湿淋淋的诗。湿了石头,诗了石头。(湿与诗的谐音。)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你去欣赏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吧,你去欣赏周敦颐的《爱莲说》吧,你去欣赏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吧,我只想来欣赏雨中的荷花坞。(三个典故:现代作家,古代作家,歌曲。)

3。

那荷花骨朵,胭脂的毛笔尖,在奔跑。

碧绿的荷叶,高高地撑起一把伞。雨呀,你疯狂吧。我只为孩子们遮风挡雨。(把荷叶比喻成伞。)

莲蓬里胖胖的莲子在唱:风雨来了,我只躲在妈妈的伞下。你为我遮风挡雨,我把你高高举起。(观察荷塘引起的联想,感悟的哲学。)

是的,红色荷花唱的是圣母礼赞;白色荷花唱的是天使颂歌。(两个典故。圣母马里亚,天使。)

荷叶伞高高地挺直了脊梁,挺直了母性的爱。

4。

那片雨中的荷花坞是舞台,上演着精彩和感动。

那些风雨中奔跑的荷花,因为头顶上没伞,所以拼命地奔跑。就像那些寒门的孩子们,没有排场的爹可以坑,只能靠自己。别人可以任性,宁可坐在宝马里哭,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我们是清贫的荷花,我们只要有一辆二手的自行车,我们不坐上也开怀大笑。在雨中奔跑的寒门之子,有一天一定会拥有宝马。(联想现实生活中不同家庭美景的孩子们的不同生活状况,不同心态。)

我在雨中欣赏荷花。我听到的是,雨打荷叶的佛音吗?我分明听到雨中荷花的获奖感言:感谢雨,你让我学会了励志。(听觉带来的感悟。)

5。

而那些荷叶呢?它们像是爸爸,像是爷爷。为孩子们撑起伞,用他们的胸膛,用他们的担当。自己迎着疾风暴雨,而谁又是爷爷的雨伞啊?没有雨伞,我们就是雨伞。(这是个人独特的感受。文学作品的最大成功在于写出新意,与众不同。爷爷和荷叶同音。伞,两种不同的伞。荷叶伞和爷爷的胸膛。从爷爷的胸膛联想到担当。爷爷为孙子撑起了伞,二爷爷的伞呢?我们自己就是伞。)

你看,实在挺不住了啊。訇然,砰然,高高的荷叶被折断了,在雨中折断了。是的,你看不到这惊心动魄的风景。因为,你在暖室里。

荷花感动了。花瓣上流着泪。

6。

荷塘旁边静卧着一群黄蜡石,上面斑斑剥剥镌刻着诗词。那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红白莲》。

红白莲花开共塘,两般颜色一般香。恰似汉殿三千女,半是浓妆半淡妆。

背诵着,心里美滋滋的。真想和荷叶、荷花、诗词、雨丝一起舞蹈呢。

那些风雨中的红荷、白荷,真像衣袂飘飘的汉代舞女。有的擦了胭脂,有的施了粉。整个荷花坞在彩排时装秀吗?阴丽华皇后指挥着宫廷歌舞。

7。

透过雨帘,我看到一幕:折断的荷叶,骨髓里流着血。叶,叶,爷爷。叶爷爷不后悔。爱,是我的责任!宁可折断,也不向命运屈服。

雨,依然在下着,下着。雨中的荷花池正在上演“英雄史诗”。你听到了吗?那是交响乐的乐池。你看到了吗?接天莲叶无穷碧,雨中荷花别样红!

我感动着,老天爷也感动着,感动得泪流满面,这血色的天使之泪啊。

雨中赏荷,赏的是经过漂洗的幸福呢。

2.《残荷:千疮百孔的心与生命不屈的旗杆》

冬天的暖阳抚摸着母亲河。

河畔,是湿地公园。

这里,有一池荷塘。

冬日,繁华落尽,如梦无痕。

我在荷塘边徘徊。

看那残荷骨瘦嶙峋。

满眼,满眼,是咖啡色,是巧克力色,是小叶紫檀念珠的颜色。

看那残荷,倒映在水中,像极了楔形文字,像极了往事如烟的梦,像极了生命的密码。

我不得不说。我老了。像这荷塘中倔犟的一根肋骨。

荷塘啊,我是在读你啊,我读不懂。

荷塘啊,你也在读我吗?你能不能把一个人的心事读懂?

留的残荷听雨声

透过那咖啡色的荷影,我像品味一杯咖啡一样,品味着残荷。

透过那咖啡色的荷影,我仿佛看到绿的荷叶,红的荷花。

苦苦的,又香香的,韵味悠长。

那亭亭玉立,那清香溢远。

都是过眼烟云啊。现在,只剩下满目苍凉了。

该下雪了,我想划一叶扁舟,戴一顶竹篱,披一袭蓑衣,独钓寒江雪。

可是,我等了多日,依旧不见雪花的踪影。

不下雪,即便是下一场雨也好啊。

心的虔诚,果然唤来一场冬雨。

我伫立在雨中的荷塘边,听雨打残荷的“声声慢、声声慢”。

你听过雨滴打落在残荷上的声响吗?这凄凉的打击乐哦。

多么像有一丝丝沙哑的男中音。

诉说着曾经的光彩亮丽,抑或不堪回首的往事。

这声响,仿佛一个老人低声的抽泣。

一种不甘绝望的呻吟。

一种向往未来的呐喊。

留的残荷看鹤影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这令人心旌摇荡的诗句,是名著《红楼梦》里一个经典的画面。

透过那巧克力色的荷影,我们必须像品尝巧克力一样,品尝残荷的魅力。

月光下,歌榭上,两个美少女在触景生情地对诗。

寒冷的荷塘上空,一只仙鹤突然飞过,迷离的影子飘荡在残荷之上。

史湘云惊喜地出了上句:“寒塘渡鹤影”。

品味着,荷塘、月色,已经不是花枝招展的盛夏,已经不是繁花似锦的荷塘。

冷冷的月色,凄美的荷塘,让林妹妹浮想联翩。

那红艳的荷花哪里去了?红颜薄命啊。

月,不是那月。花,不是那花。“哪年葬侬知是谁?”

林黛玉出口成章对道:“冷月葬花魂。”

在淡淡的月光下,我们完全可以去实地体验一下寒冬的荷塘。

看残荷在月光下的倩影。看白鹤,或者与白鹤一样灵动的鸟儿们翩翩起舞的风景。

翩翩的白鹭,翩翩的喜鹊,翩翩的雪鸽子……

不一样的月光,不一样的荷塘。

我们去偶遇,偶遇一位神秘,而又浪漫的,曾经在虚拟的世界里认识的朋友。

或许,内心会异常宁静。

留的残荷觅诗句

哥,不是来赏残荷的;哥,赏的是落寞。

姐,不是来赏残荷的;姐,赏的是寂寞。

透过那咖啡色的荷塘,透过那巧克力色的荷塘。你的灵感,会在苦中作乐。

苦过之后的甜,哭过之后的笑。让人寻觅到的诗句,会张扬着穿透力。

我是看到同学余若文,在观赏残荷时,拍摄的一组照片,才来的。

那照片上的画面,震撼着我的审美渴望。

那是立体的诗歌啊,那是无声的诗歌啊。

那绝对是勾魂摄魄的诗歌啊。

我站在满是残荷的荷塘,我读这原生态的诗歌。

这原生态的诗歌,不用写,就跃然纸上。不用润色,就文采飞扬。

那诗句,不再是花好月圆,不再是春江月夜。

那诗句的颜色,那诗句的味道,那诗句的内涵,都呈现出成丰满的密度。

即便,没有找到什么诗句。

也可以看到壮美的一幕:夕阳滚滚,白鹭翩翩。

留得残荷慰心灵

透过那小叶紫檀念珠颜色的荷影,内心似乎找到了支撑。

干枯的莲蓬,如一位老人绝望的心,已经被咬噬得千疮百孔。

温暖的莲蓬,是新生命的摇篮啊。

君不见,莲蓬那千疮百孔的内心里,每一个疤痕中,都藏着莲子,藏着希望,藏着春光,藏着子子孙孙。

把所有的精华都耗尽了,用毕生的精华营养着孩子们。

残荷笑了。残荷的笑是藏在心底的。

残荷在祝福:孩子们,你们要像“小荷才露尖尖角”那么努力啊!

残荷在祝福:孩子们,你们要像“一池荷花红透江南”那么幸福啊!!

残荷在祝福:孩子们,你们要像“十里荷花十里飘香”那么骄傲啊!!!

我们,也曾经那么灿烂过。

我们,也曾经那么辉煌过。

我们,也曾经那么骄傲过。

如今,残荷呀,只剩下一根根顶风冒雪的“傲骨”了。

你能读懂残荷的心事么?

那一根根小叶紫檀念珠颜色的干枯荷杆,钢筋铁骨般坚强着、坚强着……

那是我,不屈的生命的旗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