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藏传佛教造像在文化领域非常受重视,在国际的重大展览中,藏传造像也占据着很大比重,往往不是并入“中国艺术”,而是单独有“喜马拉雅艺术”这个门类。

比起我们熟悉的汉传佛教,藏传有诸多不同:拥有数量庞大的神灵系统;有大量威武乃至吓人的护法神;有好不含蓄的与性相关的表达。产生这些区别的根源,还得从西藏的历史和印度的古老文化中找寻。

藏传造像在哪些情况下有朱砂红呢?

一是装藏。

11、12世纪之后的藏传佛教造像,往往都是有装藏。装藏指的是在一定的宗教仪式下,由僧侣将经卷、珠宝、五谷等物品,以特定的顺序放入佛像并封上。装藏的程序,赋予造像精神内涵,他们不再是一块金属、一个工艺品,而是在宗教的世界中成为某位神灵的代表。金铜佛像的装藏一般用通篇封底,中间錾刻十字金刚杵的图案。金刚杵源于古印度的兵器,十字金刚杵刻在底座的下面,代表不可撼动的稳定性。这个金刚杵有时会被涂上朱砂,也有将整块钢板都涂上朱砂,以强化其“防护”的宗教内涵。

佛教的朱砂(藏传佛教像上的朱砂红)(1)

二是背光的背部

在铜鎏金藏传造像中,部分带扁平的背光。这些背光有些是可拆卸的,有些不能。背光的正反两面都鎏金的并不常见,毕竟鎏金的成本高昂。更多的只是正面鎏金,背面露出金属本色,或涂上朱砂。随着时光流逝,这一层朱砂逐渐变暗,称为厚重的暗红色。

佛教的朱砂(藏传佛教像上的朱砂红)(2)

三是对红发和血液等红色的表达。

在藏传造像中,一些明王、护法神的头发是红色的;一些神灵手拿嘎巴拉碗(以人的头骨制作的容器),碗中是人血;也有一些神灵驰骋在学海之上。譬如吉祥天母,她是藏密中的一个重要女性护法神,主司命运和财富。其最常见的形象如下图:头发如火焰,戴着骷髅冠;左手端着装有人血的嘎巴拉碗;毛驴背上披着人皮,驰骋在汹涌的学海之上。在古代造像中,这些红色的部分往往用朱砂来涂色。在当代造像中,也有用油漆代替的。

佛教的朱砂(藏传佛教像上的朱砂红)(3)

使用朱砂的传统

朱砂红在汉地,有辟邪的含义,譬如道教画符。

朱砂运用于妆容,历史及其悠久。三星堆的部分青铜人面像上,唇部、眼部残留朱砂。唐代流行花钿,有红色、绿色、黄色、白色,其中红色最为普遍。这一时期的西藏,也流行着“赭面”的习俗。《新唐书-吐蕃传》上:“(吐蕃)衣率毡韦,以赭涂面为好……公主恶国人赭面,弄赞下令国中禁之。”青海省徳令哈果里木吐蕃墓中棺板上的才会图案,其中共见有人物像42例,其中面部有“赭面”者就多达34人。从画面看,“赭面”显然为红色。但“花钿”和“赭面”是否使用了朱砂,善待考证。

佛教的朱砂(藏传佛教像上的朱砂红)(4)

在印度,至今依然流行以朱砂混合糯米、玫瑰花瓣等制成膏状,点在眉间,唤作吉祥痣。印度教认为,点红是神佑和赐福的标志。洒红节是印度传统春节。这一天,人们将七彩的粉末相互抛洒,象征着彼此的祝福,正义终将战胜邪恶。这个习俗源于古老的史诗《摩柯婆罗多》。

尼泊尔也同样流行吉祥痣和洒红节的习俗。虔诚的信徒还常常给露天的印度教、佛教造像洒上红色粉末,作为宗教生活的一部分。

佛教的朱砂(藏传佛教像上的朱砂红)(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