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很多人读完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之后,会禁不住陷入思考: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不计一切全情投入追逐自己梦想的人吗?如果有的话,他们又在哪里呢?

院士霸气表态(院士领完奖拎着布袋上课被骂作秀)(1)

2021年11月,上一年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由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赵东元领衔,李伟、邓勇辉、张凡等团队成员完成的“有序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的创制和应用”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这是学术界的一个盛会,也是赵东元教授获得的分量很重的荣誉。然而没过几天,赵东元教授却因另一件事走红网络,由他而起的一场对“国士”的崇敬之情也随之而来。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院士霸气表态(院士领完奖拎着布袋上课被骂作秀)(2)

11月3日,复旦大学校园的小路上出现一个急匆匆走路的身影,离近了看是个中年男人,穿着再普通不过的深蓝色夹克,搭配一条灰扑扑的休闲裤。

该男子手中拎着一个帆布袋,正头也不回地走向校园里一座名叫“袁成英楼”的教学楼。

同为复旦教师的周桂正好从旁边经过,见状叫住了赵东元。

周桂对此时能在校园中看到赵东元感到惊讶,因为她知道这位赵东元刚刚赴北京参加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还知道他带领的团队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按理说不应该这么快出现在校园里。

赵东元停下脚步后笑呵呵地回答周桂,称自己赶着回来给本科生上课,刚才自己已经上完两节《基础化学》的课了。

周桂心中感慨万千,面上却不好表现,只好压住自己的情绪提议为赵东元拍一张照片。

院士霸气表态(院士领完奖拎着布袋上课被骂作秀)(3)

正是这张照片让赵东元教授走红网络,大家纷纷感叹,一个学术界公认的“超级大牛”竟然如此低调朴素,领完这么有分量的一个奖项,竟然直接用帆布包拎着证书就回到了三尺讲台,对于那些没有得奖的课题组,赵东元教授此举不知算不算有些“凡尔赛”。

这还不算完,赵东元教授在网上还有更加“凡尔赛”的行为,当天领奖后有记者采访他,本意是让他说一些对学术与未来研究的看法,没想到赵东元教授一脸懊悔地对着镜头说:“我其实真的不想报(这个奖)……”

院士霸气表态(院士领完奖拎着布袋上课被骂作秀)(4)

话音刚落,就连采访者都忍不住说“实在太凡尔赛了”。

即便接二连三地出现凡尔赛语录,但对于赵东元来说,的的确确是觉得奖项并不那么重要。

在接受采访的后半程,他也一直在说比起奖项,更重要的是他留下了关于研究方向中至关重要的思想,而这才是对学术界真正有用处的。

然而,这张照片同时也为赵东元院士招来了不少骂声,有些不明真相的网友只看到了照片,却不知这张照片的出处,认为赵东元教授此时在网上受到无数夸赞是刻意营销。

为此,后续负责解释的网友们可算是磨破了嘴皮,才将风向扭转了过来。有心明眼亮的网友评价道:“这样一位专注于学术的大知识分子,与营销和作秀联系在一起,实在是有辱斯文,英雄受辱,是时代的悲哀。”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赵东元这个名字可能还有些陌生,但他在学术界却实实在在是作为一座高峰存在的。

院士霸气表态(院士领完奖拎着布袋上课被骂作秀)(5)

据《中国教育报》2008年2月22日第3版中刊登的有关赵东元的相关介绍显示,1998年,赵东元开始复旦大学任职,在自己的学术研究生涯中,赵东元共发表SCI论文190余篇。

搞学术的人都知道想要发表一篇SCI论文的难度,但赵东元却足足发了百余篇。此外,他还获得过多项奖励和荣誉,其工作受到了国际同行的关注和赞誉。

2002年,赵东元被Adv.Mater杂志评为15年中48位引用率最高的顶级作者之一,国际ISIWebofScience公司将他列为近十年100名论文引用率最高的化学家之一;《自然》、《材料化学》等国际权威杂志对其研究成果进行了封面报道。

院士霸气表态(院士领完奖拎着布袋上课被骂作秀)(6)

为建党一百周年而专门制作的电视剧《功勋》的片头,有这样一句话: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如赵东元教授这样不计名利、默默为科研事业奉献的人,就是这个国家的国士。事实上,像赵东元院士这样朴素、甚至比赵东元院士还要朴素的功勋人杰,远远不止他一个。

2021年5月22日,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难以忘怀的日子。这一天,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病逝,全国人民集体哀悼。

袁隆平院士去世后,很多人自发在网上晒出他平时的一些动态,诸如去超市看米价被人们偶遇,亦或者是下农田的路上被人们偶遇。

而在这些视频中,袁隆平的衣着打扮无一不是朴素非常,作为功勋卓著的科学家,在日常的物质生活方面甚至比与他一起劳作的农民伯伯还要简单。

院士霸气表态(院士领完奖拎着布袋上课被骂作秀)(7)

一件体恤35元、一块手表260元,袁隆平的物质需求实在微乎其微,这个被联合国授予过荣誉的学者,一生奉献却不求物质享受,直到去世前不久,还在念念不忘说着自己的“禾下乘凉梦”。

明代学士宋濂曾经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写道:“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意思是与其同学之人,个个都是身穿绫罗绸缎的富家子,生活条件都好过自己,但他一点儿也不羡慕,因为内心有足够让自己快乐的东西,乃至不在乎口腹之享受比别人差。

院士霸气表态(院士领完奖拎着布袋上课被骂作秀)(8)

真正的名士也是如此,当他们心中有足够让其专注的东西时,周围所谓的世俗名利、物质享受,与真正的大学问比起来,根本无足挂齿。

我国著名遥感学家、地理学家、中国国内遥感领域泰斗级专家李小文院士,也是这样一个人,虽然在学术界有着泰斗般的位置,但日常行为举止却甚为不修边幅,经常穿着一件不知穿过多久的旧衣服,脚踩一双布鞋就来到教室。

授课之余除了搞学术再无其他,且为人低调到人们很难注意到他,以至于学生们送给一个“扫地僧”的称号,意思是他就像武侠小说中貌不惊人但却修为深厚的高手那样。

院士霸气表态(院士领完奖拎着布袋上课被骂作秀)(9)

也有人将他比作陶渊明等魏晋名士,认为他“外表不羁但是有着仙风道骨”,一位大学同学还盛赞他“维护了传统知识分子的风骨、本色、随性”。

院士霸气表态(院士领完奖拎着布袋上课被骂作秀)(10)

我国翻译界泰斗、被称为“诗译英法唯一人”的许渊冲先生,在晚年与妻子居住在北大畅春园的老旧小区里,屋子里陈设很是简朴,除了一个沙发,一方木桌,一张床,一壁书,别无他物。

其实很多大知识分子都如李小文、袁隆平等人这样,对于物质享受完全不在乎,世俗一切外在的享受对于他们而言都像是累赘。

作为在学海中不断攀登高峰的他们而言,早已返璞归真,因为物质上的享受是有空间与时间限制的,真正能够留在世界上对人类有帮助的东西,绝不是这些看得见的表面。

一个国家、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或许,这些为人类发展孜孜以求的人们,正是中华民族灵魂之所在,也是我们国家能够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支撑。

作者:黑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