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7岁时眼睛就看不见了,在众人“小瞎子”“小傻子”的嘲笑声中长大,受尽轻视。

他不想当没用的“残废”,虽然没上过一天学,却凭着聪明和执着学会了拉弦说书、针灸按摩的本事。

他13岁就离开家独自闯荡,吃过的苦受过得罪数也数不清,终于凭借卖艺赚得丰厚收入,20世纪90年代就是人人羡慕的百万富翁。

他为父母翻盖了新房,自己也娶上了漂亮媳妇,生儿育女,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盲人乞讨励志故事(盲人流浪卖艺18年)(1)

■配图,图文无关

这样的人生也算是圆满了,但他并不满足。

想起当年想上盲校却交不起学费的痛苦,小小年纪不得不拄着竹竿四处乞讨、卖艺的经历,还有那些年受过的冷遇和刁难……他的内心深处藏着一个念头——为盲人创办一所特殊教育学校。

而且,这所学校不收钱。

他想让更多上不起学的盲人有学上,他要让更多盲人都活出个人样来!

盲人乞讨励志故事(盲人流浪卖艺18年)(2)

■配图,图文无关

为了办学校,他一趟趟跑教育局,申请办学资质;又一趟趟跑国土局,争取一块办学用地;土地批下来了,各种议论沸沸扬扬,他挨家挨户去解释……

办学是个无底洞,原先攒的钱都搭进去不说,他还四处举债,甚至不惜借高利贷,从百万富翁变成“百万负翁”。

这样的付出、奉献和牺牲,他觉得值!

他就是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平襄镇东辛寨村的普通农民穆孟杰,如今平乡县特教学校的校长。

盲人乞讨励志故事(盲人流浪卖艺18年)(3)

■穆孟杰

穆家花了几千元没治好长子的眼睛,几年后小儿子也看不见了

穆孟杰是家里第六个孩子,在他之前,有两个哥哥和三个姐姐。

穆孟杰的大哥穆孟潮在四岁上因为眼底视网膜色素变性,视力越来越差。在那个月工资只有几块钱的年代,父母东拼西借,花了几千元的巨款,最终也没能治好长子的眼睛。

穆孟杰的出生,给穆家带来了些许的欢喜。但是,家里的生活也因此而变得更加拮据。孟杰清楚地记得,那些年里,他们家每顿饭吃的都是米糠掺杂着麦麸蒸的馒头,即便是蒸得很烂,吃起来还是扎得牙齿和口腔生疼。

盲人乞讨励志故事(盲人流浪卖艺18年)(4)

■配图,图文无关

大哥是四岁时失明的。小孟杰到了四岁那年,突然就发起了一场高烧,一连烧了四十多天,吃什么药都不顶事。等到烧终于退下去后,孟杰也开始出现视力下降的征兆。医生也说不好,给开了一点儿药,说平时要给孩子注意点营养。

虽然填饱肚子都成问题,但从那儿以后,家里人还是尽力给孟杰加强一点儿营养。母鸡下个蛋,连爷爷奶奶都舍不得吃一口,全都炒熟了给孩子吃。过年过节,家里买点肉或是杀只鸡,也都要把最好的部分留给他吃。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恶魔一直不停地在吞噬着孩子脆弱的视力。直到1971年,孟杰七岁,有一天早晨醒来,孟杰使劲地睁开眼,可是却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衣服。

他惊骇地大叫、大哭,可怜的母亲一把将他搂在怀里,紧紧地。孟杰知道,自己就要变成同大哥一样的孩子,一个别人眼里的“小瞎子”。

13岁起出去流浪卖艺,好心人送碗热汤饭就是他最好的伙食

孟杰十三岁那年,身体越来越不好的爷爷奶奶和他们一家住在一起。有一回,奶奶半夜里发起高烧,痛得直叫唤。但是因为家里没有钱,没法送她去看医生。奶奶就一直卧床,从白天到黑夜,不停地呻吟叫痛。一家人围着她,束手无策。

孟杰很无奈,心想:难道我就这样看着奶奶受罪吗?爹娘养了我这么大,我却什么事都做不了,难道就一直这样待在家里吃闲饭,就这样过一辈子吗?

“不!不!我不能这样下去!我要出去,我要去找盲人老师学本事!我要靠自己的本事赚钱养活自己,回报父母和亲人!”从小性子倔强的孟杰,心里有了主意。

他软磨硬泡做通父亲的工作,瞒着母亲离开了家,开始了流浪卖艺的生涯。

盲人乞讨励志故事(盲人流浪卖艺18年)(5)

■穆孟杰

第一次流浪卖艺,孟杰给家里挣了十九元钱。为他提心吊胆的母亲又惊又喜,想不到这个眼盲的儿子还挺中用。

在家里待了几天,娘和姐姐帮他把脏的衣服全都洗好晒干,破了的打上了补丁。孟杰告诉父母,自己还要出门去。

母亲又心疼又无奈,给他往包裹里塞上了几个家里人都舍不得吃的白面馍馍、一包咸菜,一再叮嘱孟杰:“孩子,出去走走就快回来,遇到难处了就回转家来……”

这一次出去,孟杰待了俩月,挣了九十多元。

回到家,他把钱悉数交给了母亲。母亲很是惊喜:孟杰这孩子出门卖唱,比挣工分的大人们收入还高哩。

但是,孩子遭遇的辛酸艰难却是父母所想象不出来的。这一路上,孟杰真可谓风餐露宿。背着包袱,沿路乞讨,哪儿天黑哪儿歇。下雨了,随便到谁家的屋檐下去避一避。

白天,到了人多的地方,摆开家伙就开始说唱,大伙儿被逗乐了高兴了就赏他一些小钱。晚上,他就住到别人家的马棚里或者草场上。有时遇到个别的好心人,看着他可怜,就把他领回家去住一宿。

一路上口渴了,就跟东家讨碗水喝,饿了没得吃了,就跟西家讨点剩饭剩菜。如果有好心人送给他一碗热汤菜或者热饭,那就是他几天来吃到的最好的伙食了。

盲人乞讨励志故事(盲人流浪卖艺18年)(6)

■配图,图文无关

只有到夜里一个人独处时,细细数数自己赚来的一分一角钱,才是最令他欣慰的时刻。自己好歹能够赚钱了,是靠自己的辛苦表演、卖唱卖艺赚来的,况且一点儿也不比健全人赚得少。

孟杰似乎渐渐地看清了自己的前途,他要朝着这个目标奔去。他知道,自己不能恋家。在家里换洗了衣物,他就打算再次出门。

为了出门装带行李方便,这一回,他让父亲请人帮忙打了一只木箱子。箱子正方形,边长只有四十厘米左右,两端系上了宽绳子,很方便双肩挎背在背上。在以后的十八年里,他几乎都是这副装束出门。

盲人乞讨励志故事(盲人流浪卖艺18年)(7)

■配图,图文无关

卖艺针灸挣了钱,他给父母盖了新房,自己也娶妻生子

在流浪说书的过程中,有时也会遭遇一些祸事。

有一年冬天,孟杰被困在大雪地里,怎么也走不出去。又冷又饿一整天,如果不是正好遇到了前来抱柴火的老人,可能就死在那儿了。

有时候会遇到一些恶意的欺侮。一次,孟杰走路时不知道是不小心撞到人家的,还是人家故意撞他的,双方撞到了一起。孟杰一个劲儿地道歉,对方不依不饶,拽着孟杰的衣领,把他给丢到了一片野地里,又故意拿起孟杰探路用的竹竿,扔掉了。

孟杰好不容易爬起来,赶紧去找他的竹竿,那可是他的眼睛啊!

摸索了小半天,也没能找到竹竿。他伤心得哭了。

然而,哭又有什么用呢?擦擦眼泪,他就又在地上摸索,浑身都沾满了泥土,好不容易找到了一截木头。他只好捡起这截木头,充当自己的盲杖,拄着它继续朝前走。

盲人乞讨励志故事(盲人流浪卖艺18年)(8)

■配图,图文无关

流浪的时候,穆孟杰学会了说书、针灸、按摩。白天,他给村民们进行按摩或针灸治疗,晚上,则给大家说上一个半小时的评书。每次按摩或针灸,如果有效果了,人们一般付给他三五角钱,而每晚说书,因为他说得好,人们都很喜欢,因此赚的钱也多。

孟杰挣的钱越来越多,到1983年,他已经积攒了四千元。

原先,父母家的房子是一座土坯房,一下雨屋顶准漏雨。孟杰是个孝顺的孩子,他把所有的积蓄全都拿出来,给父母翻盖了房子。

过了两三年,孟杰又攒了不少钱,他就帮助父母把“表砖房”翻盖成了“卧砖房”。这可是东辛寨村第一座真正的砖瓦房。

在流浪的日子里,穆孟杰认识了后来的妻子曹清香。两个人结婚后,有了一儿一女,小日子越过越红火。

盲人乞讨励志故事(盲人流浪卖艺18年)(9)

■配图,图文无关

结束18年流浪回家乡,他想办一所盲人学校

1995年,在外流浪卖艺十八年的穆孟杰手里已经积攒了近百万元,这在当时算是东辛寨村第一富裕户。这一年,他终于结束了18年的流浪生涯,回到了家乡。

回来后,穆孟杰并没有闲着。他除了每晚在村东、村西说书外,白天还在家里给人做按摩、扎针灸。经历过十八年的摸爬滚打,穆孟杰早已学会了一整套身为盲人的生存技能。

但是,他永远无法忘怀自己的过去。他忘不了当年因为自家的羊偷吃了生产队的庄稼而挨队长的呵斥:“你这个小瞎子能干啥?连几只羊都看不住!”

穆孟杰永远忘不了想上盲校却又交不起学费的遭遇。现在,他自立了,他要为盲人办学,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教会他们自立!

盲人乞讨励志故事(盲人流浪卖艺18年)(10)

■穆孟杰拉起心爱的坠胡

孟杰开始着手了解谁家有盲童,他在附近的几个村子里一个一个地去打听。

在找寻盲童的过程中,穆孟杰发现,许多孩子都比他当年更为不幸。有些人向盲童扔石头,更多的人认为他们都是傻子。在家里,他们同样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乃至歧视和虐待。有些父母把孩子整天绑在床上,不让他们走动。有一户人家甚至把盲孩子扣在一只盖了盖子的大瓮里,把孩子锁到地窖里。

经过好几天深入细致的查访打听和苦口婆心的劝说,孟杰在临近村子里总算招收到了三个盲童。1997年春,这三个与穆孟杰非亲非故的盲童走进了他们家。孟杰一家人住在北屋,三个盲童住在东屋。大家同吃同住,生活在一起。

穆孟杰教盲童们学习生活自理技能,学习说书拉弦、盲文和文化课。妻子曹清香则帮着照料大家的生活,有时也帮着教教孩子们生活技能。

到了1997年夏天,孟杰又招收了五名学生。原本宽敞的家里,一下子变得拥挤起来了,连亲生儿子都被赶到了他大伯家去住。这时,穆孟杰动起了新的念头:他打算跟村里租块地,盖一座教学楼,正式把盲人特教学校办起来。

盲人乞讨励志故事(盲人流浪卖艺18年)(11)

■穆孟杰和师生们一起做游戏

经过两年多的奔走,历尽千辛万苦,孟杰总算把办学所需的各种手续都跑下来了。在这两年的时间里,他遇到的各种阻力和困难,真是无法一一叙说。

1999年9月19日,孟杰的特教学校正式开工。当鞭炮震天响起的时候,穆孟杰激动得眼泪都流下来了。他从石家庄请来了最好的施工队,买来了最好的建材。家里多年积攒的上百万元积蓄一点儿一点儿地像流水一般花出去了。

那时候,一个工一天的工钱是二十多元。为了省些工钱,穆孟杰和妻子曹清香每天都带着华飞、华鑫,早早地来到工地,帮着搬运砖头什么的。寒冬腊月,孩子们冻得牙齿直打寒战。至今回想起这些来,曹清香都觉得自己对孩子亏欠得太多。

找亲戚和朋友们借钱,找人作担保向银行贷款,甚至还借了二十万元的高利贷……经历了无数个备受煎熬的不眠之夜,2000年8月25日,平乡县特教学校终于正式竣工。

盲人乞讨励志故事(盲人流浪卖艺18年)(12)

■穆孟杰和孩子们一起迎着朝阳行走

他的学校不设限不收费,为节约开支只能从自己和亲人身上省

新校建起以后,穆孟杰有了新的规划。

穆孟杰给自己的学校立了个规矩,叫“四不三要一包”:不面试,不考试,不限年龄,不收学费;智障的要,生活不能自理的要,陪读的也要;管教包会,啥时候学会啥时候毕业,一包到底。

盲人乞讨励志故事(盲人流浪卖艺18年)(13)

■穆孟杰和学生学习用电脑

一开始,穆孟杰的特教学校,依靠对健全生收费来补贴残疾学生费用,以保证学校经费收支平衡。2007年,国家实行义务教育,这种做法开始行不通了。

“索性不收健全生,将学校办成纯粹的特教学校!”穆孟杰下定了决心。他对自己说,其实,只要你觉得一件事值得做,就愿意付出一切代价,再难也不觉得难。

原来学校一直对全体盲生免收学费、杂费、书本费,每个月只收取一百元的伙食费。2011年后,这一百元的伙食费也免了。因为到特教学校来上学的盲生,好多人家庭经济状况都不好,家长为了省这点儿钱宁愿把孩子锁在黑屋里,也不肯送到学校来。

没有了收费的资金来源,学校遇到了不小的经济难题。冬天取暖,学校要买几吨煤;老师辞职了,学校老师匮乏,需要花钱聘新教师……

困难接二连三,穆孟杰却丝毫没有灰心。

盲人乞讨励志故事(盲人流浪卖艺18年)(14)

■穆孟杰辅导学生们练习按摩技术

为了开拓财源增加学校收入,穆孟杰每天更勤勉地给人做按摩、扎针灸,进行心理咨询。另一方面,全家人也更加节衣缩食。

为了节约学校的开支,穆孟杰动员了自己的儿子、女儿、侄女到学校任教,自己也亲自上课堂授课。

学校缺乏教具。为了教盲童了解人体结构,在寒冷的冬天,孟杰也只穿一件衬衣,让盲童们在他的身上一遍遍地摸索,了解骨骼、穴位和经络,学习按摩和针灸。当盲童们在他身上摸寻穴位不断地推拿按摩,一个个汗流浃背时,穆孟杰却冻得浑身打战。

学校的乐器坏了,穆孟杰都是自己想方设法地修理。坠胡断了弦,他就买来新弦自己换;廉价买的葫芦丝质量不过关,总是漏气,他就用透明胶带把葫芦丝一重又一重地包裹起来,凑合着再用……

他想尽了各种可以节省开支的办法。清香与穆孟杰结婚二十多年来,只出过一次远门,还是陪孟杰到北京去参加全国自强模范颁奖大会,顺便去看了下天安门、“鸟巢”和水立方。除此之外,她基本上就没离开过自己的家。


学校自创办以来,共投入约四百万元。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穆孟杰还清了学校陆续欠下的七十多万元贷款。

目前,穆孟杰还欠着亲友等八十多万元。这些钱主要是借媳妇曹清香的小姑、借老丈人的。每年到年关的时候,孟杰都要给自己的亲戚“债主”打电话,告诉他们:“今年这些钱还是还不上。”亲人们都很通情达理,说:“你不用说,等你有钱时再说。”

对于欠债,穆孟杰显得特别有信心。他相信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慢慢地把这些债都还掉。

对于钱财,穆孟杰也有自己的独到思考。他教育孩子们:“钱不是真正的财富,只有朋友才是一辈子的财富。朋友会经常过来聊天儿,寒暄,关心你,帮助你,是用不尽的财富。”

盲人乞讨励志故事(盲人流浪卖艺18年)(15)

■穆孟杰和孩子们一起在学校餐厅吃饭

穆孟杰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 2007年,记者翟树杰在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组时,曾经采访报道过穆孟杰。调到《焦点访谈》栏目组以后,翟树杰带着摄影记者又来到了孟杰盲人学校,跟踪拍摄师生们的教学、生活情况,制作了一期专题节目。

2012年4月27日,专题节目在中央电视台一套的《焦点访谈》中播出,盲人穆孟杰和他的学校从此闻名全国。

穆孟杰说要把自己的盲人学校办成“百年名校”,将来他的儿子还要接着一直把它办下去。

让盲人们自立,这正是穆孟杰最大的幸福,也是最令他快乐的事情。

■本文由河北青年报记者张翠平根据《梦想照亮生活——盲人穆孟杰和他的特教学校》整理、改编,本书荣获“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盲人乞讨励志故事(盲人流浪卖艺18年)(16)

■作者:李朝全■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编辑/张翠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