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求求你给我接上吧!”上海六院内,一个民工模样的女人,突然扑通一声跪在医生面前,而她的旁边,用纱布包裹着的,是一只断成四截的手。

这是上海第六人民医院,急诊室内发生的真实事情,看到这副场景,医生也忍不住叹了一口气。好端端的一只手,为什么会断成四截?在异乡漂泊的打工者,究竟承担了怎样的危险与辛酸?在急诊室中,医生自然是主力军,除了医生,又有哪些人在背后默默奉献?

女工意外夹断双手(外来女工不幸受伤)(1)

一.断手之劫,医生一筹莫展,外来女工能否“断手重圆”?

上海,这个中国最现代化的城市中,生活了很多外来务工的漂泊者。由于文化水平有限,他们中的大部分,只能从事危险或者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工作而受伤的务工人员不计其数。

在一个平凡而又忙碌的下午,河南女工滑凤伟的到来,打破了上海六院急诊室的平静。

“医生,快帮她看看!”送滑凤伟来医院的工友们大呼小叫着,急诊室医生郑召宽闻声赶来。只见滑凤伟面色平静,完全看不出来哪里受了伤。经过辨认,医生发现,滑凤伟的右手,已经被浸满鲜血的纱布包裹得严严实实。“一定是手断了。”经验丰富的郑召宽医生如此判断道。然而,接下来的一幕,却让他始料不及。

工友们拿出一个同样浸满鲜血的纱布,郑召宽医生接了过来。一打开,一只断手赫然出现在他的视野中。然而,这并不是一只普通的断手,竟然是一只断成四截的手!

“我们本来以为她掉下来的是一只完整的手,但是这个纱布一打开,医生之间都互相摇头。断成四截,也没有冷冻,组织有很多都坏死了,这根本是没办法的事情。”郑召宽医生后来回忆说。

正在医生们一筹莫展之时,滑凤伟的丈夫急匆匆地赶来,脸上水津津的,离近了才分辨出来,原来他脸上不仅仅有汗,更有止不住流淌的眼泪。

“我和我老婆不是一个单位的,一开始我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我在厂里工作的时候,手机都不放在身上,都放在柜子里的。吃饭的时候我把手机拿出来,一看,十四个未接电话,当时我心里咯噔一下子。我把电话拨过去一问,电话那边就说了,说你老婆出工伤了,手没了!”滑凤伟的丈夫泪流满面道。那么,滑凤伟的断手重接之路,又该如何展开呢?

女工意外夹断双手(外来女工不幸受伤)(2)

看见家属来了,郑召宽医生开始对滑凤伟,和她的丈夫的丈夫李子义,进行情况说明。

“如果你这个手势完整的,那没问题,我可以给你接,但是你这个手一共断了四截,而且也没有保存好,已经有点局部腐烂了,又感染又坏死。现在给你们的建议就是,断手不接了,安一个假肢,因为假肢从外观上还是从实用性上,都要比把原来的手接回去好很多。”

听了这一席话,滑凤伟和李子义都没有出声,看见这两口子好像能接受的样子,郑召宽医生松了一口气。然而,一直平静的华凤伟,却突然崩溃了。她似乎刚刚意识到,即使是医术最高明的医生,也不能帮她接回这只断手,而对于她的工作来说,手是最重要的!扑通一声,滑凤伟就这样嚎啕大哭地,跪在了医生的面前。面对这种情况,医生又该怎么办呢?

就算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患者也不想放弃,就算有百分之一的胜算,医生也愿意搏一搏。面对如此复杂的病例,和滑凤伟如此恳切的要求,郑召宽医生决定向骨科主治医生陈华求助。几位医生的齐聚探讨,能否挽回滑凤伟的断手呢?

了解情况后,陈华医生做出了判断:

“我们可以给她找一个比较完整的手指头,试着接一下,最大限度保存手的功能,但是医生有可能找穿了,也找不到神经末梢的毛细血管,找不到的话就无能为力了。但是我们一定会尽最大努力,现在可以马上背着她去手术室了,马上给做手术!”

听到这一番话,李子义落下泪来,医者仁心,滑凤伟和李子义看待医生的许诺,不仅仅是抓住了救命稻草,更是从心底感激这样为患者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即使冒着医生生涯落下污点的风险,陈华医生和郑召宽医生,依然义无反顾地踏进了手术室的门,开始了十几个小时的艰辛手术,这其中的大义凛然,让人肃然起敬。

回想起妻子受苦受难的情况,李子义依然把持不住情绪:

“我老婆当时在输液,我问我老婆疼不疼,她神色坦然地跟我说不疼,我寻思,怎么可能不疼?看到她那个样子,我真是心如刀割。”

滑凤伟的冷静,不易捕捉的痛苦,和知道实际情况后的崩溃,都承载了对养家糊口责任的珍视、不想让亲人担忧的沉着、和肩负起人生责任的视死如归。而丈夫的泪流满面,也不仅仅是对妻子安危的担忧,更是对至亲的守护与牵挂。俗话说得好,“风雨见真情”,虽然病痛和伤害,是人们不愿看到的,然而正是在伤害背后,方能见证为彼此撑起一片天空的人间大爱。

急诊室的故事,不仅仅发生在急诊室内,也在急诊室外上演。那么,当医生在全力抢救伤员时,急诊室门外又是怎样的情况呢?

女工意外夹断双手(外来女工不幸受伤)(3)

二.急诊室“守护者”,全年无休,对工作视如己出

“这里家属不能进去!进去医生是没法抢救病人的,不可以进去!”上海六院急诊室门口,一位操持着安徽口音的男子,显得格外突出,他正在不断阻拦着想冲进急诊室的家属。这位男子,又是什么来头呢?

来自安徽的王应友,是急诊室门口的一名保安,他的工作,就是看守好急诊的大门,阻止无关人员进入。这个工作看似轻松,实际上是一件非常难的差事,然而,王应友已经在这里干了五年了。五年来,他全年无休,三百六十五天都在岗位上值勤。晚上九点睡觉,早晨四点半准时起床巡视,开始一天的工作生活,这就是王应友每天都在重复的日常。乍一看显得平平无奇的王应友,其实与急诊室还有一段缘分。

“我是一个普通的打工仔,以前是,现在也是。以前我在建筑工地工作,当时的工作也很危险,我受了重伤,被送到急诊室,抢救了几天几夜才活过来。后来我看到这家医院招聘急诊室保安,我就过来了,因为觉得自己的生命都是在急诊室抢救过来的,应该再续一下缘分。”提到曾经命悬一线的往事,王应友显得非常平静。这份保安工作,对于他来说,又有什么样的挑战呢?

女工意外夹断双手(外来女工不幸受伤)(4)

急诊室的大门,必须刷卡进入,也必须有保安驻守。生命诚可贵,对于王保安来说,自己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守护好抢救室的大门,守护里面的患者和医生。尽管王保安会在家属面前多次强调,不可以进急诊室,还是有很多家属不受理智控制,只想冲进去看一眼自己的亲人。这样的情况,对于王应友来说屡见不鲜,甚至,还会因为阻拦进入,而被家属辱骂,这又是怎样一回事呢?

“你女儿要是躺在里面,你会不进去吗?你没有爹妈吗?你没有同理心吗?”口无遮掩、气急败坏的家属,这样辱骂王保安,这让他深深受到了伤害。不仅不配合工作,还要来人身辱骂我?气不过的王保安,有时也会顶撞家属两句。但是等到气慢慢消下来,王应友的心,也有了一些反思:

“他们骂我的家人,攻击我的生活,是个人,收到这样的辱骂也会生气的。作为保安,我也有脾气,我也是有职业操守的,虽然他们辱骂我,但是我也必须守好急诊室大门。当时那些家属都不太理智,现在想想也能理解,他们在外面跟我吵其实还是好的,跟我吵就不用跟医生吵了,这样就不会影响到医生的救治和患者的起死回生。虽然工作很累,也很少有人会理解,但是我还是乐在其中,这是我的使命。”

这样说着,王应友笑了起来。全年没有休息,不能回老家,不能见家人,这样的五年生活,王应友究竟是怎样度过的?想必一定是坚强的信念,对职业的热情,和对救死扶伤的敬佩,支撑着他,一步步向前迈进。在急诊室门外,有人只身拦下所有流言蜚语,才守护了急诊室内争分夺秒的生命赛跑;在时光的长河中,有人负重前行,才会让我们的生活,那么轻松而充满希望。

正所谓:急诊室内,争分夺秒,医者仁心,回天有力;患者痛苦,亲人泪流,医生解忧,尽力挽救;急诊室外,尽力守护,言语攻击,悉数承受;坚定本职,心怀爱心,理解包容,长长久久。诚愿,所有医护人员,平安健康;所有患者,笼罩希望;所有在背后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员,笑靥如花!

女工意外夹断双手(外来女工不幸受伤)(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