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阳光温和而不疏淡,空气里都是芬芳怡人的味道。随着疫情的结束,在各行各业复工复产之际,家里的“小神兽”们也都快要结束网课之旅了。家长们纷纷开心不已,而老师们则只能摘下眼镜揉了揉眼睛、默默地叹了口气。作为一名老师,前段时间,我居然收到了三次家长的如下抱怨:

“老师,丽丽一篇课文背了两个小时了还背不会,她的记忆力是不是比其他孩子都差一些?”

“老师,小明每天盯着屏幕上网课,一坐就是一天,怎么考试还考这么少?”

“老师,我家这孩子就不是读书的料,没那智商?”

由此看来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疑问,“我的孩子成绩不好,真的是因为天赋不高、智商有限吗?”

教学中的韦纳归因理论(成绩差是因为智商低)(1)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认为,对人们行为成败原因的分析可分为“三维度六因素”。六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身心状态、外界环境及运气好坏。因此孩子的成绩差可不一定是智商不高。智力确实是影响孩子学业成绩的因素之一,但对于没有智力缺陷的学生来说,智力并不是影响成绩的最主要因素。我们可以从韦纳归因理论中的几个方面来浅析影响孩子成绩的各大因素。

孩子能力的高低

孩子的一般能力,也称智力,包括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因此,在这一方面天赋确实占据着主要位置。在韦纳的归因理论中,一个人的能力高低是属于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也就说一个孩子的综合能力在一定范围内是稳定的,甚至占据了一部分遗传的因素,而这点是孩子无法改变的。而研究表明,大部分孩子的智商是处于平均水平的。之前也看到过网友说过这样一句话:“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智商的程度”。而我想说的是只有真正努力的人才明白智商的重要性。智商在孩子的学业成绩中仍然是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位置。尽管如此,我依然认为作为家长或老师,不可引导孩子将成绩不好归因于自身能力问题。如果孩子认为自己能力不高,那么他会不会习惯于为自己找借口或“破罐子破摔”呢?

《纪念白求恩》:“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

因此,我们需要正视孩子与孩子之间是存在智力差异的,但也不能夸大智商在孩子学业成绩中的作用。坚持不懈的努力可以弥补部分智商的差距。下面是一些提高智商的小方法:

  • 改变孩子不好的饮食习惯
  • 给孩子创造一个具启发性和刺激感官的环境
  • 引导孩子提高情绪智商
  • 引导孩子制定一个目标,启发他们进行创意思考。

教学中的韦纳归因理论(成绩差是因为智商低)(2)

孩子的努力程度

在教育学中,我们认为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影响孩子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讨论孩子成绩不好的原因的时候,您应该先问下孩子是否真的努力了。诗经说“好乐无荒、良士蹶蹶”,行乐不可太过度,贤良的人总是很勤勉的。因此,孩子成绩好坏的关键因素仍然在于孩子个人的努力程度啊。“努力程度”是属于个人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因素。这也是我们老师和家长应该引导孩子的归因方向。而我所强调的努力并不是盲目的、无方法的“刷题”或“死记硬背”,无意义的努力不是真正的努力,只会加重孩子的负担、打消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为了让孩子做到真正的努力,我的经验是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做到以下几点:

  •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培养专注力,上课不能“走神”,应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
  • 制定阶段性的小目标。明确每日需完成的小步骤,如阅读几页书,记完几个单词。
  • 向着目标付出实际行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行动起来拒绝懒惰。
  • 持之以恒。一天努力很简单,每天努力却很难,坚持的人才能走到最后。

教学中的韦纳归因理论(成绩差是因为智商低)(3)

学习任务的难易

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也是影响孩子成绩的重要因素。根据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有些孩子逻辑思维很好,便觉得数学很简单,语文英语很难。有些孩子言语智力很好,便觉得语文英语很简单,某些运动技能很难。不同的孩子面对同一学习任务难易感受是不同的,而任务的难易是属于外部的、非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因素。家长或孩子自身无法控制每次“试卷”的难易。因此当孩子成绩不好、我们引导孩子正确归因时,可客观分析,找出对孩子来说较难的科目或环节,长善救失。也不必把所有的困难都归咎于任务太难,给孩子“找借口”通常是不明智的做法。正确处理方法是:

  • 客观分析,找出孩子学习任务中的薄弱环节。
  • 针对孩子弱项进行指导,长善救失。
  • 与教师沟通,给孩子布置任务难度适中的任务。

教学中的韦纳归因理论(成绩差是因为智商低)(4)

孩子的身心状态

这里的身心状态是包括的孩子的生理及心理是否健康的状态。新课改提倡的素质教育是要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育,是指发展学生的体能、增强体质的教育。因此,身体健康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除此之外,孩子的心理状态也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我们家长和教师容易忽视的部分。主要包括:学习方面(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习惯及自我监控、考试辅导等)、人格方面(自我意思、情绪情感、人际关系、意志品质等)、生活方面(生活适应、挫折适应、休闲消费等)。因此,身心状态确实影响着孩子成绩的好坏,要帮助孩子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才是提高成绩的基础。心理行为改良有哪些方法呢?下面分享的是我在实际教学中会运用的方法:

  • 强化法,即对孩子的积极行为及时强化。

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根据操作条件作用理论提出强化理论。他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一只饥饿的白鼠锁入箱内,白鼠开始在箱内探索,偶尔按压到了箱内的小杠杆开关,便获得了食物。重复多次后,白鼠便获得了压杆取食的条件反射。因此他认为人类行为是有操作性反射构成的操作性行为。学习的实质是建立操作和强化物之间的联结,强化可提高反应的概率,便提出了强化理论。

  • 代币奖励法。(小奖章、小红星等)
  • 示范法。榜样的力量,激起对榜样的敬慕之情。
  • 惩罚法。适当的惩罚可抑制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

教学中的韦纳归因理论(成绩差是因为智商低)(5)

孩子周围的外界环境

外界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属于外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家庭教育、社会群体、班风校风,这些外部环境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的孩子。“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故君子居必择乡”,因此个体只有在良好的环境里,才能健康地成长。同样,要想提高孩子成绩,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必不可少。因此我们可以这么做:

  • 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给孩子安静的稳定的学习环境、充足的学习工具。
  • 积极参加班级活动,形成平等、心理相容的班级氛围。
  • 多给孩子弘扬社会正能量。

教学中的韦纳归因理论(成绩差是因为智商低)(6)

结语:综上所述,孩子的成绩不好不一定全部归因于智商问题。我们应该指导孩子正确归因,促使孩子发挥最大的主观能动性、继续努力。客观看待自身的强弱项,帮助孩子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并且创造健康的外部环境来达到教育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