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起床、起床,快起来!

去洗脸、去刷牙、记得梳头!

会热吗?会冷吗?

你就这样穿着出门吗?

别忘了钢琴课在今天下午,所以你要练!

出去外面玩,别玩太疯,别闹太凶。

今晚不准玩电脑!我说了算!我是你妈!

……

上面的这些话,你熟悉吗?

在唠叨的谈话中,父母通常都会说:

我经常说你,都是为了你好,

一旦孩子反驳,这句话就会变成:

如果不是为你好,

我怎么不唠叨隔壁的某某某呢?

但父母的这个唠叨逻辑,根本就站不住阵脚。

这里的讲道理也好,讲伦理也罢,

都是父母单方面地给孩子输入的讯息,都是父母实实在在的唠叨行为。

有时语言暴力比拳头更伤人 唠叨是把小刀子(1)

3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做超限逆反,

它指的是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时,

就会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也就是说:

你越是对孩子唠叨,

你说的话就越没有分量。

甚至,

当你的唠叨过度时,

孩子会采取相反的措施来抗议。

有的孩子会直接忽视父母说的话,

捂起耳朵继续做自己的事;

有的孩子会试图跟父母沟通,

说出自己的想法,

有时会脱口而出“你烦不烦呐”。

有的孩子跟父母对着干,

父母说的,我就做相反的。

为了孩子好,

我们不妨转变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

尽量进行自我控制,不要去唠叨孩子。

有时语言暴力比拳头更伤人 唠叨是把小刀子(2)

不要用“别人家”的孩子来伤自己的孩子

有的父母唠叨孩子,

总是以“别人家”的孩子作为典范,

“你看你们班上的某某同学……”

“你看看我同事家的孩子,人家都……”

孩子最不喜欢父母拿自己跟别人作比较,

也不喜欢父母总唠叨说:你看你现在多幸福啊。

身教胜于言传,成为孩子的榜样更重要

儿童教育专家小巫说:

孩子的状态往往是成年人内心状态的镜像,

成人内心是什么样子,孩子就会是什么样子。

在《面对面》的采访中,董卿谈及孩子时说:

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你就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她说:我应该努力去把自己变得更好,

让孩子在未来真正懂得的时候,

对我有爱也有尊敬,

从我身上可以学到一些好的品质。

有时语言暴力比拳头更伤人 唠叨是把小刀子(3)

对孩子的教育,也要学会适当的留白

留白是中国艺术作品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

指书画艺术创作中,

为了使整个作品画面更有意境

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

让欣赏的人留有想象的空间。

印度有部励志的微电影叫做《菠萝冰棍》,

讲述的是母亲教会孩子卖菠萝冰棍的故事。

没有读过书的母亲看到女儿

对着一个菠萝无从下手,

她什么话也没说,

直接拿一个菠萝切给女儿看。

当女儿把菠萝做成冰棍

拿到集市上卖却无人问津,

回来问她:

妈妈,为什么我的冰棍没人买的时候,

她并没有直接给出女儿答案,

而是叫她到菜市场去看别人是怎么卖东西的。

对孩子的教育也是这样,

不需要知无不言,言而不尽,

适当的留白比喋喋不休的唠叨更有效果。

正如龙应台所说:

我们如果一心一意要培养

规矩顺从听话的“乖”学生,

就不要梦想教出什么

智慧如天马行空的优秀人才。

唠叨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剂“毒药”,

我们管好自己,切勿让你的唠叨变成一把刀子,

刻到孩子的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