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嵩县方言里有太多土的掉渣,但捡拾起来拍拍吹吹发现其内核竟是闪闪发亮的金子的东西——它们都是一些表意准确,地地道道的文言词汇随着城市化的加剧,文化的进步,嵩县方言也面临着消亡留得住方言,才能留得住乡愁,为存留这独具特色的嵩县语言文化,本人不揣浅陋,试着整理嵩县方言,计划将能收集到的全部嵩县方言整理成一部《嵩县方言辞典》您看到的这期,是整理出的第三辑(在嵩县在线公众号下回复“方言”,即可看到全部),欢迎网友们跟评提供更多词汇,我会把它们尽可能都收到《辞典》里去请关注嵩县在线公众号,还有更多精彩等着您,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嵩县话搞笑?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嵩县话搞笑(嵩县方言辞典第三辑)

嵩县话搞笑

序言:嵩县方言里有太多土的掉渣,但捡拾起来拍拍吹吹发现其内核竟是闪闪发亮的金子的东西——它们都是一些表意准确,地地道道的文言词汇。随着城市化的加剧,文化的进步,嵩县方言也面临着消亡!留得住方言,才能留得住乡愁,为存留这独具特色的嵩县语言文化,本人不揣浅陋,试着整理嵩县方言,计划将能收集到的全部嵩县方言整理成一部《嵩县方言辞典》。您看到的这期,是整理出的第三辑(在嵩县在线公众号下回复“方言”,即可看到全部),欢迎网友们跟评提供更多词汇,我会把它们尽可能都收到《辞典》里去!请关注嵩县在线公众号,还有更多精彩等着您!

 63.姩 (nián/niá)

注解:姩,原作古女子人名用字,音nián。 在嵩县方言中,意为“你们”。在嵩西南、嵩南,此字也音niá。

嵩县方言含义:(1)你们。例句:姩去哪儿呢?(2)你。列句:姩长来老好看蛮。

64.人家(二字省音连读为rà)

注解:嵩县方言中有很多省音连读字,如将“人家” 省音连读为rà。豫东人也将“人家”二字省音连读,但他们的发音为二声的rá。

嵩县方言含义:人家。例句:人家(前二字省音连读为rà)看着老绮素(qǐ sù)啊。

65.做啥(二字省音连读为zhua)

注解:嵩县方言中有很多省音连读字,这样就使语言显得更简练干脆。有个相声段子说河南人说话干脆利索的:“谁?”“我!”“干啥?”“尿!”其实河南话中的嵩县方言更惜字如金,这段对话用嵩县方言只需四个音字:“谁?”“我!”“(做啥)zhua?”“尿!”

嵩县方言含义:做啥,干啥。例句:跑来跑去,你这是(做啥)zhua哩!

 66.灰脸仆(Pù )虏 (lǒu )

注解:. 仆虏,奴仆。古以俘虏为家奴,故亦谓奴仆为仆虏。奴仆常干粗活、脏活,故脸上身上常带着厚厚的灰。灰脸仆虏形象地描述出了身上灰尘大厚脏兮兮的样子。

嵩县方言含义:(1)形容身上、脸上灰尘多,同“灰头灰脸”。例句:扫扫地,身上弄来灰脸仆虏的。(2)引申意为脸上难看、尴尬,精神懊丧。例句:叫人嘚叧(dēi guǎ)一场,弄来灰脸仆虏的。

 67. 呒 (m)趣

注解:呒,无,没有。呒 趣本意应为没有趣,在嵩县方言中“呒 趣”一词有通常作“使……呒趣”的含义,直译为讽刺挖苦或带挖苦意味的批评,意同嵩县方言中的嘚叧(dēi guǎ)。

嵩县方言含义:(1)讽刺挖苦或带挖苦意味的批评。例句:他那人脾气怪,跟他说话小心吃呒 趣。 要他做错了他还有理了,叫我去呒 趣呒 趣他。

 68. 噘(juē)人

注解:噘,骂。

嵩县方言含义:骂,骂人。例句:这娃子爱噘人。

 69.带把(bà)儿

注解:把,物体上便于手拿的部分。“带把儿”为“带话把儿”的简写,“把”在此处引申意为言语中夹带的突起、不协调部分。

嵩县方言含义:(1)说话时习惯性夹带些骂人词句或脏词(通常是习惯性顺嘴说出,出于不经意,并非意在骂人。说话带把儿,在嵩县方言语境中是个挺普遍的现象)。例句:他这人说话老是带把儿,一句一个“我X”。

 70.脚底下(嵩县方言音juē diā)

注解:脚底下原意为脚下面,引申意为地,地上。

嵩县方言含义:(1)地,地上。例句:一不小心掉脚底下(juē diā)摔碎了。(2)脚下面(嵩县言言中脚音为juo,当说juo底下时,为此意)。例句:看你脚底下踩得啥东西!

71.

(门外,音约同平声的“mer”)

注解:

,《康熙字典》:《篇海類編》呼計切,音係。門扇也。嵩县方言中此字读音为men wai的儿化方言简读,约同“mer”,意为“门外”。

嵩县方言含义:(1)门外。例句:去拾点柴禾回来。(2)沟口。多用于地名,如靳家。

 72.锅底

(音约同“mer”)

注解:

,门外。锅底为灶膛,锅底则为灶膛火门外人坐烧火和放柴禾的地方。

嵩县方言含义:方位名词,指锅台前烧火和放柴禾的空地。例句:往锅底放点柴禾。

73.红烧大亮

注解:红烧大亮,早晨太阳升起时,朝霞绚烂,天地通明。这是嵩县方言中一个极富境意的词汇。

嵩县方言含义:早晨天大亮时。例句:天都红烧大亮了,你还不起床!

74.莲冠红

注解:莲冠,莲花花瓣的总称。

嵩县方言含义:(1)喻指初升的太阳。例句:莲冠红都晒住屁股了,你还不起床。(2)柿子的一个品种。

 75.(瞜 ,lōu)/瞄

注解:,[方言]用眼睛迅速地看、注视,一瞥。瞄,形容· 眼睛迅速地注视,迅速地看。

嵩县方言含义:迅速地看。例句:叫我进去?/瞄一眼。

76.扑噜

嵩县方言含义:嵩县方言中常用象声词,一般用来形容禽鸟类突然飞起的声音。例句:我刚走近,野鸡扑噜一声飞走了。

77.虫衣儿/小虫衣儿(在嵩县方言中“小虫衣儿”连读变为双音词)

嵩县方言含义:鸟,小鸟。不同的是“小虫衣儿”在嵩县方言中需连读变为双音,且其含义有时专指麻雀等类的小鸟。例句:那儿有一只虫衣儿/小虫衣儿。

78.长虫

嵩县方言含义:蛇。例句:我最怕见到长虫了!

 79.麻唧嘹/无应虫

嵩县方言含义:蝉,知了。麻唧嘹为夏蝉,无应虫为秋蝉、寒蝉。夏蝉叫声如“知了知了”,秋蝉叫声音“唔嘤”,如说“无应无应烦”。

嵩县有童谣:“听见无应虫叫,懒老婆吓一跳,被子还没缝了呢,又该缝棉袄。 ”因为秋蝉的鸣声酷似“无应无应烦”,乡人都叫它“无应虫”。“无应虫”叫的时候,天气已转凉,村里勤谨的婆子媳妇们早已壮好或拆洗好了棉被,接着拆洗棉衣准备过冬,而懒婆娘们却好吃懒做,什么活儿也没干。忽然听见“无应虫”诉知季节的一声叫,看到别人忙着拆洗棉袄,才想起自己被子还没缝呢,于是乎赶紧心烦意乱地行动起来。秋蝉似乎有意嘲刺这些懒婆娘,不停地在她们身旁发出像电锯一样刺耳的声音:“无应无应烦——无应无应烦——无应无应无应烦……” (见罗飞《鸟言虫语》一文)

80. 王刚哥

嵩县方言含义:嵩县乡间鸟类的一种,通常在夜里发出如同“王刚哥”的声音,故名。

有种鸟家乡人叫它“王刚哥”,我一直不知道这鸟长得什么样子,因为它只在晚上出来鸣叫。“王刚哥”连续的叫声酷似“王刚哥,等等我,麻籽出来厮跟着”。这叫声的背后有个故事:说是古代有个叫王刚的人,母亲早早去世,父亲又跟他找了个后妈,后妈生了自己的儿子后就一心要置王刚于死地。有一天,这位后妈把王刚和弟弟都叫过来,拿出两袋麻籽要两人到远远的山上去种,谁要种不出新麻籽就不要回来。实际上后妈给王刚的是炒熟的麻籽,给弟弟的才是可以当种子的生麻籽。炒熟的麻籽不能种出新麻籽,但吃起来很香,路上王刚就吃得津津有味。弟弟看到哥哥的麻籽比自己的吃着香,就偷偷把自己的麻籽跟王刚的换了。结果到了种麻籽的地方,王刚一种就种出新麻籽并且先回去了,弟弟种下去后苦等一年,连个芽花儿也未见发,活活饿死在山上,也像精卫一样的化而为鸟,到处飞着呼唤哥哥。 (见罗飞《鸟言虫语》一文)

81. 哼虎

嵩县方言含义:嵩县乡间鸟类的一种,通常在夜里发出如同“哼虎”的声音,故名。疑为猫头鹰。

有种鸟(大约是猫头鹰吧),晚上的叫声酷似“哼虎”“哼虎”,半夜听来最让胆小者惊悚。乡间大人们常用这种鸟来吓唬夜闹的孩子时,会敲着床帮唱曲儿:哼虎、哼虎,啃住娃娃屁股。(见罗飞《鸟言虫语》一文)

82. 死骨头哭

嵩县方言含义:嵩县乡间鸟类的一种,麦熟时出现,叫声如“死骨头哭”,故名。

有种麦子熟时出现的鸟,叫声如“死骨头哭哭”,名字就叫“死骨头哭”。虽然名字可怕,这种鸟身体极小,且常在白天现身,并不吓人。不少孩子会用手握成个包,模仿吹奏这种鸟的叫声。 (见罗飞《鸟言虫语》一文)

 83. 麦天咋过

嵩县方言含义:布谷鸟,因叫声如“麦天咋过”,故得此名。

布谷鸟在家乡被称作“麦天咋过”,因为它的叫声好像是“麦天咋过,红薯面馍,吃吃不够,蒸点香酪”。四五月间正是乡间青黄不接的时候,也是布谷鸟叫得最欢的时候,乡间人赋予布谷叫声这样的内容,是在饥饿中对对丰衣足食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见罗飞《鸟言虫语》一文)

 84.月钱儿

嵩县方言含义:喜鹊。

喜鹊是种喜人的鸟,在乡里被称为“月钱儿”。“喜鹊叫,喜事到”,月钱儿也就到了。乡里人对托着长长尾巴,喳喳叫着在树头跳来跳去的喜鹊都有着一种特殊亲切的感情。喜鹊在哪家树梢叫,哪家人就会眉开眼笑,心里暖融融的,如同听闻禅言佛语。喜鹊在家门前树梢上叫个不停,还喻示着可能有贵客来。但可能是成群结伙的喳个不停流于轻佻吧,乡里人也拿喜鹊比喻不孝儿,“三把月钱儿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 (见罗飞《鸟言虫语》一文)

  85. 架鸡

嵩县方言含义:乡间一种鸟名。

有种叫“架鸡”的鸟长得跟喜鹊差不多,生活习性也同,它跟喜鹊的最大区别是叫声如“嘎——”的一长声,然后扑楞楞拍打一阵翅膀。些微差别,却带来“架鸡”与喜鹊间天差地殊的命运。“架鸡”在乡间是顽童们攻掠的对象,顽童们爬上树掏鸟蛋、捕捉幼鸟玩,将“架鸡”用树枝辛苦筑起的巢穴撕毁,以此获得一种破坏者的满足。“架鸡”实际上是一种很刚厉的鸟,在自己的家园受到侵犯时会强烈反抗。儿时我亲见过“架鸡”“啪”得一翅膀打在玩伴的脸上,险将他扇下树去,当时这位玩伴正试图掏走“架鸡”窝里几个惊恐不安的小架鸡。 (见罗飞《鸟言虫语》一文)

 86.舞治/松发

嵩县方言含义:做,修理。两者同意但在使用时有些区别,从字面上看舞治有挥舞而就的意思,松发则是认真完成。例句:我不会写,你把这材料舞治舞治。 这收音机坏了,你给它松发松发。

87.东一耙子西一扫帚/东一镰西一斧子

注解:比喻说话无中心,东一句西一句,不相连贯。 王士美 《铁旋风》第四章四:“ 赵抗 总是粗着喉咙,大着嗓子,东一耙子西一扫帚地乱放炮。”亦作“ 东一筢子西一扫帚 ”。 郭澄清 《大刀记》第七章:“他紧靠着伪军坐在木头上,东一筢子西一扫帚地胡乱扯起来。”

嵩县方言含义:(1)比喻说话无中心,东一句西一句,不相连贯。(2)比喻干活漫不经心。

 88. 壳廊子

注解:壳,躯壳。廊 子,屋檐下的过道或独立的有顶的过道。人的十二对肋骨,如十二对柱子,支撑起了胸廓的大殿。故在嵩县方言中形象地称胸为“壳廊子”。

嵩县方言含义:(1)胸,胸部。例句:医生:“你哪不得劲儿?”病人:“我壳廊子疼。

 89.鸡虱(音sāi)豆(音似dùer)

嵩县方言含义:男性的乳头。(很有戏谑的意味啊)

90.臊气

嵩县方言含义:不幸运、倒霉。例句:老臊气,一出门就摔了个仰八叉。

 91.出态儿

注解:态,姿态,形态,神态。

嵩县方言含义:(1)言行大方。例句:她老是出态儿,见谁都大大方方的。(2)逾越规矩,出圈。例句:干啥事嫑(báo)老出态儿!

92.格磨/格对

注解:格,推究。或许是因提倡“格物致知”的北宋理学家二程(程颢、程颐)兄弟故里在嵩县的关系,格物的“格”字在嵩县方言中出现的很多。

嵩县方言含义:(1)商量、协商、软磨。例句:你跟他格磨格磨/格对格对,咱能少掏俩就少掏俩(钱)。(2)凑和。这鞋有点紧,格磨/格对着穿吧。

93.玍古(gǎ gu)

注解:【形】[方言]∶行为怪诞;脾气不好。

嵩县方言含义:(1)差错、含糊。例句:咱两家是亲戚来,这可一点也不玍古。(2)行为怪诞,脾气不好。例句:他这人老玍古。

94.打札 (原音zhá,嵩县方言中读zá)子

注解:札子是官府中用来上奏或启事的一种文书。老百姓要动辄和人说打札子,那只能是:开——玩——笑。

嵩县方言含义:(1)开玩笑,戏弄。例句:他这人老好老扎子。

95.长精(jīng,嵩县方言音zing)

注解:长,长大、夸大。精,精神,神情。

嵩县方言含义:形容人对疼痛、难受等感受反应反应过于夸张,耐受阈值低。例句:不长精吧,针还没扎你就嗷嗷叫,哪里疼了?!

 96.穰 (ráng)杈(chā)

穰,禾茎中白色柔软的部分。杈,一种用来挑柴草等的农具。杈用铁或桑木做成,结实耐用,用禾茎杆做成的杈则因太过软弱无法使用。

嵩县方言含义:软弱,不中用。例句:他恁样骂你,你气也不敢做一声,恁穰杈! 红队明显老穰杈,蓝队要赢了!

  97.伺候件儿

嵩县方言含义:伺候人的人、佣人。例句:她成了他的伺候件儿。

98.枯皱(chú)

注解:枯,指失去水分,水全没有了。皱,【名】形声,从皮,刍(chú)声。本义:皮肤因松弛而起的纹路。唐·李贺《嘲少年》:莫道韶华镇长在,发白面皱专相待。原义指面部、身体衰老起皱。

嵩县方言含义:(1)起皱。例句:《对花枪》里的唱词:老罗艺,你长来一脸枯皱皮,还长来一头白毛翳儿。

 99.毛尾(yǐ)儿

注解:毛,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尾(yǐ):特指马尾(wěi)巴上的毛。

嵩县方言含义: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毛发、霉菌等)《对花枪》里的唱词:老罗艺,你长来一脸枯皱皮,还长来一头白毛尾(yǐ)儿。

100.值顾

注解:值,值得。顾,注意,顾虑,顾念。

嵩县方言含义:值得。例句:这事小得不值顾一提。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