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施雯 通讯员 徐鹤群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是唐朝诗人孟浩然笔下的《宿建德江》。

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1)

一头连着千岛湖,一头汇入钱塘江,这里是17℃的建德新安江。

梅城镇,钱塘江流域中游新安江、富春江、兰江的交汇处。

行走城中,仿佛穿越千年——青砖黛巷、老屋旧物、牌坊高耸、游人熙攘,而给这份历史感增添厚重笔墨的,正是介于梅城古镇与新安江之间的2.27公里“城墙”。

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2)

平日里,对万千游客来说,它是嫁接历史的风景带;风雨中,它又为身后3.5万梅城古镇居民撑起了“安全线”。今年7月,梅城大坝更是经受住了新安江水库建成61年来首次9孔泄洪的历史性重大考验。

俯瞰梅城,一个西湖、一个东湖、一条玉带河,就像一个玉如意,成为整个改造后的古镇点睛之笔。乘船游在其中,耳边是摇橹欸乃,眼前是绿树红花、河水清澈见底,两岸是翻新后的老街旧屋。

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3)

玉带河上的游船

今年已经56岁的船夫吴昌林是梅城本地人,他说,玉带河最早贯通于明清时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被填埋、废弃了。“真想不到,有一天还能在玉带河上划船。”

2019年,在浙江省水利厅及建德市水利局的支持下,梅城古镇水系综合治理工程正式动工。投资4.4亿元,对玉带河进行了重新开挖、加宽,并且开展清淤疏浚。此外,水利部门更是从东湖引新安江“活水”入城,从西湖排出,一个科学的“水循环”就此形成。

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4)

建德梅城古镇水系综合治理工程平面布置图

灵动的玉带河,也为整个梅城古镇注入了灵魂。钱塘江诗路文化在此驻足,游客资本纷至沓来。

“最近我们正在跟很多商家洽谈入驻玉带河两岸的事情,这里已经成为梅城发展新的增长极。”梅城镇党委委员朱锐强调。

今年国庆长假,梅城镇这座浙西千年古府,成为了建德市旅游的一匹“黑马”。

据统计,长假期间,梅城镇接待游客突破4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4100万元,游客人数是去年同期的三倍,刷新了古镇日均旅游客流人次及收入的历史纪录。

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5)

建德下涯之江村

离开梅城,一路向西来到建德市下涯镇之江村。由远及近,是一条大河从群山间走来,是婆娑芦影在河岸上生姿摇曳,是千亩花海在田野上肆意绽放……这里就是诗和远方!

之江村地形狭长,一半靠山,一半依着新安江水。曾经因为地理位置偏僻,根本吸引不来游客。然而今年国庆长假期间,这里日均游客量达到上万人,村内民宿更是一房难求。

穿梭在之江村的绿道中,一路上的景观都透露着建设者的巧思:每到溪流转弯处,一侧是大石块岸驳,另一侧则保留着天然的岸坡滩林。原来,河流转弯处一侧冲刷另一侧淤积,冲刷将对岸坡造成压力,需要加固,而淤积则影响不大,无需处理。

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6)

保留在河滩上的树

宽阔的河面上,突然冒出一棵造型别致的灌木,也不必疑惑设计者是否“偷懒”,因为最大程度保留生态系统的初始状态已经成为美丽河湖建设中全新的设计“哲学”。

从无人问津到人山人海,打通之江村发展“任督二脉”的,正是2019年启动建设的建德市新安江、兰江治理二期工程。工程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以沿江生态堤岸、绿道把新安江、富春江、兰江的特色景观串联起来,使游客有山水可游,有景观可看,有故事可听。

不久前,浙江首个县级“幸福河”规划、总投资542亿元的《建德市全域“幸福河”建设规划》也正式出炉,1300余年前,孟浩然笔下的秋江暮色,又将翻开另一个篇章。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