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中秋、道生活,讲解几个河洛语(闽南话)本字予各位朋友来鼻芳

本人不做学术,纯为兴趣与服务大众,若有专家、学者、作者引用我文中的观点和研究成果,请务必标明出处。

如有需要,本人的另一篇文章可以帮助阅读者更好地理解我的观点:

对汉语文以及河洛语(闽南话)用字的一些必要的基本的认知

闽南俗语七目八尺(说中秋道生活讲解几个河洛语)(1)

恭祝朋友们中秋快乐!

中秋临近,我在这里提前恭祝朋友们中秋快乐!

时节已入秋,虽还有秋老虎在捉弄人,但天气还是日渐凉爽了起来,尤其是早晚,已经比三伏天好过多了,这时候我们自然而然会想到一个河洛语日常用语-"秋沁"(凉爽的意思,河洛语音qiu qin,与普通话发音几乎没有差异)。那为什么其本字是秋沁两字而不是其它字呢?

秋自然不必再解释,我们来看看"沁"字:

,本义为水渗入,水渗入自然就有凉意,沁凉沁凉,沁就是凉,凉就是沁,普通话就有"他把冰箱打开,顿时感到一阵沁凉"的表达,另外还有沁人心脾、沁人肺腑的常见词语。所以沁与河洛语表达的"凉"的意思是一致的。

而"沁"的古音按韵书反切来读,应该是qim,与心xim同韵母,却与实际的发音"qin"不太一样,但我推测是引入了近代官音"qin"的缘故(另外也有观点认为上古音就是qin,qim是中古音)。实际上闽南话也有不少使用近代官音的例子,比如"央人办大事"的"央"不读上古白话音eN,也不读中古文读音yong,而是直接读近代普通话音yang。所以不管是引入近代官音还是原始白话音就是qin,我们完全可以确认闽南人经常挂在嘴上的表示凉爽意思的qiu qin的本字就是"秋沁"二字。(大事dai ji即所谓的谐音字代志的本字,本篇暂不细表,留待后续专文予以解释)

闽南俗语七目八尺(说中秋道生活讲解几个河洛语)(2)

这里顺便再从另外一个河洛语常用词"沁心qin xim"(意思是心彻底凉了,不挂念不指望不盼望了)来说明沁的用法。沁心,心渗进了水,自然心就凉了,心凉了,就没啥好挂念了,很好理解不是吗?所以诸夫要好好读书、好好工作、好好表现,好好地孝敬老人、伺候好老婆大人,不要让妈妈、女票、老婆沁心哦。(诸夫,河洛语音da/za bau,指成年男性,留待后续专文解释)

入秋后空气温度是渐渐地凉了下来,秋沁了,湿度却也是降了不少,没有夏天那么湿润了。水分少了吃东西不注意的话就容易上火,秋天感觉干燥和容易上火在河洛语里的表达就是:秋燥(qiu sou)。我们都知道中秋节的主角毫无疑问就是月饼,月饼当然好吃,不过含糖量也高,吃太多的话还是会上火的。上火在河洛语里就是"燥sou",燥热燥热,就是热和上火的意思。无法将"sou"的音与"燥"字联系起来的朋友们,读一下这几个字的河洛语发音就秒懂了:曹、操、槽、草(文读),都是河洛语ou的韵母对应普通话ao的韵母。

闽南俗语七目八尺(说中秋道生活讲解几个河洛语)(3)

说到月饼,如今那是一个五花八门,品种繁多。不过在笔者心里,最难忘的还是闽南最经典的绿豆蓉月饼。记得在我小的时候,那时还是买东西需要各种票的定量供应年代,月饼特别是绿豆蓉月饼这种紧俏副食品,不仅需要粮票还得托关系才能确保买得到。记得当年每逢中秋我妈都得托在国营糕饼厂工作的二舅帮忙才能买到那令人垂涎欲滴的绿豆蓉月饼,并且我到现在还清晰地记得当年二舅带我到糕饼厂车间参观的情形,印象最深刻的是当年车间里还是"燃火炭 hiaN hui/hei tuaN"来烘烤月饼的。什么!""这么火爆的一个网络潮字,你们当年就用上了?

哈哈,何止是当年就用上了,那是闽南人天天挂在嘴上,起码已经说了两千年以上的一个常用字欸,现在网络文章、广告标题的天天什么"燃"啊、"燃爆了"啊,搞得好像蛮潮的蛮酷炫的,哼哼,闽南人笑了

,其本源字是"",然的字形就是火上烤着动物的肉,后来衍生出很多的意义,如样子、是这样的、不过等,再后来为加于区别,就给然字安了一个火字旁来专门表示燃烧的意思。大家很熟悉的曹植的诗句"煮豆燃豆箕,相煎何太急"就已经用燃而不是烧来表示烧火的意思了。

闽南俗语七目八尺(说中秋道生活讲解几个河洛语)(4)

,河洛语白话音为hiaN,文读音为raN,"燃滚水hiaN gun jui来泡茶"就是烧开水来泡茶的意思,以前没有煤气、天然气的年代,每家每户不外乎就是"燃煤hiaN vui/muiN"和"燃柴 hiaN ca"这两种用火方式,而大年三十全家围炉的火锅更是得"燃火炭hiaN hui/hei tuaN"(烧炭火的意思)而不是像现在用电火锅那么方便。燃烧燃烧,河洛语白话只用燃来表示烧火的动作,而烧一般用来作形容词用,意思为热,比如"烧滚滚 xio gun gun"和"烧烫烫xio teN teN",表示很热很烫。

说了"然"的本义为燃之后,这里顺便说说然的另外一个引申义"是的,是这样的"的用法,那就是厦门、泉州的朋友们天天挂在嘴上的"hieN",比如A说"中秋欲到了diong qiu vei gao a,天气有影是愈来愈秋沁tiN qi wu yaN xi lu lai lu qiu qin "(普通话意思是中秋快到了,天气真的是越来越凉爽了),而B对A的看法表示赞同和认可,会回应说"hieN"或"hieN ne",这个"hieN"说的就是"然"也就是除了有燃烧的燃的hiaN,还有表示认可的然的hieN的发音,这个在河洛语里叫做以音别义,和普通话的多音字的用法是相似的。

所以泉州、厦门朋友们对你的说法表示认可或和你意见一致时,说的"hieN"、"hieN ne"可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头禅,那是非常文言和古朴的"然"或"然也",怎么样,肃然起敬吧!此处必须有热烈掌声给我哦

说完泉州与厦们,那也要说说漳州吧。同样意思的话漳州是说"hiau",那也不是一句普通口头禅哦,那同样是极其古朴而文雅的,他们说的可是""哦。许,和然一个意思然在【玉篇】里的解释就是:許也,如是也。许,河洛语白话音为hiau,作姓时读kau,文读音为hi,不理解为什么白话音为hiau的,请参照"旭"的河洛语读音为hiau和有相同的普通话读音马上就秒懂了,我在这里就不作更多的所谓学术上的论证了,说多了没人有时间看哦。瞧瞧,漳、厦泉使用不同的单字来表达认可与意见一致,却殊途同归,一样的古朴与文雅也!此处请再次给我热烈的掌声哦

闽南俗语七目八尺(说中秋道生活讲解几个河洛语)(5)

好,东拉西扯、天马行空地给各位朋友解说了一些相关的河洛语本字,篇幅也太长了,剩下的就顺便说说我的标题中的几个字"予各位朋友来鼻芳"吧。

"予各位朋友来鼻芳"这几个字就是"给大家闻闻香味"的意思,我就是希望能把几个有关中秋的河洛语用字说得如同秋天桂花盛开那样芬芳扑鼻。

,就是给,白话音hau,不理解的话可以比照"下雨"的雨的白话音hau,你马上秒懂。予是hau的本字,台湾闽南话歌词中经常使用普通话谐音字"乎"或"呼"来替代,是明显的错用误用,看到所谓的"拢呼你啦"(都给你啦)的写法,还真什么都不想给,就想呼他一巴掌,开个玩笑哦。

鼻piN,意思为用鼻子闻,是名词做动词用,与文言文常见用法类似,这也反映了我一直强调的河洛语用语的极其古朴的一面。

,白话音pang,文读音hong,曾经满大街都有人叫的"雅芳nga/ngia hong"、"鹭芳lu hong"等人名的芳就读文读音hong,而平时说到味道很香,说的是白话音pang,对于pang的本字是"芳"而不是"香"而感到不理解的朋友们,你们可以比照一下帆船的帆、房屋的房在河洛语里的发音和普通话发音就秒懂。芳香芳香,芳与香同义,河洛语白话主要用"芳",而普通话主要用"香",都是一样的香,但却会让你感受到其中古意与诗意的细微差异,不是吗?

闽南俗语七目八尺(说中秋道生活讲解几个河洛语)(6)

看完文章,"汝有鼻着芳味无li wu piN dio pang vi vo",你有闻到香味吗?

朋友们,中秋佳节快乐!莫使金樽空对月,同时也注意要爱护身体樽节一下哦。

注音解释:

文中的河洛语拼音系本人自创,坚持简单、通俗易懂的原则,就是优先使用通行的汉语普通话拼音(去掉卷舌声母和忽略一些不明确的前后鼻音的差异),而无法用普通话拼音来正确拼写的,就使用大家相对熟悉的英语的习惯拼写方式来标注,再没有,就采用文字注释方式加以解释,而所有的音调值都不加以标注,因为厦漳泉台间存在一些调值差异,以及无论地域差异整个河洛语本身都存在从单字到短句再到长句的变调现象(类似英语)。

所有注音一般只标注闽南三地主流腔调,请恕无法将各地差异一一标出。而这些注音只是起辅助阅读的作用,并没有强调哪个地方的口音为标准音或我标注的就是标准的意思,闽南话母语者可作为参考并按自己熟悉的腔调来朗读即可。

往期精彩:

河洛语是唐宋之前中国的通用语 - 重新认知闽南话之开篇(1)

文白共语,再回古中原-重新认知闽南话之开篇(2)

是何不是蛇,是何不带刀,河洛语(闽南话)何其古朴与文雅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