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英西峰林,是一幅古色古香的天然水墨画,这里群峰拔地而起,峰间小河碧水,两岸娇花随风摇曳,青峰倒影其中。而在这幅天然的画卷中,藏着一间独具岭南客家特色的民宿——凤鸣碧乡客栈。

打卡清远这家网红野奢玻璃民宿(在英西峰林的山脚下)(1)

凤鸣碧乡客栈原本是九龙镇河头村一个破旧的空心村——皮坑村小组。2017年,碧桂园整县帮扶英德78条村,河头村也在其中。碧桂园集团秉持“修旧如旧”的改造理念,不搞大拆大建,帮助河头村建设“小而美”的美丽乡村,在建设过程中注重保留岭南建筑风格,并保育客家围屋文化,融入旅游业态,打造凤鸣碧乡民宿,与九龙小镇同频共振,实现带动该村全域旅游、振兴乡村的目标。

空心村的华丽转身

打造“岭南客家特色”民宿

最近,凤鸣碧乡客栈的代理主管梁小美的手机响个不停,随着五一小假期的临近,不少游客打电话过来订房,但此时她只能对这些慕名来订房的游客说抱歉,因为客栈的房间早早已订满。

打卡清远这家网红野奢玻璃民宿(在英西峰林的山脚下)(2)

凤鸣碧乡客栈位于九龙镇河头村,周边有胜似桂林的奇峰异石,有如诗似画清澈透明的潺潺小溪,而客栈距离九龙小镇度假区不到两公里,更是为它添上一份吸引力。然而,在一年前,凤鸣碧乡客栈只是一个破旧的空心村,里面杂草丛生。“我嫁过来河头村已经七年了,我到民宿工作才第一次踏入这里。”梁小美说,丈夫住的村庄离皮坑村不到一公里,虽是邻村但她从未来过,这里杂草丛生,让她认为早已没有住户。“没想到,才一年时间,这里已经变成了一间漂亮的民宿,吸引不少游客。”

皮坑村小组能有这番变化,得益于碧桂园集团的帮扶。2017年,碧桂园整县帮扶英德78条村,而河头村是碧桂园在英德重点打造的贫困村之一。 英德市扶贫项目部负责人潘定国表示,碧桂园秉持“修旧如旧”的改造理念,不搞大拆大建,在保留旧村布局的前提下,加以整洁改造。客栈以土黄色为整体的颜色基调,房屋以竹木结构为主,各自独立,彼此之间又有竹木制成的游廊联接,而外墙则绘制“蚕桑文化”和“农耕文化”的手绘故事,将客家文化展现得栩栩如生。客栈内还原封不动地保留了一座客家传统炮楼,为的是让人们铭记历史,珍惜现在。

客栈的外观保留了传统客家文化,而内部设施则糅合现代简约、民俗等风格,集咖啡厅、图书馆为一体,每间房都挂上了不同的农家物品装饰,流露出浓郁的乡村艺术氛围。“游客清晨起来打开窗户,远处可观赏峰林盛景,近处可欣赏小河碧水,在这里能够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梁小美说,目前凤鸣碧乡客栈由国业旅游公司来运营,国业公司将凤鸣碧乡客栈与九龙小镇连成一条“过夜游”的旅游线路,在客栈住下的游客可赠送景区门票,进一步提升了客栈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空心村的新生机

吸引年轻人回乡就业

如今,皮坑村破旧房屋变成了一栋栋客家风情的民宿,凤鸣碧乡客栈自2018年12月28日试营业以来,已吸引众多游客,每逢节假日房间必定订满。目前客栈设有18间客房,配套会议室、咖啡厅、书吧、休闲花园等,具备了较为完整的乡村民宿功能。

打卡清远这家网红野奢玻璃民宿(在英西峰林的山脚下)(3)

潘定国介绍,按照协议,客栈建成运营以后,50%的利润用于解决河头村的贫困问题。另外,客栈用工优先聘请当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和村民,目前共有11个村民在此就业,主要是客房、咖啡吧、前台、清洁工等工种。

而客栈的落地,也吸引了不少当地年轻人回乡就业。今年28岁的茹小丽既是客栈的前台,也是咖啡厅的冲调师。早年她外出番禺打工,做过酒店和网吧的前台,2014年小孩出生,她回到家乡河头村当一名全职妈妈,凤鸣碧乡客栈试营业后,有过相关工作经历的她在此当一名前台。“虽然以前也在酒店当过前台,但这里的感觉完全不一样。”茹小丽说,以往的工作让她倍感生活压力,完全提不起工作热情,而客栈优雅舒适的环境让她身心愉悦,每天都是元气满满的状态面对工作,”茹小丽说,“现在在家门口就业,又可以照顾家人,感觉很幸福”。

另外,茹小丽还在民宿学到不少新技能:冲咖啡、调奶茶、泡红茶,这是她以前不敢想象的休闲生活。如今,闲暇之余,泡上一壶红茶细细品尝,已成为了她的习惯。

无论是凤鸣碧乡客栈开门迎客,还是年轻人的回乡,都给这条原本“空心化”严重、缺乏产业的贫困村带来了新生机。

旅游产业“遍地开花”

依托旅游大道打造乡村游精品线

凤鸣碧乡客栈受热捧并不是九龙镇的个案。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旅游产业俨然成为了九龙镇的支柱产业之一。2018年,九龙镇全年接待游客约150万人次,实现收入约3亿元,湴田千军山景区、泉水结马寨中药康养观光园等大型农业观光旅游等10个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已立项并在建。另据不完全统计,全镇有农家乐97家,旅业150家,旅游产业在九龙镇“遍地开花”,迎来了发展“黄金期”。

打卡清远这家网红野奢玻璃民宿(在英西峰林的山脚下)(4)

九龙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罗亚生告诉记者,九龙镇作为英德市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镇,今后要实现振兴发展,旅游产业是重要的一环。去年,九龙镇结合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项目启动、实施整体城镇化(美丽乡村)及“一村一品”连片产业示范等建设规划,强化村级建设规划引导,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全面提升镇域乡村发展总布局。目前,旅游大道已完成路基及部分硬底化建设。

另外,引进的英德市国业旅游公司成功打造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洞天仙境旅游度假区,以及“国家4A级旅游景区”、3A级“广东农业公园”——“峰林小镇”国际生态农业度假区;活石水打造乡村旅游和民宿项目,争创国家3A级乡村旅游景区;寨背村千军山、塘坑村鹰嘴桃、金鸡村中药康养观光园等乡村旅游项目纷纷入驻。

“今年将以峰林小镇项目、河头村碧桂园新农村美丽乡村项目为龙头,带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为休闲观光、生态农业,带动农家乐、生态农庄和特色民宿标准化发展,依托旅游大道,推出乡村游的精品路线。”罗亚生表示,至2018年底,全镇累计建成美丽乡村206条,但部分村庄仍缺少产业,村集体经济薄弱,美丽乡村后续的管护机制难以建立。九龙镇计划在旅游大道周边的村庄,打造“一村一品牌”的特色乡村游,如金鸡村打造水果特色产业,活石水村打造民宿特色产业,金造村打造红色革命文化品牌等。“每个村也可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打造体验式的农家乐民宿,吸引游客到来。”罗亚生说道。

“除了‘硬件’升级以外,村民的‘软件’也要提升上来。”罗亚生还提到,九龙镇注重引导各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乡容村貌、乡风村风等有机结合起来,利用文化墙、宣传牌、宣传栏、乡村大讲堂等进行广泛宣传,使村民能够多渠道了解村规民约,潜移默化中使文明乡风走入千家万户,引导广大群众共同遵守新规、倡导新风,弘扬核心价值观正能量。另外,还选取山蕉坪、湴田、活石水突出围绕以“礼”、“和”、“福”文化进行打造升级,以示范引领,建设集美术、摄影、红色旅游于一体的文化大格局,丰富乡村游的内容,深化乡村游的内涵。

“基础打好了,我们也会举办一些活动来吸引人气。今年九龙将举办荷花节、九龙豆腐节、鹰嘴桃采摘节等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来九龙游玩。”罗亚生告诉记者。

【文图】全媒体记者 陈咏怀

【通讯员】 黎秀芳 石威

【作者】 陈咏怀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