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作者究竟是谁?

——明代句容状元李春芳探秘

▓ 李洪文

(七十五)

《西游记》第一回“长城”影射句容“长城村”,此村有“清官”徐九思《“读书泉”吊唐固》题诗,暗含“清廉者”同气相求和“古文人”惺惺相惜;“小县”影射“句容乡”;“西洋大海”影射句容茅山“海江山”

——“东胜神州”之“东胜”影射“中华神州战胜东瀛倭寇”;“南赡部洲”“世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影射南京言官王祯“为名利”诬告“清廉首辅”李春芳之时,无人为李春芳说“公道话”

“清官”留名,经国大业。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以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为原型(见前第25篇)。其住在花果山水帘洞,影射李春芳是江苏句容茅山人,祖上世代是清廉之人,自己是“清廉宰相”(见前第33篇)。“官封弼马”影射李春芳是官家(皇帝)亲封的属马的辅弼大臣(首辅)(见前第26篇)。杀“混世魔王”和“六贼”,影射铲除贪赃和奸佞,又影射击败北方抢夺中华(见前第43篇)。“势镇汪洋,威宁瑶海”,影射“剿灭东洋倭寇,四海升平”(见前第32篇、第57篇)。

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西游记》是“太平宰相”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经国大业”之巨作。

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校《西游记》中有大思想、大智慧、大布局、大手笔、大技法,其中不仅有李春芳“藏名诗”“藏名词”“藏名词赋”之元素(见前第19篇等),还有李春芳“藏茅山”之元素。除了藏“福地”“洞天”“仙乡”“仙山”“道祖山”“方隅山”“石龙山”“海江山”“大灵山”“小灵山”“方山”“丹崖”“大地根”“黄精”“水帘洞”“通海桥”“海眼泉”“茅盈”“三天门”“三清殿”“符”“箓”“咒”“佛道同修”“葫芦”“玉碣”“天王”“彩凤”“麒麟”等茅山元素,还藏有句容“长城村”和“句容乡”之元素。

见《西游记》第一回:

群猴尊美猴王上坐,各依齿肩排于下边,一个个轮流上前奉酒奉花奉果,痛饮了一日。次日,美猴王早起,教:“小的们,替我折些枯松,编作筏子,取个竹竿作篙,收拾些果品之类,我将去也。”果独自登筏,尽力撑开,飘飘荡荡,径向大海波中,趁天风来渡南赡部洲地界。这一去,正是那:

天产仙猴道行隆,离山驾筏趁天风。飘洋过海寻仙道,立志潜心建大功。 有分有缘休俗愿,无忧无虑会元龙。料应必遇知音者,说破源流万法通。

也是他运至时来,自登木筏之后,连日东南风紧,将他送到西北岸前,乃是南赡部洲地界。持篙试水,偶得浅水,弃了筏子,跳上岸来。只见海边有人捕鱼、打雁、诞蛤、淘盐。他走近前,弄个把戏,妆个(上“䶗”下“女”)虎,吓得那些人丢筐弃网,四散奔跑。将那跑不动的拿住一个,剥了他的衣裳,也学人穿在身上,摇摇摆摆,穿州过府,在市廛中,学人礼,学人话。朝餐夜宿,一心里访问佛仙神圣之道,觅个长生不老之方。见世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更无一个为身命者,正是那——古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 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

猴王参访仙道,无缘得遇,在于南赡部洲,串长城,游小县,不觉八九年余。忽行至西洋大海,他想着海外必有神仙,独自个依前作筏,又飘过西海,直至西牛贺洲地界。登岸遍访多时,忽见一座高山秀丽,林麓幽深。他也不怕狼虫,不惧虎豹,登山顶上观看。果是好山——千峰排戟,万仞开屏。日映岚光轻锁翠,雨收黛色冷含青。枯藤缠老树,古渡界幽程。奇花瑞草,修竹乔松。修竹乔松,万载常青欺福地;奇花瑞草,四时不谢赛蓬瀛。幽鸟啼声近,源泉响溜清。重重谷壑芝兰绕,处处蒨崖苔藓生。起伏峦头龙脉好,必有高人隐姓名。

《西游记》第一回“长城”影射句容“长城村”,此村有“清官”徐九思《“读书泉”吊唐固》题诗,暗含“清廉者”同气相求和“古文人”惺惺相惜;“小县”影射“句容乡”;“西洋大海”影射句容茅山“海江山”。“东胜神州”之“东胜”影射“中华神州战胜东瀛倭寇”;“南赡部洲”“世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影射南京言官王祯“为名利”诬告“清廉首辅”李春芳之时,无人为李春芳说“公道话”。

西游记里的矮人国故事(学术争鸣西游记)(1)

本文作者拜望并请教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原中文系主任丰家骅教授(右)。(2021.10.4)

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花果山影射道教句容茅山。

《西游记》中的“花果山”影射江苏句容道教茅山,“美猴王”影射“句容籍”“状元宰相”李春芳,“水帘洞”影射茅山华阳洞之“大茅洞”,则“水帘洞洞主”“美猴王”即影射“华阳洞天主人”为李春芳。(见前第50篇和“作者第六季序言”)

“(花果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是“真个好山”,“有词赋为证”。

势镇汪洋,威宁瑶海。势镇汪洋,潮涌银山鱼入穴;威宁瑶海,波翻雪浪蜃离渊。水火方隅高积土,东海之处耸崇巅。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凤双鸣;削壁前,麒麟独卧。峰头时听锦鸡鸣,石窟每观龙出入。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瑶草奇花不谢, 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一条涧壑藤萝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

该词赋中“水火方隅高积土”一句中藏有句容茅山“方隅山”的名字。此句意思是:在句容茅山方隅山用“李真人井水”炼“九鼎丹”。

该词赋中“丹崖怪石”代指句容茅山“大茅峰”(茅山元符宫有为嘉靖皇帝祝寿所建的万寿台,立柱石刻楹联“翠巘捧仙台华阳真气;丹崖飞绀殿河上玄风”中有“丹崖”一词)。

该词赋中“百川会处擎天柱”影射句容茅山是昇润(今南京市、镇江市)之“镇岳”。古代茅山以东即为海,长江接纳百川经镇江汇入东海,又茅山是昇润(今南京市、镇江市)之“镇岳”,故“擎天柱”影射句容茅山。

《茅山志》(清· 笪重光) 十卷、《茅山志辑要》和《乾隆句容县志》三卷:“茅山:唐玄宗降敕称为岳,乃昇润之镇山也。”

该词赋中“万劫无移大地根”影射句容茅山“华阳洞天”为“大地之根”。《乾隆句容县志》三卷:“华阳洞:在大茅峰。其洞有二:西洞在崇寿观后,南洞在元符宫东。其门有五,三显二隐。三茅君、二许君俱得道于此。宋授金龙玉简。 灵异至多。又谓第八洞天。周回百五十里。洞虚四廓、上下皆石,内有阴晖夜光日精之根。阴晖主夜,日精主昼,形如日月之光,既不自异草木水泽,亦与外同。又有飞鸟交横,名为石燕。所谓洞天神宫,灵妙无方,不可得而议也。(《旧志》)”华阳洞内“阴晖夜光日精之根”,即为“大地之根” ,故“花果山”影射道教圣地句容茅山。

《西游记》中影射江苏句容道教茅山之“元素”众多:

《西游记》第一回“灵根”影射李春芳“根”在句容茅山,“樵夫”影射李春芳父亲李镗。(见前第21篇)

《西游记》中“水帘洞”影射茅山大茅洞和李春芳祖籍祖贯。(见前第22篇)

《西游记》“家居花果山,祖贯水帘洞”影射李春芳祖籍祖贯在句容茅山。(见前第25篇)

《西游记》第四十五回“三清观大圣留名”影射李春芳茅山留名。(见前第29篇)

《西游记》第三回、第四回写天上“南天门”影射地上茅山“三天门”。(见前第30篇)

《西游记》第一回“水帘洞”之“水帘”二字影射李春芳是“清廉宰相”。(见前第33篇)

《西游记》第一回“石窟每观龙出入”影射句容茅山是“龙的故乡”。(见前第35篇)

《西游记》第四回“蟠桃园右首起一座齐天大圣府”预言李春芳去世之后在茅山上宫右建“李春芳祠”。(见前第36篇)

《西游记》第四回“大金葫芦”影射句容茅山是天下“第一福地”。(见前第37篇)

《西游记》第五回“蟠桃三千年一熟”影射茅山“修仙”文化和“展上仙”故事。(见前第38篇)

《西游记》第二十六回“孙悟空三岛求方”,影射孙悟空到“上古”茅山之蓬莱山、方丈山和句曲山来求取“医树”仙方。(见前第41篇)

《西游记》第一回词赋中“彩凤双鸣”与“石窟每观龙出入”呼应,影射“仙都”茅山是龙凤之地和李春芳祖茔句容“凤凰山”及李氏后人“一鸣惊动天下人”。(见前第42篇)

《西游记》第三回孙悟空大闹幽冥界,影射“清廉宰相”李春芳是“谪仙人”不当下地狱和秦桧被拘系茅山“酆都洞”故事及李春芳“斗战”基因源自先人李纲。(见前第43篇)

《西游记》第五回花果山结义“牛魔王”影射句容茅山“金牛洞”“奔牛”故事。(见前第46篇)

《西游记》第四十四回对联“藏名”和江苏句容茅山“万寿台”对联“藏名”手法相同,均藏有李春芳之身影。(见前第57篇)

《西游记》第一百回中“化龙池”影射“仙都”茅山顶宫“龙池”,龙“盘绕在山门里擎天华表柱上”为“八部天龙马”影射茅山“三天门”石坊上面“八条盘龙”为“八部天龙”。(见前第58篇)

西游记里的矮人国故事(学术争鸣西游记)(2)

2022年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五届一次会员大会后,作者参加全体合影活动。

其次,“东胜神州”之“东胜”影射“中华神州战胜东瀛倭寇”,与“海晏”“势镇汪洋”吻合。“东胜神州”之“胜”与“斗战胜佛”之“胜”相互补充。

“海晏”与《西游记》第一回“势镇汪洋”相呼应,影射嘉靖朝扫灭东洋倭寇。则“东胜神州”之“东胜”影射“中华神州战胜东瀛倭寇”,即“胜东”。

《西游记》横跨大汉、大唐、大明三朝。唐太宗李世民平定东西突厥,两界山(天山山脉和阿尔泰山山脉)为大唐安西都护府所管辖,北方各民族尊称李世民为“天可汗”,大唐由此步入盛世,天下太平。

而大明嘉靖一朝倭寇猖獗,东南震动。到嘉靖朝后期,倭寇最终被民族英雄戚继光等领导的军队所剿灭,故此到嘉靖朝后期天下方才安定太平,故称大唐“海晏河清”影射嘉靖朝倭寇被灭,东南安定,国家重回正轨。“海晏河清”与《西游记》第一回的“势镇汪洋”相互关联,皆涉及嘉靖朝倭寇,即倭寇被剿,天下太平。而道教茅山是中华神州之“仙都福地”,自然能够“战胜”东洋妖氛(倭寇)。即“仙”能够“胜”“东洋”之妖(倭寇)。则“东胜神州”影射“中华神州战胜东瀛倭寇”。

西游记里的矮人国故事(学术争鸣西游记)(3)

2020年8月17日,中国道教协会副秘书长、江苏省道教协会名誉会长、茅山道院杨世华住持(左)与作者座谈于茅山崇禧万寿宫。

其三,水帘洞在花果山“正南方”,影射华阳洞之大茅洞在茅山正南方,与李春芳祖籍“茅山之阳”吻合。

“华”通“花”,《西游记》诗文中的“花”字众多,常为李春芳藏名“芳”之妙用。而此处“华”字,兼有影射《西游记》作者“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之妙,即“华阳”有“花阳”之意,含有“花(果山)(之)阳”之喻,而“水帘洞”影射“华阳洞”之“大茅洞”,“大茅洞”正在“茅山之阳”(《西游记》称“正南方”),与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之家“茅山之阳”也正吻合。(《李氏家谱》第二十卷·第宅:“先世从无锡迁句容,卜居承仙乡之朱壒村,去县治四十里,茅山之阳,率湖之侧。”)

西游记里的矮人国故事(学术争鸣西游记)(4)

茅山上清符箓非遗传人余志成道长书赠《句曲诗综》“第一福地第八洞天”。

其四,“连日东南风紧,将他送到西北岸前,乃是南赡部洲地界”,影射“南赡部洲”距离“东胜神州”不远。“南”影射大明留都“南京”。

郭应聘等《南京吏部、兵部合祭文定公文》有:

“聘等夙仰公之范而服公之谊,兹忝列旧京(南京)又幸迩(近)公之乡(句容),倏闻讣音,悲悼何极!”

李春芳“籍句容”(见《进士录》),致仕本应该回“原籍”句容。然而南京七品言官王桢(祯)诬告句容状元首辅,南京和句容近在咫尺,既然江宁府不念家乡情谊且诬告一品宰相,所以李春芳自称是“兴化人”,“愤”而直奔兴化“贯地”而去。

西游记里的矮人国故事(学术争鸣西游记)(5)

作者在茅山崇禧万寿宫拜访九霄道人余志成道长。

其五,“傲来国”之“傲”字影射李春芳十八天五辞首辅之故事,“来”字与“复转仙乡,啸聚在洞天福地”相呼应,影射李春芳辞官首辅之后,再回“仙都福地”句容茅山,奉明穆宗“圣旨”而“发英华于著述(《西游记》)”。

“傲来国”有“让人骄傲的由来之国”之意,影射“中国历史悠久”及“句曲山所在之句容是大明帝国发祥肇始之地”。《明皇陵碑》载:“朕幼时,皇考与朕之先世居句容县通德乡之朱家巷。”《朱氏世德之碑》载:“本宗朱氏出自金陵之句容。”《天潢玉牒》载: “皇祖先世江东句容。”《弇山堂别集》载:“德祖者伯六公,高皇帝之四世祖也,家句容之朱家巷,为重八公第三子,葬於朱巷。”“懿祖者四九公,德祖第二子也,葬於朱巷。”“傲”即“人敖”,《西游记》中四海龙王敖广、敖钦、敖闰、敖顺皆姓“敖”,故“傲”字影射“龙的传人”。“傲来”影射“黑帝命东海神埋大铜鼎于(句曲)山顶”,故“黑帝(颛顼)”时句曲山已有确切记载的历史。(见李洪文《句曲诗综》255页“傲来国”条注释)

《西游记》中的“弼马温”是“官封弼马”,影射李春芳是皇帝亲封的属马的首辅大臣,且李春芳又是性格“温(和)”的辅弼大臣。

《西游记》开头部分写孙悟空的祖上世代居住“水帘洞”,影射李春芳家族世代是“清白”之人。首辅大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既然这样,孙悟空(李春芳)为什么突然之间要“反”,要辞职不干呢?真的是“嫌官小”吗?

其实,此中藏有《西游记》之惊天秘密——言官诬告李春芳“不清廉”。故《西游记》开篇,李春芳就说自己“祖居”“水帘洞”,世代是清白之人,自己是“官封弼马”,是“清廉宰相”。既然言官诬告首辅李春芳“不清廉”,首辅李春芳虽然本性“温和”,但爱惜“芳名”,不屑“首辅”官位,不贪官权,不恋虚名,故兼有影射从“国(都)”“(高)傲”地“来”句容茅山(隐居),则必然是“复转仙乡,啸聚在洞天福地”了。

十八天五辞“首辅”,性子之“急”,可见一斑,也确实是够“傲”的。

近代学者谈论大明宰相李春芳时,多讪其为“青词宰相”。历史上的“大明首辅”李春芳究竟是不是真的只会写写“青词”呢?

答案是否定的。

大明一朝对首辅李春芳评价是很高的。

李戴《李文定公<贻安堂集>叙》:

“穆皇帝在御时,李文定公为相,登崇俊良,简拔幽滞,筹画边围,节缩度支,诸所赞襄,大者且不暇更仆,无论纤细。当是时,海内蒸蒸称人安矣!”

朱赓《<贻安堂集>叙》:

“盖吾师李文定先生之相穆皇帝也,於时庙谟宏远,政本澄彻,田峻工女,自得于穷坞万里之外,而殊服译语委颖易世悼烁哉。綦隆之际乎则皆先生赞襄力也。盖天下歌舞之迄今如一日焉不朽何必文,乃其上弼主德,中定国是,而下诏群吏,皆先生所用文以佐。”

李维桢《李文定先生集序》有:

“佐徐文贞和衷共济。既当国,益务崇宽大,恪守旧章。休息乎无为,海内受清净和平之福,而士亦仰德顾化。”

于慎行《太师李文定公文集序》:

“当嘉靖末一二棅事之臣袭用严峻以奉威灵,天下凛凛莫知所措,盖元气几於斫削矣。自徐文贞以宽政佐我穆皇,民稍稍恬愉,沐浴德泽。公继其后,益用博大优柔,和辑中外,天下熙熙,如履华胥,如游化日。迨公罢相后,继者锐於治功,更操名法之指,绳约天下,天下又几重足一迹。盖先后数十年来,政俗之大较如此,而方内晏然若覆盂以迄於今之綦盛,则公於其中三四年间休养滋息之力也。譬诸四时之气有风霆之击抟,有霜雪之肃杀,而盎然有阳春之和,游於六合之间,以妪育万物不使凋腓,则是公能厚培国家之元气,以开太平之业也,功不细矣。”

《明穆宗实录》五十七卷有穆宗皇帝对李春芳的褒扬和肯定:

“(隆庆五年五月壬戌朔)戊寅。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李春芳致仕。春芳乞休疏凡五上,上察其诚恳,乃许之。优诏褒美,特赐驰驿,遣行人曹铣护行。命有司月给米六石,岁给人夫八名。仍赐敕奖谕,曰:卿以诚心笃行,渊学宏才,蚤擢廷魁,致身侍从,雅望久孚于士论,芳声丕振于词林,遂授简先皇,荐登纶阁,夙夜秉在,公之节谟猷阐,入告之勤,迨朕嗣服之初尤切倚毗之重眷,惟耆德晋首台垣,卿乃志切协,恭诚存体国不动声色,量休休而有容,矢竭股肱,心翼翼而匪懈,启沃之忱弥笃,忠实之念弗愈,朕方赖平章共图治理,顷以亲老微疾累疏乞闲,慰谕虽频,情词益恳,特从所请,用遂雅怀,兹赐卿驰传,遣官护行,有司岁给舆隶八人,月馈官廪六石,以副朕优眷辅臣之意。於戏!由状元为执政,冯京不愧乎科名;以宰相而养亲,王溥见荣于当世。古称盛事,今乃兼之。卿其勉加餐食,调护精神,展至乐于家庭,发英华于著述,俾国人皆有所矜式,而天下系以为重轻,岂惟卿垂无疆之闻而国家亦永有光哉!”

《明神宗实录》(卷一五〇)盛赞大明首辅李春芳为“太平宰相”,评价可谓极高:

“癸亥予原任大学士李春芳祭葬,仍加祭四坛。赠太师,谥文达。荫一子尚宝司司丞。春芳为人醇谨阔大,有声词林。典礼佐铨,建树表表。其入纶扉也,当分宜专恣之后,一以忠诚镇静剂之事。先帝五年代华亭秉政,同事为新郑、江陵而能上成君德,中协寮友,下戢庶司,寅恭匪懈,默赞昇平之治,称太平宰相云。”

近代学者称李春芳为“青词宰相”,让人“敬而远之”。

《明史》又给“句容籍”状元李春芳贴上“兴化人”的标签,将“句容人”李信附在其传之后,必然让后人误会李春芳和李信皆是“兴化人”。近代部分专家学者尽信《明史》,著书立说也将状元李春芳“句容籍”之标签褫夺,最终导致“状元宰相”李春芳与《西游记》作者“华阳洞天主人”之关系渐行渐远。(见前第11篇)

西游记里的矮人国故事(学术争鸣西游记)(6)

第一福地·茅山葫芦(崇禧万寿宫·九霄道人供图)

其六,《西游记》第一回“长城”影射句容“长城村”,“小县”影射“句容乡”。

“连日东南风紧,将他送到西北岸前,乃是南赡部洲地界”,影射“南赡部洲”距离“东胜神州”不远。“南”影射大明留都“南京”。

句容和南京之间有没有“长城”呢?

还确实有。

见《乾隆句容县志》第一卷:

【句容乡】

在县治东南三十里,十六都、十七都。因句曲山形如“句”字,其地相近,故名。内有一十五里,二十五村。

祥符 毕墟 黄干 直道[1] 冠盖 隆敬 清化 观政 多福 南谷 成和 慕善 归善 柳谷 常城[2](以上里名)

曹庄 吕坊 黄干 蔡墓 小其 何庄 常城 潘庄 卢干 毕墟 前林 郭干 涧西 墓东 观庄 纪壒 任巷 南塘 丁庄 后塘 淩庄 徐巷 莲陂 急流 成壒 (以上俱村名)

2016年,句容市史志办公室主任欧红卫同志邀请我繁体简化、校点并注释《乾隆句容县志》,我在此处对“常城”注释如下:

[2]常城:《弘治句容县志》作“当城”。 《赤山湖志》卷三作“长城”。

据上可知,则《西游记》第一回中的“串长城”影射到句容“长城村”去“串访”,而“小县”则影射“长城村”所在的“句容乡”。句容县得名于“句容乡”。《乾隆句容县志》卷一·形胜载:“句容县有句曲山,山形如巳字,勾曲而有所容。又名曰:句曲、句容,皆以此也。”而“古时候”的“句容乡”规模应该不大,所以应该只能算是一个“小县”。

“在于南赡部洲,串长城,游小县”中的“南赡部洲”,影射大明“留都南京”。而“句容乡”“长城村”和都属于“留都南京”所管辖。

近代学者对李春芳所属之“句容志乘”知之甚少,甚或完全无知,著名学者沈承庆先生于二十多年前就提出了“华阳洞天主人就是李春芳”之重大论断,然而镇江和常州两地对其属下之《西游记》“华阳(金坛)洞天”一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相互推诿”,“坐等其成”,对没有“头顶光环”的沈先生“冷眼相待”,完全“不屑一顾”,严重滞后了中国文学史上重大学术“真相”之揭露。

放眼全球,学术需要民族自信,需要文化独立,需要历史担当,需要政治勇气。

江南大学太湖学院原院长祝诚教授《光绪续纂句容县志校注·序言》(2018.10.8)中有:

“如关于《西游记》之作者,除说是吴承恩外,还有邱处机、陈元之和句容人、状元宰相李春芳(华阳洞天主人)之说。洪文同志已罗列了一些线索与证据,这便给后人进一步深入探索提供了方便。”

2020年7月16日,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副会长、镇江师专原副校长、镇江高专原校长、金山学院原院长、江南大学太湖学院原院长祝诚教授在《京江晚报》发表书评《守护乡邦文献,弘扬传统文化——喜读李洪文有关句容文史的四部新著》:

“窃以为,洪文在这两部志书中,用力最勤、收获最大的亮点,乃是有关《西游记》之作者,考证出极有可能是明代句容状元李春芳。他在两书中多次列举了深入探究所发掘出的相关资料,从而为句容茅山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文学荣光。余犹记,早在2007年12月9日A9版之《京江晚报》,就曾以‘大学教材要改写文学史’为肩题,而以《西游记作者并非吴承恩?》为正题,发表徐颖文章,引人注目。其实,《西游记》的作者是谁?当初一直未有定论。后来,由于胡适、鲁迅两位文学大家持吴承恩作而暂作定论。然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便有著名学者章培恒、张锦池、陈大康等人质疑,基本予以否定吴承恩作。哪是谁作的呢?2000年7月,沈承庆的专著《话说吴承恩》出版,书中解读《西游记》第九十五回的一首七律中藏有隐语‘李春芳老人留迹’,这与当初金陵世德堂本卷首所标明‘华阳洞天主人校’,指的同是‘编撰《西游记》’之意,因此断定:《西游记》的作者就是华阳洞天主人,亦即明•嘉靖朝的“青词宰相”、句容状元李春芳。惜乎沈氏已殁,此一观点尚未引起学术界重视。而今洪文同志持同样观点,更于这四部书的详细注释中举出众多证据,从籍贯、家世、姓名、字号、履历、识见、诗文著作、及李氏致仕后退居茅山与华阳洞之密切关系等诸方面钩稽查核,多角度反复论证,为《西游记》一书为句容李春芳撰著写定,又提供了相当有力的众多佐证,当能引起当今学术界之重视,从而推动这一结论深入形成学术界共识。此说亦当引起句容乃至镇江相关领导之重视,以便将此科研成果推而广之。这对镇江句容来说,也是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的文学大事件。两部史志中还有许多珍贵资料,可供有兴趣者采摘发掘。”

西游记里的矮人国故事(学术争鸣西游记)(7)

祝诚教授《京江晚报》(2020.7.16)介绍作者四书之“喜读李洪文有关句容文史的四部新著”书评。

西游记里的矮人国故事(学术争鸣西游记)(8)

2020年10月9日《镇江日报》,中国著名军旅作家、记者李伶先生“考证华阳洞天主人即李春芳”等书评。

中国著名军旅作家、记者李伶先生在2020年10月9日《镇江日报》撰文《守护乡邦文献——中学教师李洪文校注出版句容古志故诗的故事》。其中“考证华阳洞天主人即李春芳”一部分载:

“洪文随后考证出李春芳致仕后隐居茅山华阳洞时,答谢致仕后回到茅山的儿时伙伴王近山,有《王岩潭(字近山)年丈过访山中即席奉赠》诗,证明李春芳青少年时期,也曾一度生活在句容茅山。洪文同时考证出《西游记》95回藏名诗颈联两句中‘秀’字与‘芳’字相对,‘秀’字,即指李春芳曾祖句容人‘李秀’(葬句容赤山东麓)。查找到句容李氏、张氏族谱中‘邑人’李春芳写作的文章,以及李春芳的句容后人涉及李春芳的诗文作品。尤为重要的是,洪文又发现《西游记》一书中的‘方隅山’‘道祖山’‘大灵山’等山就在句曲茅山。且李春芳(原名‘果’)在《西游记》诗歌中将‘春’‘芳(花)’‘果’等隐射自己,这就弄清了‘华阳洞天主人校’《西游记》的大致原委,又为沈承庆的‘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校定《西游记》’之学说提供了强有力的新证。”

盛世德星,文坛佳话。

我在拙作《句曲诗综》之《后记》载:

“盛代德星,福种中华。拙作《句容古诗词赋三千首》前由原江苏大学人文学院笪远毅院长(兼党委书记)题序,《光绪续纂句容县志校注》(先于前书诞生而后出版)续由原江南大学太湖学院祝诚院长题序,今《句曲诗综》又继由原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今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丰家骅主任(院长)(91 岁)题序。三位文学院院长,盛世德星,文坛宿将,继继绳绳,殷殷厚望,耄耋之年尤情系国学,福系四方。茅山之幸,福泽可谓厚矣重矣!”

西游记里的矮人国故事(学术争鸣西游记)(9)

李洪文编著《句曲诗综》之《后记》。

其七,句容“长城村”有“清官”徐九思《“读书泉”吊唐固》诗。

“读书泉”在“长城村”梧竹园南。见《光绪续纂句容县志》:

读书泉在句容乡常城村梧竹园南。唐固尝著书於此,故名。泉南崖石峭立,泉自石罅流出。齐梁时,紫芝生於石中,又名紫芝泉。前明知县徐九思诗云:唐固读书处,人亡泉尚存。我来一吊古,梧竹尽寒云。

徐九思是谁?

西游记里的矮人国故事(学术争鸣西游记)(10)

作者《句曲诗综》等作品。

(拙作赞助单位:句容市委办公室、句容市委宣传部、句容市赤山湖管委会、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句容诗协、句容医保局、句容教育局、句容历史文化研究会、后白镇人民政府、后白镇延福村、后白村、泗庄村、五星村、二圣村、张庙村、西城村、林梅村、徐巷村、长里岗村、淮道村、西冯村、东风村、槐道村、曹村、王庄村、淮源村、古村、夏王村、李家桥村、东湾村、江苏大学、句容天王中学、行香中学、白兔镇社教中心、天王中心小学、袁巷中心小学、天王中心幼儿园、天王浦溪幼儿园、袁巷中心幼儿园等)

据《乾隆句容县志》卷七:

“徐九思,一名九经,江西贵溪人。由举人为句容令。清介爱民。尝图一菜于壁上曰:‘为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报政将迁,民诣部遮留再三。考‘惠洽民安’。政详祠祀。今刻菜于石,移置县堂之西。”

2016年,句容市史志办公室主任欧红卫同志邀请我繁体简化、标点并注释《乾隆句容县志》,我在《乾隆句容县志(校注)》中对此处文字补充注释有:

“徐九思:据《乾隆贵溪县志》卷七·乡举载:‘(嘉靖四年乙酉科)徐九思,字子慎,在市东山岭人,历任工部郎中,升高州府知府,见列传。’”

“一名九经:据《乾隆贵溪县志》卷八·吏曹载:‘徐九经,仕政和县丞 。’”

“由举人为句容令:据《同治贵溪县志》卷八之二·人物·宦业载:‘徐九思,嘉靖乙酉乡荐,授句容知县。’”

“民诣部遮留再三:据《同治贵溪县志》卷八之二·人物·宦业载:‘久之,与应天府尹不合,为巡抚所劾,吏部尚书熊浃知其贤,特留之。积九载,迁工部主事,历郎中。’”

“政详祠祀:据《同治贵溪县志》卷八之二·人物·宦业载:‘……功成,遂为永利。时工部尚书赵文华视师东南道河上,九思不出迎,遣一吏齎牒往谒,文华嫚骂而去。会迁高州知府,文华归,修旧怨,与吏部尚书吴鹏合谋构之。遂坐九思老致仕。句容民为建祠茅山。九思家居二十二年,年八十五,抱疾,抗手曰:茅山迎我。遂卒。子贞明有传《明史》。”

句容茅山有清官徐九思祠又见《光绪续纂句容县志》三卷:“茅山有徐(九思)、丁(宾)两公遗爱祠’”。

西游记里的矮人国故事(学术争鸣西游记)(11)

本文作者与句容文史专家潘立琦老师(右)座谈于天王镇涧北宏旺苗木(2021.10.22)

江南大学太湖学院原院长祝诚教授《光绪续纂句容县志校注·序言》中也有涉及句容清官徐九思的评述:

“如徐九思,原志说一作‘九经’,现在径直指出‘实误’。而有出豫剧就叫《徐九经升官记》,实际是以徐九思为原型创作的,可谓以讹传讹。有的还补充了从其他著作中发现的更有价值的资料而弥补了本志的疏失……如关于《西游记》之作者,除说是吴承恩外,还有邱处机、陈元之和句容人、状元宰相李春芳(华阳洞天主人)之说。洪文同志已罗列了一些线索与证据,这便给后人进一步深入探索提供了方便。”

我在《光绪续纂句容县志校注·凡例》中对清官徐九思也给予评价:

“句容知县徐九思,海内清官,名昭青史。《乾隆句容县志》误作‘一名九经’,前已校注。今人传世作品误会颇多,故于卷二‘徐九思’下,据《乾隆贵溪县志》《同治贵溪县志》《明史》再行注释,以昭信史。”

句容知县徐九思(1495-1580)刚正廉洁、爱民如子、造福一方。去世之后,句容人有口皆碑,在茅山建立祠庙来祭祀他。晚年隐居句容茅山的李春芳(1511-1584)是亲历其事,对这位句容父母官是非常敬重熟悉的。故“游长城”并不是指到北方的长城上去游玩,而是指到句容的长城村游玩。因为此村有“清官”徐九思《“读书泉”吊唐固》题诗,暗含“清官”同气相求之意。

唐固是谁呢?

他是杰出的儒学大师,“句容乡”长城村人。

《乾隆句容县志》(卷九·儒林)有唐固生平事迹记载:

吴,唐固,字子正。父翔,为丹阳太守,因家焉。固修谨,博通文史。吴主权甚重其贤,相见辄敛容。陆逊、张温、骆统皆拜之,其为名流宗尚如此。黄武间,位仆射。所著有《国语公羊谷梁传注》。 时方习于攻伐谋勇,而固独以儒名于世。崇祀乡贤。子琼,别驾司马。

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西游记》中“游长城”之情节,即同时含有游览句容“人文景点”长城村,有尊崇先贤和文人惺惺相惜之意

其八,“西洋大海”影射句容茅山“海江山”。

句容茅山有“海江山”,见《弘治句容县志》四卷:“海江山,在庆云洞上。”

《西游记》第一回“漂洋过海寻仙道”影射美猴王从句容茅山大茅洞出来,经过句容茅山“海江山”,然后去寻找仙真之道。

过了“海江山”有没有“仙道”可“寻”呢?

原来“海江山”下的“庆云洞”东有“丹谷泉”,此泉正是“仙道”“取水合丹”之处。见《弘治句容县志》四卷:“丹谷泉在茅山庆云洞东。《山记》云:昔有道人取水合丹,童子易他水,道人识之,由是得名。”

西游记里的矮人国故事(学术争鸣西游记)(12)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句容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宁先生书赠《句曲诗综》。

西游记里的矮人国故事(学术争鸣西游记)(13)

中国道教协会书画院艺术委员、茅山书画院副秘书长刘帅(道号敏艺)道长赠《句曲诗综》画作之三。

其九,“不觉八九年余”影射万历八年,李春芳葬母于家乡句容。

大明首辅李春芳于明穆宗五年致仕,故“不觉八九年余”影射万历八年前后。

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为什么要写万历八年这个时间点呢?

因为这一年,李春芳的母亲去世了。

万历四年,李春芳父亲去世。万历八年,李春芳母亲去世。“叶落归根”,葬父母于句容龙潭,从《李氏族谱·老大房》载可证:

“(李)镗,字声远,号永怀。旭长子。生弘治癸丑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卒万历丙子年八月初十日。寿八十四。以子春芳贵,累赠光禄大夫、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娶徐氏,生弘治癸丑年十一月初四日,卒万历庚辰年九月十八日。寿八十八,累封 一品夫人,生子二女三。合葬句容龙潭镇谕茔。行实详殷大司寇解参议志状。”

《西游记》不说“留都南京”,而说“南赡部洲”,隐藏巧妙。“南”影射“留都南京”,“赡”影射大明国赋税财源主要来源于江南一带,即江南赋税“赡养”全国。从万历四年到万历八年,李春芳父母相继去世,合葬父母于句容龙潭,人生轨迹是有到茅山“西北方”靠近“南京”之地的经历的,故“不觉八九年余”,将家庭重大事件记载《西游记》之中,这与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西游记》藏名、影射、讽喻、预言等之手法是一脉相承的。藏名藏事隐蔽,后世文人学者往往不能洞悉,当属正常。故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有“料应必遇知音者”之预言。藏名五百年,“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然“知音”诚难遇。而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之“知音”又必遇,则“沈公承庆”当之“五百年知音”诚足无愧矣!

其十,“世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与《西游记》第七回中的“恶贯满盈身受困”相呼应,影射南京七品言官王祯“为名利”诬告一品宰相李春芳的故事。与《西游记》中的宰相(李春芳)“淡泊名利”作对衬。

“恶贯满盈身受困”影射诬陷李春芳之人得到报应。

“恶贯满盈身受困”一语双关,表面写孙悟空大闹天宫,其实是写泾河龙王,影射南京言官王祯。

泾河龙王听了夜叉的话,在与袁守诚打赌后又私改下雨时辰和点数,后被“人曹郎”魏征砍头。《西游记》中的泾河龙王被“天加谴”,即影射南京言官王祯被“天加谴”。而为什么选择魏征来斩杀泾河龙王呢?只因魏征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敢于直谏的言官。魏征梦中斩杀泾河龙头,影射当年七品言官王祯诬告一品首辅句容人李春芳罪大恶极该当砍头。言官魏征梦中都要斩杀泾河龙王,说明泾河龙王罪证确凿,连大言官魏征都不放过他,小言官王祯是必须要被“天加谴”的。《西游记》故意不说魏征为言官,而称其为“人曹郎(户部郎中)”,就是故意遮蔽言官其事也。

太宗答应泾河龙王不斩其头,影射隆庆皇帝当年表态不追究言官王祯的诬告之“罪”。据《明实录·穆宗实录》:“隆庆五年四月壬辰朔……庚申(四月二十九),南京吏科给事中王祯等论大学士李春芳以亲老求去,再疏即止,因缘为弟改官冒恩非分。且言其父居家不检。春芳不能辞责。上切责祯等轻率妄言,排谤辅臣,有失国体,姑贳其罪。”

《西游记》第七回的词赋“富贵功名,前缘分定”中也藏有南京言官“王祯”之身影:

富贵功名,前缘分定,为人切莫欺心。正大光明,忠良善果弥深。些些狂妄天加谴,眼前不遇待时临。问东君因甚,如今祸害相侵。只为心高图罔极,不分上下乱规箴。

“只为心高图罔极,不分上下乱规箴”影射当年言官王祯弹劾大明首辅李春芳的事情。“不分上下乱规箴”,与《西游记》第六回和第七回情节无关,此句加塞进来,影射七品言官谗言弹劾“正大光明”的一品宰相,“只为心高图罔极”而已,各人“富贵功名”是“前缘分定”,王祯“些些狂妄”将来一定会“天加谴”。

“天”有没有“加谴”王祯呢?

《明实录》(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载:“隆庆六年八月甲寅朔。庚午……降原任南京吏科给事中王祯为直隶南陵县县丞。”看来,王祯“些些狂妄”真的受到了“天加谴”,被“降级”处分了。

“世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与《西游记》中的宰相(李春芳)“淡泊名利”作鲜明对衬。

《西游记》中多次写到宰相“清淡闲居”不与人“争名夺利”,与“清廉”意思一脉相承。

《西游记》第一回有《争名夺利几时休》诗:

“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 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

这首诗影射李春芳虽然官至首辅,却淡泊名利。

《西游记》第四回《初登上界,乍入天堂》词赋末尾有“猴王有分来天境,不堕人间点污泥”一句,也有影射李春芳清廉自洁(仙品一流)之用意。

《西游记》第九回渔樵对话中涉及宰相致仕后的清淡闲居不恋荣贵之诗词联句居多,“绿蓑青笠随时着,胜挂朝中紫绶衣。”“草履麻绦粗布被,心宽强似着罗衣。”“潜踪避世妆痴蠢,隐姓埋名作哑聋。”“身安不说三公位,性定强如十里城。 十里城高防阃令,三公位显听宣声。乐山乐水真是罕,谢天谢地谢神明。”据此陈述,“三公位(首)”的“宰相”李春芳清廉闲居、淡泊名利可见一斑。

据此,《西游记》第一回“长城”影射句容“长城村”,此村有“清官”徐九思《“读书泉”吊唐固》题诗,暗含“清廉者”同气相求和“古文人”惺惺相惜;“小县”影射“句容乡”;“西洋大海”影射句容茅山“海江山”。“东胜神州”之“东胜”影射“中华神州战胜东瀛倭寇”;“南赡部洲”“世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影射南京言官王祯“为名利”诬告“清廉首辅”李春芳之时,无人为李春芳说“公道话”。

综前所述,则今流行本小说《西游记》作者所署之名“华阳洞天主人”就是“句容籍”“状元宰相”李春芳,而非吴承恩其人。

“料应必遇知音者,说破源流万法通!”

高山流水,或有“知音”。“太平宰相”李春芳“清廉仁善”“忠贞爱国”“斗战奸恶”“复兴中华”之精神自当传承后世。今国家昌盛,各民族团结,文化繁荣,英才烨烨,学术争鸣,盛况空前,拙作抛砖引玉,诚待四海博学之“知音”定谳可也。

西游记里的矮人国故事(学术争鸣西游记)(14)

西游记里的矮人国故事(学术争鸣西游记)(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