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一门学问,首先得从最基本的学起,就像十年寒窗苦读,只有根基扎牢,才能建造高耸入云的摩天大厦今天,我们先来学习15个摄影基础知识,带你对摄影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摄影基础知识入门20个?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摄影基础知识入门20个(你必须知道的15个摄影基础知识)

摄影基础知识入门20个

学习一门学问,首先得从最基本的学起,就像十年寒窗苦读,只有根基扎牢,才能建造高耸入云的摩天大厦。今天,我们先来学习15个摄影基础知识,带你对摄影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一、光圈

光圈:控制镜头通光量大小的装置。

光圈大小用F值来表示,序列如下:f/2,f/2.8,f/4,f/5.6,f/8,f/11,f/16(f值越小,光圈越大)。

光圈越大(数字越小),进入的光线更多,照片会越亮;另一方面,大光圈景深更浅,拍摄人像背景更加梦幻。

光圈越小(数字越大),进入的光线较少,照片会较暗;用小光圈背景会更为清晰,拍摄风景保证能捕捉全部画面。

二、快门

快门:控制曝光时间长短的装置。一般可分为镜间快门和点焦平面快门。

快门速度:快门开启的时间。它是指光线扫过胶片(CCD)的时间(曝光时间)。例如,“1/20”是指曝光时间为1/20秒。1/40秒的快门是1/20秒快门速度的两倍。

快门速度越高,就越能够将快速的动作定格,捕捉犹如凝固的效果。快门速度越低,捕捉到的动作将更不清晰,长曝的话更会拍摄对象会变得朦胧。

三、ISO感光度

感光度:表示感光材料感光的快慢程度。单位用“度”或“定”来表示,如“1S0100/21”表示感光度为100度/21定的胶卷。

感光度越高,胶片越灵敏(就是在同样的拍摄环境下正常拍摄同一张照片所需要的光线越少,其表现为能用更高的快门或更小的光。

低感光度适合在光源充足的环境拍摄,画面中出现的噪点会比较少;在光源不足的环境适宜用高感光度拍摄,但感光度越高,噪点就会越多。

四、焦距

焦距:从镜头的中心点到胶片平面(其它感光材料)上所形成的清晰影像之间的距离。

焦距通常以毫米(mm)为单位,一般会标在镜头前面,例如我们最常用的是27-30mm、50mm、70mm等(长焦镜头)。

镜头的焦距越长,视角就越窄,反之亦然。例如300mm的超远摄镜头,只有8°的视角,而8mm的超广角镜头,则拥有180°的视角。

五、构图基础:三分法

“三分法”是由希腊的数学家提出来的。摄影者将其运用在照片的构图上,往往可以拍出很多和谐悦目的照片。具体做法是:用两条直线和两条横线将画面平均分为9个同样大小的方格(其实就是九宫格,犹如书写一个“井”字)。拍摄时将主题放在直线和横线的交叉点上,是最稳的拍摄位置。

“三分法”可以应用在任何人物和景物的摄影上。

六、背景和前景的选择

背景或前景与主题在色彩、形状、线条、质感、明暗上的不同会造成反差,形成对比,有突出主题之用。

(1)简单柔和的背景。

简单的背景不会抢去主题的地位,有利于突出主题。但过于简单及单调的背景却会使照片过于呆板。

(2)避免杂乱的背景。

杂乱的背景会使照片看起来非常混乱,更甚者会令人辨别不出主题是什么。

(3)避免前景有太多的人和物。

如果前景有太多的人和物,将难以突出主体,会严重破坏照片的整体效果。

七、色环

从红、黄、蓝三种原色中,可以混合成各种不同的颜色,形成十二色色环。掌握色环就可以理解摄影配色,例如处于色环对角线的互补色,和在色环中相邻的近似色。

八、像素

像素:简单来说就是CCD/CMOS上光电感应元件的数量,一个感光元件经过感光,光电信号

转换,A/D转换等步骤以后,在输出的照片上就形成一个点,我们如果把影像放大数倍,会发现这些连续色调其实是由许多色彩相近的小方点所组成,这些小方点就是构成影像的最小单位“像素”。像素分为D像素和有效像素,现在市场上的数码相机标示的大部分是CCD的像素而不是有效像素。

九、分辨率

分辨率(ppi/dpi):指的是单位长度中,所表达或撷取的像素数目。和像素一样,分辨率也分为很多种。最常见的就是影像分辨率,我们通常说的数码相机输出照片最大分辨率,指的就是影像分辨率,单位是ppi 。

十、SM闪存卡

SM闪存卡:即Smart Media,智能媒体卡,一种存储媒介。SM卡采用了SSFDG/Flash内存卡,具有超小超薄超轻等特性,体积37(长)×45(宽)×0.76(厚)毫米,重量是1.8g,功耗低,容易升级,SM转换卡也有PCMCIA界面,方便用户进行数据传送。

十一、曝光

曝光:光到达胶片表面使胶片感光的过程。需注意的是,我们说的曝光是指胶片感光,这是我们要得到照片所必需经过的一个过程。它常取决于光圈和快门的组合,因此又有曝光组合一词。比如,用测光表测得快门为1/30秒时,光圈应用5.6,这样,F5.6、1/30秒就是一个曝光组合。

十二、红眼

红眼:数码相机在闪光灯模式下拍摄人像时,在照片上人眼的瞳孔呈现红色斑点的现象。

在较暗的环境中,人眼的瞳孔会放大,此时强烈的闪光灯光线会通过人的眼底反射入镜头,眼底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血管是红色的,所以就形成了红色的光斑。防红眼是闪光灯的一种功能,是在正式闪光之前预闪一次,使人眼的瞳孔缩小,从而减轻红眼现象。

十三、浅景深窍门

拍摄人像时,如果想制造“前清后蒙”的“浅景深”效果,应该:选择大光圈;不要和拍摄对象相距太远;拍摄对象与背景保持较远距离;选用较长焦距镜头。

十四、单反相机

单反相机):摄影者可以从取景器中直接观察到通过镜头的影像。

光线透过镜头到达反光镜后,折射到上面的对焦屏并结成影像,透过接目镜和五棱镜,我们可以在观景窗中看到外面的景物。这种结构完全透过镜头对焦拍摄的,它能使观景窗中所看到的影像和胶片上永远一样。

十五、拍摄模式

P模式:相机自动测光后,按入光量运算出快门和光圈数值。A/AV模式:光圈优先,用户可自行选择光圈大小,相机会自动运算快门速度。S/TV模式:快门优先,用户可自行选择快门速度,相机会自动运算光圈大小。M模式:全手动模式,用户可自行选择光圈大小和快门速度。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喜欢的朋友请记得一键三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