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是阚家镇新民官庄村改革开放以后,村里的年轻人外出务工经商的多了有干建筑的,有搞室内装修的,有赶集摆摊的,还有些在城里和镇上的企业打工的这其中,不乏干出些名堂的,比如明金星,专门铺瓷砖,不光在高密,还远到青岛、潍坊等地,声名远扬,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鸽子园农家院探店?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鸽子园农家院探店(阚家村的饭店之二)

鸽子园农家院探店

我的老家是阚家镇新民官庄村。改革开放以后,村里的年轻人外出务工经商的多了。有干建筑的,有搞室内装修的,有赶集摆摊的,还有些在城里和镇上的企业打工的。这其中,不乏干出些名堂的,比如明金星,专门铺瓷砖,不光在高密,还远到青岛、潍坊等地,声名远扬。

但从事餐饮业、开饭店的,只有吴瑞县一人。他的饭店,在阚家镇驻地,高双路(高密到双羊的路,称“高双路”)南侧,门面并不大,二排平房,一个小院。说实话,这家店看起来,不如有的饭店那样金碧辉煌,饭店外面的墙根下,还有一堆空酒瓶子之类的杂物。但里面的大小雅间,洁白的墙面一尘不染,桌椅条凳和各式餐具摆放井然有序,给人宾至如归的温馨之感。

饭店的名字叫“宏国饭店”,在路边有块牌子,上面写着饭店的名称,但并不显眼。开着车的话,稍有疏忽,就走过了。这个名字,既不具有地理位置的特点,也不是因为老板的姓名,我不知道缘何而来。

有人说,若干年前,这里就有人开饭店,叫这个名字,后来因为生意不好,不干了,可能是吴瑞县接手后,沿用了这个名称。

我的表弟,姓刘,阚西村人,是镇上一家玛钢企业的小老板。有一次,我问他:“咱镇驻地哪家饭店的人气最旺?”他说:“从面上看,阚家的饭店不如双羊人气旺,但要问阚家人气最旺的饭店,那就要数宏国饭店了。”

这几年,由于疫情的影响,一些地方的饭店不景气,客源不足。但吴瑞县开的饭店,却时常爆满,过去用餐,需电话预订,不然一桌难求。

我和吴瑞县是一个村的,但他比我小很多,加上这些年我在外地工作,很少回村,所以跟他只是认识而已,并不熟悉。有一次,朋友在他的饭店请客,邀我过去。与吴瑞县一番沟通后,才加深了了解。

他的饭店,只有三个人,吴瑞县,他老婆,还雇了一个厨师。说是“夫妻店”,也可以。分工上,吴瑞县是当然的老板,还兼着厨师助理,他老婆负责内务。他取胜的秘诀是什么?我向吴瑞县讨教这个问题。

但吴瑞县并没有正面回答秘诀之类的问题,却道出干饭店的艰辛。他说:“这个活,一般人不愿干,有些人也干不了。每天天不明就要去采购,鸡鸭鱼肉什么的,还有蔬菜。食材必须新鲜,这样烹调出的菜肴才是正味。”我没听说吴瑞县学过厨师,就问他:“你也会炒菜?”他笑了:“咱不是科班出身,但咱也到大饭店学习过。这么些年了,还不得摸索点经验出来?再说,乡镇的饭店,就要有乡镇的特色,和城里的大饭店那样,海参鲍鱼,一桌上千、几千,谁来吃?要物美价廉才行。”

“千里姻缘一线牵。”吴瑞县的老婆不是阚家本地人,我不知他们何处结缘。头一次见到她时,给我的第一印象,这是个干练的女人。身材并不高大,南方人的模样,一件护襟穿在身上,正干着活,双手湿漉漉的。

除了不炒菜,其他的活,她什么也干。第二次见到她时,她刚收拾完餐室,看到我,乐呵呵地说:“总也忙不完,累死了。”看到桌子上,摊满了帐单,我问:“这是干嘛?”“把帐单整理一下。”她说。

我问:“现在吃饭还有签字的?”我知道,早些年,没有“八项规定”的时候,公款吃喝成风,吃完饭签字是常态,有镇直部门的,有村里的。但吃饭容易,要帐难,有的饭店因此被吃垮了。

她说:“个人吃饭也有签字的,情况多种多样。都是乡里乡亲的,签字应个急,还能不让签?”但她也坦言,个别账确实成为了死帐。

民以食为天。“信为本,礼当先”,这,或许就是吴瑞县经营的秘诀!(2022.04.21)

壹点号慧子爸的自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