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作品分析

《降A大调波兰舞曲》

历来被认为是肖邦作品中最顶峰的波洛奈兹。乐曲是首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作品,充满了战斗性和史法性,歌颂了广大人们的光荣和伟大。

据说,肖邦在创作之中,由于倾注了他心中全部爱国激情和对波兰历史的无限缅怀,在创作过程中,耳边竟然是仿佛听到了波兰先辈们的脚步声,眼前出现了战士们铁马金戈全副武装的幻影,一时吓得他弃笔而逃,不得不暂时停下手中创作的笔。

肖邦生于华沙近郊,父亲是法国人,侨居华沙一所中学任法文教员,母亲是波兰人,既会弹钢琴又爱唱民歌。肖邦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艺术天赋,6岁开始学习音乐,7岁时就创作了《g小调波兰舞曲》,8岁登台演出,不足20岁已出名。他绝对可以说是历史上极具影响力和很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又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还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我永远都为你而歌(热血永远为你沸腾)(1)

a小调圆舞曲

1829年至1831年间,肖邦在华沙、维也纳和巴黎等欧洲各地举行了多场音乐会。为了向大众传播音乐和继续深造,1831年肖邦因反动派的打压,不得不忍痛离开亲爱的故乡波兰移居到了法国巴黎。离别前,他的朋友将一个盛满波兰泥土的小银杯送给了肖邦,告诉他祖国如慈爱的母亲永远日夜陪伴着他,肖邦直到临终前,始终将它带在身边。只不过是这一次转身,肖邦从此再也没有回到他最亲爱的祖国波兰,这也许是他一生中的最大遗憾吧。

1838年,肖邦与法国女作家乔治·桑相识、相恋,这段长达10年的恋情曾一度给肖邦带来人生岁月中的幸福之悦和心灵上的安慰,激发他创作出了很多传世的不朽优秀作品,但是随着爱情被现实生活的无情破裂,他的身心也备受打击,早年罹患的肺结核开始不断恶化,1849年终在巴黎辞别人世,年仅39岁。

根据肖邦临终遗愿,他如生前之厂忘被葬于巴黎市内的拉雪兹神父公墓,心脏则装在瓮里被带回祖国首都华沙,封在圣十字教堂的柱子里。从此这位一生心系祖国,生前四处漂酒的伟大卓越爱国音乐家,终于可以长久安息在祖国的大地上了。

肖邦短暂的一生创作大多是钢琴曲,数量众多,作品中始终充满着诗一般的浪漫生活气息,因此他被誉为“钢琴抒情诗人”。肖邦的作品旋律大多源自对波兰民间歌舞的回忆,具有一种浓郁的民族风格。

我永远都为你而歌(热血永远为你沸腾)(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