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

昨天,十几年小学同学老张约我明天见个面,通话结束后,我的脑海呈现了老张十几年前的图像,只记得他鼻梁高高的、眼睛不大不小、胖乎乎的样子,当年的全貌如发型、眉毛、衣着等,也想不起来了......

每天学心理学的小知识(每日一课普及心理学知识)(1)

我们熟悉的人,见过的建筑,看过的景物,都会在我们头脑中留有印象。当这些东西不在面前的时候,它们的形象还会在我们头脑中呈现出来。我们把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叫做表象,在头脑中所出现的事物的形象也叫表象。

表象实际上就是在记忆的分类中的形象记忆,表象所回忆出来的内容一定是事物的形象,而不是关于事物的概念或者语言的描述,就如我对老张的回忆。

因为表象是对事物形象的记忆,所以表象的特征首先或是它的直观形象性,它也是人们积累感性知识的一种形式。﹣个人见多识广,他走过的地方、见过的风景和建筑、接触过的人多,他的表象的内容,也就是他的感性知识就比较丰富。反之,一个人很少流动,常年就在一个地方居住生活,那么他的表象内容一定是很贫乏的。就像大山里的孩子,如果不读书、不上学、没有人告诉他,他怎么也不会有火车的形象

每天学心理学的小知识(每日一课普及心理学知识)(2)

表象的形象在我们的头脑中是可以被操作的,就像一个物体可以在我们手里摆弄一样,表象的形象也可以在我们头脑里放大、缩小、翻转。表象这种特性叫做表象的可操作性。正是表象的可操作性使表象成了想象的素材。想象就是运用已有的表象,对其进行加工和改造,从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没有表象为其提供素材,想像也是没法进行的。

表象的直观形象性使它与知觉有了共同的特点。但是,对物体知觉所形成的形象是非常稳定的,只要物体没有变化,知觉就不会有变化;而表象所产生的物体的形象就不那么稳定了。例如,在我们回忆某一个人的时候,我们可以回忆起他的身材,可以回忆起他的面孔,还可以回忆起他的一双大眼睛。像电影镜头一样,可以是全景的镜头,也可以是特写的镜头。它不像知觉那样稳定,这是表象的片断不稳定性。

每天学心理学的小知识(每日一课普及心理学知识)(3)

表象的形象只具有这个事物的主要特征,而是对这个事物完全的摹写,已经丢掉了这个事物的一些次要特征,从而具有了概括性。当然表象的概括性是很初级的,比思维的概括性有性质上的不同。

表象既具有直观形象性,又具有概括性,这使它起到了从感知向思维过渡的桥梁作用,或者说,表象在心理发展的过程中是从感知向思维过渡的中间环节,没有表象,思维也难于发展起来。

2023年1月9日#如何在学习中进步##从今天起记录我的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