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火金一家在等待“爱心巴士” 本组图片 本报记者张艺明 摄,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外地返惠州最新通知?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外地返惠州最新通知(节后务工人员陆续返惠)

外地返惠州最新通知

汪火金一家在等待“爱心巴士”。 本组图片 本报记者张艺明 摄

不久前拎着大包小包年货搭乘春运列车回家的人们,在经历了数天和家人的团聚后,又带着大大小小的包裹踏上了春运返程的旅途,在他们鼓鼓的行囊中,有家乡的味道,有亲人的关心,更有新年的希望。

故事1 惠州成为他们第二故乡

2月12日上午,列车员打开火车车厢大门,汪火金和丈夫陆波财带着两个孩子和年迈的母亲,拿着大包小包的行李,走下了火车。虽然在火车上坐了22个小时,但一呼吸到惠州熟悉的空气,舟车劳顿的疲惫感少了,她长舒一口气,嘴里碎碎念着:“回家了。”

惠州不排外很温暖

汪火金是江西抚州人,今年33岁的她10多年前来惠州打工至今,所在工厂从乌石到平南工业区再到仲恺高新区,数度搬迁,她始终不愿意离开。惠州这座城市见证着她从一个十几岁的小妹变成一双儿女的母亲,她说:“我在惠州打工,在惠州遇见爱情并生下儿女,10多年的时间,我早已将惠州视为‘第二故乡’,对这里有很深的感情,希望靠自己的力量扎根于此。”汪火金一边说着一边和家人走出惠州火车站。

“你看,今年有大巴送我们回仲恺,免费、舒服,还能直达,太好了!”陆波财停在惠州火车站出站口不远处的仲恺“爱心巴士”服务站旁,拉住还在往前走的妻子汪火金,兴奋地说。对于带着一双儿女和老人还拿着大包小包行李的夫妻俩而言,有免费的爱心直达巴士对他们来说简直方便太多。汪火金眼里透着喜悦。

汪火金告诉记者,10多年前,她独自一人来到惠州,当时家里条件不好,为了生活不得已出来工作,但正是由于当初的不得已来到惠州,才让她在这里遇见了同在厂里打工、来自广西玉林的陆波财,并结婚诞下一双儿女。如今,夫妻上班的时候,11岁的儿子和7岁的女儿就由家婆照顾,一家子和和乐乐。

“我对惠州这座城市很有好感,因为它不排外,还很温暖。”汪火金告诉记者,在惠州的大街小巷经常能看到志愿者的身影,她也很想加入志愿者服务队伍。“听说加入志愿者,做公益还能为孩子赢得去公立学校就读的机会。”汪火金一脸憧憬。

刚下火车的王伟佳夫妇。 本组图片 本报记者张艺明 摄

月薪从五百提到六千元

2月12日上午10时10分,汪火金一家登上爱心巴士,记者也跟上车去。一路上,汪火金的孩子们吃着免费的饼干喝着免费的水,透过玻璃车窗这里看看那里瞧瞧,对一切都充满好奇。父母平时由于工作关系,很少有时间带他们来惠城区闲逛。

汪火金和陆波财是厂里的计件员。“从最开始来这里月薪只有五六百元,到现在努力干活的话能拿五六千元,待遇提高了好多,厂里还给我们买了五险一金。”汪火金说,在惠州待了这么多年,他们早已经习惯惠州的生活,这里就像自己的家一样。谈起新年愿望,汪火金告诉记者,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多赚点钱,争取在惠州早日安家,让孩子们都能够在惠州读书。

11时许,阳光温暖和煦,爱心巴士停在惠环市场公交站,汪火金一家下了车。“终于到家了啊!”两个孩子高兴地大喊着。汪火金和陆波财与记者道别后,领着母亲、孩子高高兴兴地踏上回家路。

故事2 来惠州就不想再换城市

2月12日早上9时30分许,火车徐徐进站,来自河南南阳的王伟佳,肩膀上背着行李,手上提着一麻袋的花生,和妻子走出火车车厢。这一天早上的气温比往常冷一些,冷风吹拂着一个个返程务工的旅客。看着大家匆忙的脚步,他赶紧收起思乡的情绪,带着行李,带着家人的祝福和新年的希望,迈着坚定的脚步,走出火车站。

惠州有家的感觉

“你们好,这里有免费的爱心巴士返回仲恺,有需要的乘客可以到休息站等候乘车。”

刚出火车站,正打算和妻子出去乘坐公交车的王伟佳就被出站口的志愿者吸引住了,得知共青团仲恺区委员会联合区内爱心企业提供爱心巴士为务工人员提供暖心返程服务,王伟佳和妻子刘小丹在志愿者的指引下,在休息站等候爱心巴士的到来。志愿者及时送来热热的姜茶,帮他们驱走疲惫和淡淡的乡愁。

“惠州是一座温暖的城市,我刚来惠州就感受到了。”王伟佳喝了一口姜茶,会心地说。4年前,他和妻子刘小丹在老乡的介绍下,从老家南阳来到惠州仲恺一家电子厂打工,他在公司担任仓管一职,妻子则在公司从事售后服务,夫妻两人每月工资都有5000多元,公司还为他们购买了五险一金。在公司工作的这几年里,他见证了不少员工的流动,但他和妻子却没有更换工作和更换城市的打算,因为在他们眼里,惠州不错,公司待遇福利也不错,最重要的是他在惠州感受到了家乡的温暖。“刚出来就在惠州打工,如今已经4年了,熟悉了惠州这座城市,如果再换城市再换工作,又要重新适应,从头再来,我怕找不到这份温暖。”王伟佳说,正是因为惠州人文环境好,不排外,让众多像他一样的外来务工人员在惠州找到“家”的感觉,感受到了真情和温暖。

定下小目标,新年买辆车

这次春节回家,王伟佳和妻子在家里待了半个多月,本来还想在家里多待几天的他们,由于公司定于本月13日上班,不得不赶回来。离开家里,他们最舍不得的就是两个年幼的孩子,但为了给家人更好的生活条件,他们又不得不狠下心来,踏上返惠的火车。

王伟佳说,在外工作这几年,他也曾考虑过回老家发展,陪伴两个孩子成长,但他最终放弃了这个念头。好在现在通讯发达,电话视频解决了他们与家人的相思之苦。“只要想家人想孩子了,我们下班就回去跟他们视频。”说话间,王伟佳用手拍了拍身旁的一麻袋花生,眼里再次泛着乡愁。

除了一麻袋花生,王伟佳还特意从老家带来了枣片。“这花生是家里种的,枣片是家乡特产,两样东西都特别好吃,打算送些给老乡和工友们尝尝,感谢他们对我工作的支持和照顾。”王伟佳说,出门前父母还让他多带些特产,可考虑到路途远,行李多不方便而放弃。

说到新年的希望和目标,王伟佳希望通过努力买辆新车开回家。“到时候回老家就不用乘坐火车这么麻烦了。”王伟佳说,买了车后,他也希望带家人到处走走,弥补自己这些年对父母对孩子的亏欠。

休息约半小时后,志愿者招呼返惠务工人员上车,王伟佳和妻子放好行李后,走上爱心巴士,车辆启动,中午温暖的阳光冲破阴沉的云,照耀下来,洒在他们的脸上。默默为自己加油的王伟佳望着外面流动的风景,目光坚定而刚毅,他相信,只要努力朝着新目标迈进,梦想一定会实现,未来一定会更好。

统筹 本报记者骆国红 采写 本报记者骆国红 张荟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