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绪,工作时和同事起了争执,跟家人朋友闹了矛盾,都会让我们生气、情绪低落,看到同龄人都比自己优秀,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控制不住沮丧,因为工作没做好,被老板骂了也会让我们郁闷不已,对未来的迷茫,让我们常常感到焦虑,我们也会因为朋友的一句鼓励夸赞的话而高兴,想要不被情绪影响,那我们就先得了解情绪的本质,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如何处理情绪的五个方法?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如何处理情绪的五个方法(如何掌控情绪-6个实用方法)

如何处理情绪的五个方法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绪,工作时和同事起了争执,跟家人朋友闹了矛盾,都会让我们生气、情绪低落,看到同龄人都比自己优秀,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控制不住沮丧,因为工作没做好,被老板骂了也会让我们郁闷不已,对未来的迷茫,让我们常常感到焦虑,我们也会因为朋友的一句鼓励夸赞的话而高兴,想要不被情绪影响,那我们就先得了解情绪的本质!

从进化的角度讲,情绪是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大脑对外部环境信息处理的反馈,一旦监测到环境中有异常,就马上给身体发信号,让身体切换到对应的状态,通过一系列应急措施,来适应瞬息万变的外界环境。比如在打猎的过程中遇到猛兽,如果是孤身一人,那么大脑会立马给身体传递“恐惧”信号,意味着要马上逃跑或远离猛兽,如果有一群人,又有充分的准备,那大脑可能就评估人类和猛兽的实力比,来决定是“逃”或是“对抗”,如果遇到是一只兔子,那就会很”开心”,因为完全可以掌控,如果是碰到从未见过的生物,那可能就会产生“焦虑”或“紧张”的情绪,总之,这些情绪都是大脑扫描环境后得出的反馈!

研究情绪的先驱保罗·艾克曼认为:人有7种基本情绪,分别是恐惧、愤怒、喜悦、悲伤、厌恶、惊讶和轻蔑。而他们最原始的作用,就是对不同的情境做出反应,来快速判断这些情境对我们是有益还是有害,需要我们投入多少资源去对待。

负面情绪的生理基础

情绪的种类虽然很多,但并非所有的情绪都会对我们造成困扰。正面情绪我们不会排斥,影响我们的大部分是负面情绪,其中最常见的有三种:愤怒,恐惧和焦虑。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这三种负面情绪的生理基础。

在2004年前后,神经科学家蒂姆·达格利什等人提出了一个“情绪大脑”模型。这个模型把我们的情绪系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叫作腹侧网络,包括杏仁核、脑岛、腹侧纹状体和腹侧前额叶等,主要负责情绪的产生、识别和自动调节;另一部分叫作背侧网络,包含海马体、前扣带回和背侧前额叶等,主要负责情绪的主动调控。

在这个模型中,最重要的通路,是“杏仁核-前额叶”通路。这是跟三种负面情绪:恐惧、愤怒和焦虑关系最密切的通路。

杏仁核位于大脑皮质下方,是一处小小的杏仁状结构,左右各有一个。它是我们的“情绪中心”,主要作用是进行“情境记忆”和“威胁识别”。如果我们遇到不好的事情,尤其是对我们造成伤害的刺激时,杏仁核就会被激活。它会记录下当时的情境和感受,作为威胁信息储存起来。

之后,杏仁核会驱使大脑不断扫描周围的环境,一旦发现环境中存在跟“威胁信息”相似的线索时,杏仁核就会立刻活跃起来,向大脑发送危险信号,调控身体快速分泌激素,要么鼓起勇气去战胜威胁,要么立即逃跑。大脑就是这样来应对环境挑战的。

所以我们会发现,战斗或逃跑,恰好对应了愤怒和恐惧这两种情绪。这两种情绪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当杏仁核监测到环境中存在威胁时,促使大脑和身体快速切换的应激反应。两种情绪的区别在于身体的唤醒程度不同。

愤怒是一种高唤醒程度的反应。它的本质是大脑认为“我能解决这个威胁,这个威胁给我带来了不稳定感,我要消除这种感受”。而恐惧则是一种低唤醒程度的反应。它的本质是大脑认为“我应付不了这个威胁,它触动了我内心深处不好的想象,我需要马上逃离它、避开它”。

那么,说到了恐惧,我们就不得不说说“焦虑”这种与它息息相关的情绪。

焦虑的本质,是对不确定性的担忧。当我们感受到威胁,但不知道这个威胁有多严重,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解决它,那这件事就变成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不断地萦绕在脑海中。大脑的资源被占用,无暇处理更重要的事情,所以才给我们发送“焦虑”的信号。

事实上,焦虑和恐惧是同源的,它是一种低度的、持续的、弥散的恐惧。恐惧是由某个具体对象诱发的应激反应,而焦虑是由这个对象的不确定性所诱发的反应。

那么,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不难发现,愤怒、焦虑、恐惧这三种负面情绪都和杏仁核密切相关,它们共同的本质,就是杏仁核出于“威胁识别”功能,对大脑的一种警告和提醒。

在远古时代,这种功能很有用,越是对危险敏感,越能在复杂的环境中生存下来。但是到了现代,当环境不再危机四伏时,如果杏仁核的威胁识别功能过于活跃,那么遇到了问题就容易产生夸大风险结果,或者不自觉地想象最坏的情况,导致过度谨慎、畏手畏脚,忧心忡忡。

好,了解负面情绪产生的原理之后,接下来,我们就需要想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而改变的方法和“杏仁核-前额叶”通路的另一个部分 “前额叶皮质”有关系了。

前额叶皮质是大脑皮质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位于额叶的最前部,主要负责决策、计划、推理和策略等高级功能。它相当于整个大脑的调度中心,能够抑制我们各种各样的念头和冲动,让我们冷静下来,进行理性思考,而不是被自己的天性和情绪所支配。

在“杏仁核-前额叶”通路中,前额叶与杏仁核是互相抑制、动态平衡的关系。杏仁核活跃的时候,它会暂时抑制前额叶皮质,获得大脑的掌控权,这时候,我们容易冲动,受到情绪影响。但当我们冷静下来,用理性去思考时,就能激活前额叶,前额叶会反过来抑制杏仁核的活动,让我们重新客观地看待问题,清空纷乱的思绪,给大脑留出更多的空间去筹划解决方案。

有些人之所以很容易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大脑中的杏仁核太强大,而前额叶又比较弱。

出现这样的情况,一般来说是由于大脑锻炼比较少的缘故。所以,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锻炼前额叶,让它具备更高的优先级,能在需要的时候优先被激活,从而抑制杏仁核的活动,让我们从情绪主导切换成理性主导。

锻炼前额叶最好的方法就是多用大脑,多面对新的场景,思考新的问题,充分调动前额叶的功能,去分析、判断、筹划,锻炼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大脑养成习惯,遇到问题首先激活前额叶,由前额叶来主导判断和行为。

有情绪很正常,好的情绪会给我们带来积极的影响,而负面情绪往往会给我们自身和身边人带来困扰,要拥有一个美好健康的人生,就必须管理好我们的情绪。

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有效的掌控情绪呢?

1.大人小孩法

我们可以把情绪比作是长驻扎在我们心里的“小孩”,我们比作是小孩的家长,小孩一般来说喜怒哀乐频繁,但是作为成熟家长,那就不能像小孩一样喜怒无常了,所以当我们有过激的情绪时,作为家长的我们就要保持理智,及时的管教我们不成熟的情绪“小孩”。

2.后果评估法

比如明天你要参加面试,虽然你准备的比较充分,但是你还是会担心,面试官问我的问题如果答不上来怎么办?要是我说错话了怎么办?这时你就要想,如果这些真的发生了,最坏的结果是什么,想想很简单无非就是拿不到OFFER而已,我们并不会有什么损失,所以就没必要焦虑了,心理学家博克维茨等人通过1999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在所有我们担心的事情里,大约有85%的事情从来没有发生过;如果我们担心的事情发生了,大约有79%的结果比自己预想的要好很多;而那些能够放下焦虑的人,比一直担心的人状态更佳,也会发挥出更好的实力,去处理真正面临的问题。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世界上的事,除了生死,啥都不是事”,所以我们要有豁达的心态去战胜我们的负面情绪。

3.更加之选法

在心理学的认知行为疗法中,有一个经典的理论叫作“情绪ABC理论”。A指诱发事件;B指的是我们对事件的看法;C指我们的情绪和行为。影响我们情绪和行为(C)的,并不是事件(A)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看法(B)。

面对同样的事情,看法不一样,导致的情绪和行为也会完全不一样。所以首先,我们要去感知自己的情绪和行为(C)是否有不妥之处。当觉得情绪不对劲时,问一下自己,是否反应过激了?自己是否存在一些不恰当的情绪和行为,例如过度烦躁、愤怒、内疚、沮丧、拖延……然后,返回B处,问一下自己到底是怎么想的,才会产生了这样不适度的情绪?拿出纸和笔,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看看自己到底陷入了哪种病态的非理性思维中。

最后,思考一下,有没有其他「更佳之选」,来代替这些病态思维?比如前面的面试的例子,我可以这么想“我确实很想面试成功,我会因此而努力,但万一不成功,也不是一件坏事情。也许会遗憾和失望,但我会关注面试中的不足,总结经验,争取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次只是作为一次学习的机会”。你看,这么想是不是就回归到更理智的层面上来了,我们情绪自然会平静下来。

4.暂停五秒法

什么是暂停五秒法呢,顾名思义,就是当你的情绪上来的时候,就立马停止片刻,要意识到这会带来不好的结果,情绪只是自己的过激反应,它并不是事实,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

5.转移注意力法

当意识到自己情绪上来的时候,立刻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比如和亲人朋友聊聊开心的事,或者听听音乐,散散步等等。

6.改变认知

上面的方法可以使我们暂停和减缓我们过激情绪,但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对于情绪的过激反应,就要求我们改变认知,改变对事物的看法,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不断向优秀的人学习,不断颠覆我们的固有认知,我们的认知改变了,视野开阔了,眼界提高了,格局打开了,掌控情绪自然也不会那么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