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最年轻的汽车城又有新动作了! 昨日,1号君从常熟发布官微得到消息,该市第一座商用加氢站——常嘉氢加氢站项目竣工,并开启试运营。这意味着,常熟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规模进一步扩大,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迈出重要一步。

世上湖山,天下常熟。从闻名遐迩的千亿产业“服装城”,到“硬核”转型打造中国最年轻汽车城,再到发力氢能产业新高地,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常熟路径为何如此别具一格?在汽车产业竞争新格局中,擅长“以小搏大”的常熟又会带来怎样的惊喜?

一个老牌服装城在哪里(一个老牌服装城)(1)

万里衣衫半入城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明代诗人沈玄在其《过海虞》中这样描述常熟的地理概貌。 常熟是我国重要的纺织服装集群基地,同时也是江苏省三大千亿级纺织服装基地之一,拥有“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中国休闲服装名城”“中国羊绒制品名城”等称号。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常熟纺织服装业敏锐地抓住机遇,迅速进入发展的高速期。从“自发”起步,在经历了“引导、扶持和推进”后,常熟服装产业集群渐成“燎原之势”。如今,来自海内外万里疆域的精美衣衫尽数在此集中,从此发散,从而形成了——万里衣衫半入城。 “冬天,追求风度的人们更关心温度。”提起服装品牌波司登,那份轻盈而温暖的感觉,深深刻在了几代人的心底。1号君了解到,常熟已拥有8个各具特色的纺织服装产业基地,集聚了波司登、龙达飞、红杉树等5000多家纺织服装企业。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1-12月,服装城完成市场成交额1630.37亿元,同比增长4.27%。 常熟服装城四号桥,堪称中国服装界的重要“坐标”。当地媒体这样描述:从“马路市场”到“服装之都”,从常熟招商场到常熟服装城,从“买全国卖全国”到“买全国卖全球”,它记录了一个产业的成长,见证了一座城市的变迁。更难能可贵的是,在服装产业大变革的浪潮中,在“电商”和“店商”的争锋中,常熟服装城四号桥依然是服装界显眼的“地标”。 从四号桥沿着昆承湖驱车不过15分钟,就可到达云裳小镇。而这里,恰是常熟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城市更新的试验区。2018年,云裳小镇入围工信部第一批设计创意试点园区,入选第二批省级特色小镇,当年完成投资7.42亿元,小镇内5大运营载体,在创意设计、品牌营销、智能制造、供应链服务等服装环节全面发力,初步实现了现代服装产业链的闭环。

产业带集群为常熟纺织服装业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优势,但鉴于服装产销模式的变革,在迫切的转型呼声中,常熟也开始借助“互联网 ”的外力通道,探索“新零售 直播”“短视频 电商”等新模式。

一个老牌服装城在哪里(一个老牌服装城)(2)

最年轻的汽车城

隽秀的山,温柔的水,这座江南小城曾因京剧现代戏《沙家浜》声名鹊起,也曾因纺织产业衣被天下名列全国百强县市前茅而名扬天下。但万万没想到的是,近些年来,常熟又亮出了一个惊艳的新名片——最年轻的汽车城。 “不仅是存量要转型升级,我们更需要找到新的增量。”常熟市副市长范建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 时间回到2003年,彼时正值国内公务员用车改革,市场上的私家车保有量迅速增长,这让常熟市政府开始觉得,汽车产业未来会是一个发展方向。 不过,当时仅仅是有这样一个前景判断,而真正将其反映在政策导向上,则是到了2005年。在这“按兵不动”的两年里,常熟市政府在包括高档纺织服装行业、电子信息产业和精密器械等其他产业中做了充分的调研,经过筛选和对比之后,才最终敲定汽车和汽车零部件产业作为主攻方向。 对于打造一个全新的汽车产业而言,实现从0到1的过程往往是最艰难的。“我们花了很长时间对汽车产业进行研究,包括找到头部主机厂和顶级的中间零部件厂商。”常熟市副市长徐海东说,把车一辆辆做结构分解,看其中哪些零部件做得最好,就去找这些厂商做引进。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1年,第一家落户常熟的现代化整车制造企业观致汽车让常熟真正驶向了汽车产业发展的高速通道,随后奇瑞捷豹路虎整车制造工厂花落常熟,丰田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落户等一系列事件使得汽车产业向纵深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常熟“两车一中心”产业形态逐渐形成。 1号君查阅资料发现,2013年常熟市编制发布了《常熟市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产业园发展规划(2013年-2020年)》,并确定了汽车发展的战略方向。

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常熟汽车产业总营业收入已超1300亿元。而按照计划,预计到2020年,该市汽车整车产能达到70万辆,汽车产业总产值3000亿元,形成集中高端汽车、整车和关键零部件制造,汽车物流、汽车研发、汽车金融、汽车文化和汽车商贸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汽车全产业链。

一个老牌服装城在哪里(一个老牌服装城)(3)

寻求下一个发展契机

“永葆解放思想的‘开拓心’,提振争先进位的‘精气神’,争当善抓机遇的‘有心人’。”在1月16日的常熟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市长焦亚飞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只要紧紧抓住机遇,坚定信心、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保持“拼”的劲头,拿出“进”的招数,就一定能破解常熟发展的难题,突破常熟发展的瓶颈。 不满足于与传统的汽车城趋同,常熟市选择从已经建立的汽车产业基础中寻求下一个发展契机。近年来,随着环保压力加大,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安全的二次能源被寄予厚望。在常熟的相关规划和政策中,“氢能”更是被频频提及。 去年2月11日,常熟市委、市政府发布《常熟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将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作为常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围绕研发创新、整车及核心零部件制造、检测评价、储运氢设备、加氢设施、示范应用等方面,完善氢能源汽车技术链、产业链、价值链,目标建成长三角地区领先的氢能源汽车特色产业园。该规划期限为2019年-2030年,分为近期(2019-2022年)、中期(2023-2025年)、远期(2026-2030年)三个阶段,主要目标也分近期、中期和远期。 而刚刚开启试运营的常嘉氢加氢站,正是其近期目标中的关键一环:围绕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应用和推广示范建成一批市场优化运营的公共加氢站。 1号君了解到,包括常嘉氢商用加氢站在内,到2022年,常熟规划建成两到三座市场化运营的公共加氢站,氢燃料电池汽车投放数量达到300辆,初步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产业规模力争突破50亿元。 常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副主任顾志强介绍,截至去年底,产业园已成功引进12家氢燃料电池相关企业投资的14个项目,总投资额达30亿元。主要有丰田氢燃料电池汽车研发中心等2个研发类项目、重塑科技等5个核心部件生产制造型项目、以及多个基础设施类、大数据服务类和示范应用型项目,初步形成了氢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研发与制造、整车销售与租赁、加氢站建设与运维、软件开发与大数据服务等一套完整的产业体系。 在氢能日益火爆的当下,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已有四川、广东、北京、上海、天津等近20个省市动工氢能产业园,近14个地区出台氢能产业政策。据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预测,截至2030年,氢能产业将达到万亿市场规模。在这万亿市场中,已经拥有雄厚汽车产业基础的常熟究竟能取得何种成绩?值得期待。 交汇点记者 王建朋 李睿哲

一个老牌服装城在哪里(一个老牌服装城)(4)

新华日报全媒体经济新闻部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