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前陪我妈看电视剧《悬崖》的时候,看到张嘉译饰演的周乙在最后一集慨然赴死,我特别不能接受。

在我当时的理解中,作为一个主角,他应该是迎来黎明、迎来曙光的人,然而,最后竟是这样的结局,这在我幼小的心灵里蒙上了一层阴影。

带着这样一种“怨念”,我去看了电影《悬崖之上》。

我一厢情愿地以为这是电视剧的延续,期待着周乙是如何逃出生天的,结果看了一会儿才发现,这和电视剧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故事。

不过,我推荐大家看一看这部电影。我个人认为这是12年来,最好的一部国产谍战片。

上一部,是12年前的《风声》。

作为观众来讲,其实是开了上帝视角的,在我们看来,敌我分明,但是身在局中的每个角色,只能在迷雾中探索。所以,好的谍战片,其实就看两点:

一是看主角(我党谍报人员)如何在重重围困中躲闪腾挪,如何在身处险境时化险为夷,如何在种种怀疑中绝处逢生。

换句话说,恐怖、窒息的氛围容易营造,难的是如何让主角合乎逻辑地摆脱嫌疑,赢得敌人的信任。

举个例子,抗日神剧为什么雷人?归根结底,就是剧情不合逻辑,什么裤裆藏雷、手撕鬼子、子弹拐弯……这特么是正常人干的事儿吗?

所以,第一点如果能够保证在正常水准,那么剧情也就立住了。

二是看主角与战友(同志)的诀别,更准确地讲,是战友(同志)为了保护主角,毅然赴死,而主角只能眼睁睁看着,什么都不能做。

对于观众来讲,这甚至比主角自己遭受酷刑,更令人心塞。

预告片里,张译饰演的角色,有一场被捕遭受电刑的戏,看着他受此酷刑的,就有他的同志——周乙。

悬崖边      相遇(重逢悬崖之上)(1)

朱亚文扮演的楚然,被捕前吞下了毒药,周乙把手指伸进他的嘴里,想把药抠出来,但最终仍是徒劳,此时,七八个特务就站在他的身后,巨大的悲伤过后,他只能立马恢复平静。

悬崖边      相遇(重逢悬崖之上)(2)

如果说第一点,观众看得是情节,那么第二点,观众看得就是情感,内心的自责、挣扎、隐忍、不舍……最终都“面如平湖”。

情感处理好了,那么剧中的人也就立住了。

影片最后,刘浩存饰演的小兰(和朱亚文饰演的楚然是情侣)问周乙,楚然没有受到酷刑折磨吧?

周乙说,他很勇敢,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

这个片子里,我方人员执行的任务叫“乌特拉行动”。

在俄语里,乌特拉是黎明的意思。

1938年的哈尔滨,正是最黑暗的时候,但却有一群心向黎明的人,而且他们也是一群为了黎明而不惧牺牲的人。

不禁想起了《风声》里,周迅最后的独白:

我不怕死

我怕的是我爱的人不知我因何而死

我身在炼狱留下这份记录

是希望家人和玉姐原谅我此刻的决定

但我坚信

你们终会明白我的心情

我亲爱的人

我对你们如此无情

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

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

我的肉体即将陨灭,灵魂却将与你们同在

敌人不会了解,老鬼、老枪不是个人

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

昨天,共青团中央和知乎联合拍了一个微电影,时长将近16分钟。

故事讲的是奶奶历经“层层障碍”给当兵孙子的女友送红棉袄的故事。

初看,以为是讲家庭亲情的,看到中间,甚至有些搞笑,但是越往后看越不对劲,其中的一些剧情,让人感觉似曾相识。

直到11分45秒,坐在回家的大巴车上,奶奶终于控制不住情绪开始大哭,此时,她已经知道自己的孙子牺牲了。

悬崖边      相遇(重逢悬崖之上)(3)

是的,他们把肖思远的故事拍了出来。

“战士肖思远,突围后义无反顾返回营救战友,战斗至生命最后一刻。”微电影里,肖思远拿着手机,报告敌人越界的情况,请求增援,之后,他拨通了奶奶的电话,导演此时用艺术的方式,让祖孙两人跨越时空,在大巴车上“相见”了。

奶奶只和他说了9个字:挂了(电话)!别给我丢脸!下去。

悬崖边      相遇(重逢悬崖之上)(4)

视频最后,问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一代的年轻人,还有不计生死的血性吗?

答案是有。

鲁迅先生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结合今天看的《悬崖之上》,我想,所谓“重逢”,就是从革命先辈到当代年轻人,这种血性、精神、信仰的时空“重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