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禅杖有人能拿起来吗(究竟是不是月牙铲)(1)

《浅说水浒》第565期(文/焦目)

有人说,水浒是四百年前的武侠小说,里面写了很多好汉行侠仗义的故事。最明显的一个,就是鲁智深,他先后救过金翠莲、林冲、刘太公的女儿等人。为了彰显鲁智深的武艺、神力和性格,作者甚至详细描写了鲁智深的武器,即水磨禅杖。书中不但说了禅杖的材料、重量、价钱,还说了打造过程,打造后“把漆来裹了”。鲁智深死后,作者还特意交待,他的浑铁禅杖留在寺中供养了。

待诏道:“依着小人,好生打一条六十二斤的水磨禅杖与师父,使不动时,休怪小人……不讨价,实要五两银子。”(第五回)所有鲁智深随身多余衣钵……浑铁禅杖并皂布直裰,亦留于寺中供养。(第一百一十九回)

对一件兵器描写如此细致,在水浒中可以说是唯一。诚如书中所言,禅杖打开不平路,让鲁智深以禅杖为兵器,是作者对他性格的最好说明。

鲁智深禅杖有人能拿起来吗(究竟是不是月牙铲)(2)

新水浒鲁智深形象

然而,禅杖究竟是什么样?其名称由来是什么?是否如影视剧中那样,一头月牙,一头铲状呢?

先看水浒中的禅杖

第五回中,禅杖打造好上完漆后,书中说鲁智深“肩头禅杖,横铁蟒一条”;第六回中,鲁智深去大相国寺的路上,进瓦罐寺之前,曾经把“禅杖就地下搠着”,后来与老和尚聊天时,还“倒提着禅杖”(六十回,鲁智深与卢俊义交手时,也说过“倒提铁禅杖”);第八回中,鲁智深为了震慑董超和薛霸,抡起禅杖,把松树“打的有二寸深痕”,齐齐折了;第九十三回中,鲁智深把钮文忠“一禅杖,连盔带头,打得粉碎”;第一百一十七回,说到鲁智深“浑铁禅杖,一冲一戳”。

鲁智深禅杖有人能拿起来吗(究竟是不是月牙铲)(3)

央视水浒中林冲、鲁智深形象

从这些描述可以发现,禅杖有以下几点特征:

第一,禅杖应该是光溜溜的,否则不会像蟒蛇一样;第二,禅杖至少一头是很尖的,不然不能搠或者戳,搠就是刺、扎的意思,小说中常说“搠几个透明窟窿”“搠死”等,基本都用于枪、戟,也用于朴刀;第三,禅杖两头不一样,因为书中说过“倒提”,显然有前后之分;第四,禅杖另一头应该较粗,可以作为钝兵器使用,只有这样才能把松树“打”断,头盔“打”碎。

在说到禅杖的用法时,作者只说打,也可以搠,说得最多的,就是“一禅杖打翻”,从未提到禅杖可以拍、铲、砍、剁。

总结一下,禅杖是光溜溜的、一头粗一头细的,符合这样的兵器,只有棒,而且是两头粗细不一样的棒。

鲁智深禅杖有人能拿起来吗(究竟是不是月牙铲)(4)

央视水浒中鲁智深手持禅杖

其实,这从禅杖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来,禅杖也属于杖。何谓“杖”?《方言》中说“矜谓之杖,谓戈戟柄也”;《吕览·贵已篇》中也说“操杖以战”。所以,杖就是木柄、就是棍棒。

再说历史上的禅杖

从禅杖之名可以看出来,这种杖与佛教僧侣有关。初唐时期,道世和尚在《法苑珠林》中,说过禅杖的作用。

佛听用禅杖者。若取禅杖时应生敬心。以两手捉杖放戴顶上。若坐睡不止。应起看余睡者以禅杖筑。筑已还坐。若无睡者。还以禅杖着本处已坐。

北宋初,在汴京讲法的和尚释道诚,在《释氏要览》中,是这么解释禅杖的。

禅杖竹苇为之,用物包一头。令下座垫行;坐禅昏睡,以软头点之。

同样是北宋,堪称律总祖师的元照,在《资持记》中也曾说“下座手执巡行,有睡者点起付之”。

鲁智深禅杖有人能拿起来吗(究竟是不是月牙铲)(5)

灵芝元照律师画像

上面几段话,意思是说,禅杖是用竹子或者芦苇做成的,一头还要包起来。如果看到有坐禅的人昏昏睡睡,下座就会用这种禅杖去点醒他们。

为什么要包着一头呢?因为不管是竹子还是芦苇,都是一头粗一头细,而人都是习惯于拿粗的那一头。这样,用细的那一头去点人(也就是戳人),就容易把人戳痛,甚至戳伤,佛家显然不会这么做。所以,他们就把细的一头包上布,这样就不会把那些昏睡的坐禅人戳伤。这么做,既能让人解困,又不会伤到人,一举两得。

较之芦苇,竹子更结实耐用。再加上竹制禅杖还能探路开路,甚至作为武器使用,所以后来的罗汉、高僧或者行脚僧也常用,其禅杖多用竹制成,还因此有了“竹禅杖”“竹杖”之说。不过,这时候的禅杖,已经不必是直直的了。

鲁智深禅杖有人能拿起来吗(究竟是不是月牙铲)(6)

《十六罗汉·诺距罗图》

鲁智深禅杖有人能拿起来吗(究竟是不是月牙铲)(7)

《伴虎行脚僧图》

鲁智深禅杖有人能拿起来吗(究竟是不是月牙铲)(8)

《清明上河图》中行脚僧形象

五代贯休的《十六罗汉·诺距罗图》中,罗汉便是手持竹杖;敦煌莫高窟中,唐代《伴虎行脚僧图》中,行脚僧是手持竹杖,这竹杖就很不直溜,简直就是“曲曲折折”;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大街上也有一位行脚僧,其后背的囊箧里,也有一根竹杖,上端弯曲。​

明清以后,达摩祖师的画像中,达摩也常是手持竹杖的形象。

禅杖如何成为兵器

禅杖本来是用于点醒昏睡的坐禅者,后来被广泛使用,虽然能作为防身兵器,但并不是真正的兵器。既然如此,为何明清小说中,和尚常以禅杖为兵器呢?

鲁智深禅杖有人能拿起来吗(究竟是不是月牙铲)(9)

锡杖(来源网络)

这是因为,前人把禅杖与锡杖弄混了。

最初,比丘出去化缘时,常要开口敲门,碰到狗也要用杖打。但佛祖认为不应该这样,所以就在杖上加环,这样走动会发出响声,就能提醒别人了。由此可见,锡杖最初的作用,就是化缘。

但是,传及中国后,锡杖的作用加强了,犹如权杖、法杖一般。所以,唐宋时期的敦煌壁画中,地藏菩萨、目犍连等人常持锡杖的画面。这时候的锡杖,不但可以通过锡杖上环的数量,来象征身份地位,而且在神话故事中,锡杖甚至还代表着法力。

鲁智深禅杖有人能拿起来吗(究竟是不是月牙铲)(10)

目犍连形象

比如,目犍连救母的故事中,目犍连手里的锡杖,不能除三灾八难、斩杀鬼神,而且还是打开地狱门的武器。

另一方面,在历史、公案等非神话故事中,英雄僧侣不断出现,他们也需要一件趁手的兵器。既然僧人常用禅杖,于是禅杖就成了这些和尚的兵器。在《水浒传》《说唐》《金瓶梅》《喻世明言》《七剑十三侠》《飞龙全传》《儿女英雄传》《三宝太监西洋记》《说岳全传》等书中,都出现了禅杖做兵器的情节。

明清时期禅杖样式

关于禅杖的样式,我们还可以从明代水浒的插图中看到。

鲁智深禅杖有人能拿起来吗(究竟是不是月牙铲)(11)

《新刻全像水浒传》

​崇祯年间的《新刻全像水浒传》中,每一页最上方都有小插图,从插图中可以看到,鲁智深的禅杖,就是一根长长的棍子。

鲁智深禅杖有人能拿起来吗(究竟是不是月牙铲)(12)

《忠义水浒传》插图

鲁智深禅杖有人能拿起来吗(究竟是不是月牙铲)(13)

《忠义水浒传》插图

明末,托名李卓吾的批评本《忠义水浒传》中,有不少插图,其中就出现过鲁智深的禅杖。从图中可以看到,鲁智深的禅杖,也是一根棍棒,而且一头很粗,一头很细,这倒是符合水浒原著。不过,这里的禅杖一头带着月牙,有点像《三才图会》中的外月牙铲,或者是《武备志》中铲。而到了容与堂本《水浒传》的插图中,这种月牙更为明显。

鲁智深禅杖有人能拿起来吗(究竟是不是月牙铲)(14)

容与堂本《水浒传》插图

鲁智深禅杖有人能拿起来吗(究竟是不是月牙铲)(15)

《三才图会》中月牙铲

就因为这月牙,后世才误会了禅杖的模样。于是,禅杖错得越来越离谱,不但增加了月牙,还与佛教中的方便铲融为一体,于是就形成了月牙铲。

鲁智深禅杖有人能拿起来吗(究竟是不是月牙铲)(16)

《水浒传之英雄本色》中的禅杖

鲁智深禅杖有人能拿起来吗(究竟是不是月牙铲)(17)

新水浒中的禅杖

​香港电影《水浒传之英雄本色》、央视水浒以及新版的水浒中,鲁智深的兵器都成了这样的月牙铲。甚至,连西游中的沙和尚,他的兵器也从降妖宝杖(棒),变成了月牙铲。

参考资料:

《谈水浒传兵器描写》《三藏法师像初探》

容与堂本《水浒传》《释氏要览》《三才图会》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