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前)

发展

就在之前,和珅刚对福康安有这么一番评价:

和珅说:“仗着他爹作靠山,自以为天下无敌了一哎!有苦头吃了。”他品一口茶,“苦啊……”

果然,福康安没到剧终就在下一单元一开始就驻守新疆了,虽然在众人的对白里还有他的戏份,但演员确实是杀青了。而且按剧情,这一单元体现的是他为国尽忠征战沙场的一面。小编之前也说过,也亏得乾隆帝知人善任,没让女侠们去给福康安监军,不然福康安一翻旧账,女侠们也要杀青了。

这一出过后,乾隆帝又派莫愁去闽南了,同时继续立FLAG:

乾隆站起来说:“唉,你就是没有莫愁乖巧了!朕和你呀,时而非敌非友,时而亦友亦敌,风风雨雨,反反复复,想起来怪有意思的。莫愁有莫愁的路,你有你的路,如果你也要走,我大大赏赐你,让朕的耳边清净了!”

莫愁一走,纪晓岚就忘了她的告诫,以为可以扳倒和珅,结果果然吃瘪。这当口:

一侍卫走入,禀告皇上说:“莫愁姑娘回来了。”

纪昀一听莫愁,一下子来了精神,问乾隆莫愁不是已经回闽南了吗,乾隆笑了,说:“那是她奉了朕的密旨,去查一件案子。纪昀,事关重大,是朕让她不得对任何人说起,你可不要怪她呀。”

有图有真相,这说明什么?莫愁已经剑履上殿了。

古代得到帝王特许的大臣,可以佩着剑穿着鞋上朝,被视为极大的优遇。

如小编之前的文章所述,明朝顾承光以后,再无可考的剑履上殿者。而莫愁打破了这一纪录,并且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剑履上殿的女性。

FLAG继续立起来:

“小月,慢走,我还有一个好消息告诉你!”纪昀说。小月问是什么好消息。纪昀故意说:“听见了,你不能惊天动地的…”

小月想知道是什么事,乖巧起来,看着纪昀:“当然了纪老师,快说吧纪大人!”

纪昀笑着说:“莫愁回来了,从闽南回来了。”

小月大声惊叫起来:“真的?莫愁姐姐在哪?怎么不跟你回到府上来?”

“看你,看你!”纪昀说:“今天的莫愁非昔日的莫愁了!”

小月好奇地问:“有什么不同?”

纪昀如实说:“她并不是回闽南玩的,她是奉皇上密旨去闽南查案的。如今身上有了一把尚方宝剑,非同小可了!”

小月问:“尚方宝剑那么厉害?”

纪昀说:“比圣旨、龙牌都厉害,有生杀予夺的权力,面剑如面君。”

“哇!莫愁姐姐一步登天了。”小月叫着叫着突然意识到了什么,急忙问纪昀:“那我还能不能见她?”

纪昀说:“让我给你打听打听。”

小月赌气地说:“哼!我就说,我莫愁姐姐让皇上给看上了,你还不信?不信!”

后来杜小月和苏卿怜的对话,回头看来也颇有些炒饭的香味:

卿怜轻轻点头。小月惊叫着:“是皇……”卿怜急忙捂住她的嘴,看了看左右。

小月生气地推开卿怜的手,站起来说:“他三宫六院的,排起来有二里地,怎么还……

卿怜急忙摇手,指着外面,示意小月。小月停住口,卿怜拉住她的手,两人坐下。

卿怜伤感地说:“我并不情愿,但没有选择余地。”

卿怜说着泪水流了下来,她急忙拭泪,但很快又露出无奈的苦笑,说:“皇上不要我进宫,说那里规矩大,太气闷,怕委屈了我,就安排在这儿。每次来,都是便装,谈诗论曲,说说笑笑,觉得很自在,……皇上说他心里也很苦,六宫粉黛虽多,可没一个能促膝交谈的……”

小月说:“姐姐别傻了,我听莫愁姐说过,天下的男人骗女人的时候,都是这些同样的话。姐姐究竟打算怎么办?要早做安排呀,纪先生可是日日思念姐姐呢。”

铁齿铜牙纪晓岚莫愁皇上在一起(铁齿铜牙纪晓岚乾隆帝与莫愁的感情线)(1)

小月问:“你是说皇上要把苏姐姐抬进宫去作妃子?”

纪昀捂住小月的嘴说:“咱们不能乱揣测皇上的意思。”

小月小声说:“怎么是乱揣测?!我看皇上对我莫愁姐姐也有那么一点意思呢!

“是啊,是啊,自古以来天底下最说不清道不明的就是你说的那么一点意思!”纪昀叹道。

等纪晓岚因为营救苏卿怜被乾隆帝处罚了:

乾隆一见莫愁便知道她是为纪昀和小月之事而来,但莫愁一语不发,只是用一双眼睛恳求着乾隆。乾隆一笑说:“我知道,若是不放纪晓岚一马,你也像小月一样跪在地上不起了,朕真不明白,纪昀为何如此深得你们这两个女人之心?好了,看你们的面子,正好朕也有点想念纪昀了。不过,这个台阶怎么下,朕倒还得想想,毕竟君无戏言。”小月、莫愁站起来,谢过圣恩。

乾隆说:“小月呀,你得好好谢谢莫愁,要不是莫愁,一而再地为你求情,我会让你吃尽苦头的,而且也不能便宜了那个纪大烟袋!”

小月问:“莫愁姐姐,你说让我怎么谢你呢?最好是和我一起回到纪大人府上,我给你做几样小菜,我们痛饮几杯,跟我们说说你是不是在皇上这儿受苦了……

乾隆急忙站起来,走到御案前:“哎哎,慢点,怎么会是跟着我是苦呢?

莫愁、小月,见他把此话当真了,二人大笑起来。

乾隆停住问:“你知道是谁救了你吗?”

纪昀说;“罪臣不知。”

乾隆说:“告诉你吧,朕主要看的可是莫愁姑娘的面子。”纪昀看了一眼小月,小月点点头。

乾隆把着莫愁的手,教莫愁写大字。

乾隆说:“看你说的,朕岂是朝三暮四之人?只不过朕实在不愿意百年以后,落下个无情无义的骂名。你要知道,百姓论始终是偏向于弱者一面的,是个女子,则更加偏向,若是绝色女子如您莫愁这样的,那朕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剧中增加了乾隆帝拉莫愁的手还偷看莫愁喝茶一节。

这一出,纪晓岚利用苏卿怜之事挖出了和珅党羽名单,但乾隆帝也只是轻轻放过。至于原因,他自己早就说了:

乾隆走了好一会儿才深深叹了一口气笑道:“朕贵为天子,天子?毕竟不是天,生老病死,喜怒哀乐,一如常人,无非形式不同罢了。你刚说朕大公,朕何尝没有私欲?你看不上和珅,朕却离不开和珅,你可知是为了什么?你说说,朕聊以自傲的十全武功、四库全书,没有银子打底儿,哪件干得成?若无和珅替朕理财,哪里来的银子?朕若叫你替和珅理财,你成吗?朕若让你替福康安带兵,你成吗?”


圆满

第五单元,莫愁不在线。

第六单元,莫愁一出镜就在伺候太后,可能也就解释了上一单元不在线的原因。

这一单元莫愁和乾隆帝的窗户纸彻底捅破,所以小编也就不列FLAG了;在纪晓岚引导的舆论攻势下,乾隆帝无法过自己的良心这一关。

其实曾有剧迷发现一个问题:莫愁昏倒醒来后,发现太医在给自己把脉,赶紧抽手,乾隆帝却叫莫愁听话,结果全场都知道莫愁怀孕了!

当时只有乾隆帝和莫愁两个人知道莫愁怀孕了,也只有他俩知道把脉会把出什么来,乾隆帝肯定也清楚莫愁为什么抽手以及把脉了会发生什么,却偏偏是他坚持要莫愁配合把脉!

铁齿铜牙纪晓岚莫愁皇上在一起(铁齿铜牙纪晓岚乾隆帝与莫愁的感情线)(2)

其实原著是这样的:

太监们把虚弱的莫愁抬进皇宫卧室内,太医伸手为她把脉,莫愁慌忙把手抽回。

小月想按住她的手,莫愁挣扎着要起来,说:“我……我没事了。”

乾隆心慌意乱地说:“没事就回去歇着……”

纪昀关切地上前说:“莫愁听话,让太医把脉。”

莫愁只得颤抖着伸出手,让御医把脉。乾隆一边格外紧张,纪昀用疑惑的眼神看着乾隆。

小月和和珅却没有注意到乾隆的焦虑不安,他们站在床头关切地注视着莫愁。

大医松开手,对乾隆道:“万岁,莫姑娘不是病。”

乾隆心虚地说。“没病就好,快送她回去。”

纪昀问:“太医,人都这样了,还没病?”

太医一笑说:“纪先生,莫姑娘有喜了。”

纪晓岚不明真相,光凭着关切要求莫愁配合把脉,当然顺理成章。如果是和珅注意到各方异常的表现发现端倪以为可以凭莫愁怀孕打击纪晓岚而坚持把脉,也说得通。这剧情魔改成乾隆帝自己捅破这个秘密,小编怕是要阴谋论了:

这一切都是他自己做的局!所以他胸有成竹地让莫愁怀孕,再胸有成竹地当众点破!

后面所有人的种种举动都完全在他意料之中!维护皇位的事,其他所有人都会去做;在此基础上给莫愁争取名分的事,虽然只有纪晓岚助推但也够了;

他该妥协时妥协,该欲擒故纵时欲擒故纵,最后终于让莫愁母子合法转正!最后所有人都皆大欢喜,谁会找他乾隆帝的不是?

现在大家能理解福康安为什么提前杀青了吗,如果他在线,他能坐视自己逮捕甚至刑讯过的女侠们攀上皇家的关系、走上人生巅峰吗?

铁齿铜牙纪晓岚莫愁皇上在一起(铁齿铜牙纪晓岚乾隆帝与莫愁的感情线)(3)

铁齿铜牙纪晓岚莫愁皇上在一起(铁齿铜牙纪晓岚乾隆帝与莫愁的感情线)(4)

那么问题来了,莫愁会利用乾隆帝向福康安讨还之前的那些仇吗?

然而,莫愁是深明大义、家国为重、体察君心的人设。最后一幕乾隆帝让丰绅殷德找公主,说若把宫女猜作公主就把宫女当公主嫁给他,然而莫愁打手势作弊了,还赚了和珅一声谢谢。道理很简单,若说为了丰绅殷德,按剧设丰绅殷德是个好小伙子,值得这样的结局;若说为了和珅,反正扳不倒和珅,那就借此搞好关系让他记得自己欠纪晓岚团队的人情,以后做事也少点摩擦。而乾隆帝对此也心照不宣地装作没看见。

前面说过,乾隆帝是不会把和珅与福康安往死里动的,小编已经介绍过了历史上的乾隆帝是如何复用判了两次死刑的李侍尧的。在体察君心这一点上,莫愁早就领先纪晓岚了,乾隆帝明摆着不可能答应的事,她从来不需要投石问路,就算他肯为了你放弃皇位,也不代表你可以借此向他要价。让他为你挨过打皱皱眉头以后多疼惜你一点还行(鞭痕还在吗?),若是提出让他为你前夫报仇这种要求,这个画风就突然奇特了。

偏偏这个挨打的前因后果又像和珅曾经被锁在尿桶边上一样,并不是很见得光。和珅是朝廷重臣要面子,莫愁成了皇妃要不要面子?若自己坐过牢、统领过民间反政府武装、劫持过皇帝、打杀过士兵、闯过民宅还受过刑的黑历史传扬出去,就算皇帝再念在救驾有功赦免,一旦成为街头巷尾乃至各位后宫姐妹的谈资,走到哪里都被人指指点点,以后这日子还过不过了?

这就需要各方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戳穿了谁都不好看。

反正福康安就算从新疆回来得知这一切以后亮瞎狗眼,也没机会进后宫串门。

这也是影视剧中的一种看似不合理,其实有道理可讲的现象:

任你后台再硬,血肉之躯被人致命伤害了也会死,若是没有他人见证,杀了你都不用负责,像《上错花轿嫁对郎》里的恶县令,在自己地头上连公主都敢杀,而且做好了上报成“公主坠崖死了”的准备;

任你后台再硬,若是在不便公开事由的场合吃了亏,也只能吃哑巴亏,比如被仆人呼为“偷鸡贼”暴打一顿的周扒皮,比如在第二部中已经喜提公主身份还半夜去和府行窃的杜小月。这一出没多久杜小月就陪太后去了,当然由于剧情需要,太后是绝不会发现干女儿曾经被捆绑过的。

对福康安=福尔康的说法,小编保留意见,毕竟在《还珠格格》中,福康安的父亲傅恒与福尔康的父亲福伦是两个人,而且如前所述,福康安没有娶公主,更不可能为了爱情抛弃功名。

铁齿铜牙纪晓岚莫愁皇上在一起(铁齿铜牙纪晓岚乾隆帝与莫愁的感情线)(5)

金庸小说的福康安形象小编不了解,就不献丑了……


后记

最后谈莫愁在后三部的消失。

官宣角度是莫愁一角引起观众非议故取消了。具体的非议可能是演员的口音也可能是类似资中筠这样对角色设定的质疑。从剧情角度,一入宫门深似海,这系列剧又不拍宫斗,而且若是纪晓岚有了相当于尚方宝剑的御赐金烟杆还在后宫有人那还得了?于是这条线就不见了,纪晓岚得到了御赐金烟杆却失去了得力助手莫愁,是赚是赔也只有大家伙儿各自衡量了。

其实,小编以为,其中很要命的一点,恰恰就是乾隆帝太听莫愁的话了!

且看:

莫愁伸手握住他的手,说:“不管您身上流什么血,都是母亲传给您的血……满人的血,汉人的血,不都是红色的吗?” 乾隆说:“可我……我是皇上啊!” 莫愁说:“皇上与布衣,都是母亲生的孩子,哪有人不认自己母亲的?”

乾隆帝听话了,去认母亲了。

纪晓岚被乾隆帝处罚了,莫愁一求情,就解决了。如前所引,电视剧里还有台词,原著更绝,直接眼神说服了。

最后苏卿怜事件,乾隆帝也是按莫愁的主张解决的。

至于莫愁奉旨查案奏报案情,莫愁当然不撒谎,乾隆帝当然也是全听。

但是,最后一单元,莫愁虽然是以大局为重,却千不该万不该跟乾隆帝说了这么一句话:

铁齿铜牙纪晓岚莫愁皇上在一起(铁齿铜牙纪晓岚乾隆帝与莫愁的感情线)(6)

但乾隆帝还没给她名分,这样忘了她,良心过不去。

等名分给了,就听话地以社稷为重,忘了莫愁了。

莫愁说:“我舍不得皇上啊,肚子里孩子一天天长大,我对皇上思念一天比一天强烈,我要时时刻刻看见他。”

她还说过,第一单元就有随皇帝左右之心了。其实原著第三单元,她还说过自己想嫁给曹雪芹先生这样的书呆子,显然更像说的纪晓岚而不是皇帝,电视剧大概为了不让官配线走偏给删了。纪晓岚风流才子的人设也为了剧情需要而崩了,放着两个美女不心动,偏去和不靠谱的陶三姑组队。

莫愁还能如愿吗,只有天知道了。

其实莫愁在后宫未必难过,每天早晚一次晨昏定省总能在太后面前露脸,只是太后是否还非她推拿不可,是否会在无意中当着她聊起曾让她吃鞭子的《红楼梦》就不知道了。

后宫妃嫔若是知道她拒绝拐跑皇帝,可能也就不会为难她。毕竟众人希望为她争取的待遇是得到名分,而不是皇帝专宠、宠妾灭妻。

贪慕荣华、差点坑得莫愁一尸两命的陶三姑其实是第一部最没资格得到好结局的,但是她曾经说过:

铁齿铜牙纪晓岚莫愁皇上在一起(铁齿铜牙纪晓岚乾隆帝与莫愁的感情线)(7)

铁齿铜牙纪晓岚莫愁皇上在一起(铁齿铜牙纪晓岚乾隆帝与莫愁的感情线)(8)

以莫愁的人设,不争不抢不刷存在感也很正常,也许也就如弹幕所说带孩子去了。说到带孩子,按大清的规矩,名分太低的妃嫔是不能带哪怕是亲生的孩子的(雍正帝出生时就遭遇这个悲剧),但是莫愁最后得到了什么名分其实也是个悬案,虽然剧中给的是贵人,但给乾隆帝生子的妃嫔最低也是妃位;莫愁从产子到身体康复能直立行走之间肯定有时间差,完全有升级的操作空间,而且最后一幕和珅、纪晓岚都呼之为娘娘,若以《延禧攻略》为参考,区区贵人怕是当不起,人家魏璎珞是到了嫔位才被呼为“娘娘”的。但是要说莫愁被封为什么妃嫔了,历史上记载乾隆帝的妃嫔以上后宫又没有一位生有皇子的莫佳氏;也因为历史的限制,莫愁无法成为皇后。

有人说莫愁成了令妃、生下的孩子是未来干掉和珅的十五阿哥嘉庆皇帝,这就发散过度了,年代对不上,而且令妃第一胎是女孩。

是的,只要抬旗,汉女也能入宫。如顺治帝的石妃就是汉人,还被准许着汉人衣冠。康雍乾三帝也有不少汉族妃嫔。乾隆帝本人后宫就有慧贤皇贵妃、纯惠皇贵妃、令懿皇贵妃(孝仪纯皇后)、庆恭皇贵妃、婉贵妃、芳妃、禄贵人等汉女,不仅血统不是问题,出身也不是问题,也没什么规定限制她们生子,纯惠皇贵妃江南民女真名夏雨荷的出身并不妨碍她生前成为皇贵妃及生下二子一女。至于继承皇位的资格问题,虽然纯惠皇贵妃母子确实输在了出身上,但继位的嘉庆帝正是汉女令懿皇贵妃所生。

纳个汉人妃就闹到皇帝退位?多大点事啊,剧情需要,剧情需要。

虽然后三部再不见莫愁为了帮纪晓岚出头,但纪晓岚自己就能化险为夷,只要能确保皇帝不昏头,她不需要无谓地使出如银妃为了保住娘家演出上吊苦肉计这种招数出头败好感。其实相比之下更大的危险是乾隆帝自己的过度自信,后三部每次微服出去都不带莫愁,结果好几次差点让莫愁升级做太妃(明明是编剧不让)。

最圆不上的其实是第四部,杜小月回来了,众人都在蒙圈到底是不是真的杜小月,却没有一个人想到让莫愁来辨认(哪怕通过对白表现这段剧情)。第三部太后重提汉女不能入宫的剧设祖训,仿佛莫愁不存在,但小编说过,第三部整体的时间线都回退了。

直到第四部,纪晓岚因为给芊芊找爸爸找到乾隆帝头上,重提了莫愁的事。一开始铁三角都否认自己是芊芊的父亲,后来随着剧情发展又争着认自己是芊芊的父亲,乾隆帝终于亲口说:“我当初不就把莫愁弄怀孕了吗?”

终于想起来了。

既然众人提起莫愁的时候都轻松愉快,大概可以坐实一件事——

莫愁没死。

从古人的角度,妃嫔其实是一种职业,但古代史上既有宠后宠妃,也有上阳白发人。看下《延禧攻略》也就明白,即使得皇帝敬爱如富察容音、得皇帝专宠如魏璎珞,得到的一切尊荣,都是以失去人身自由为代价的。有了尊荣富贵就不能再有人身自由,没有鱼与熊掌兼得那么好的事。按剧设,莫愁很可能参与过《红楼梦》的整理工作,当也曾体会贾元春并不喜欢入宫为妃的日子,但是那种“我还以为我们能不同于别人”的侥幸心理毕竟是普遍存在的,何况这是编剧的安排(划掉)。

当然和当初云州燕城案那些黄克明级别的炮灰相比,莫愁和杜小月是无比幸运的,当初她们锒铛入狱时,处于社会底层,和珅轻描淡写谈笑之间,她们就能死得渣都没有;后来她们攀上了关系,连和珅有时候也要买她们的面子;最后她们干脆跻身统治阶级社会顶层,连和珅都要向她们低头了。也就福康安能始终不买面子,所以只能提前杀青了。

但是,出身中产阶级的女子就未必稀罕入宫为妃了,即使入了,也未必划算,生活水平不见提高,却白白失去自由。

早在西晋年间,晋武帝选妃时,就有大量女子逃避此等命运:

名家盛族子女,多败衣瘁貌以避之。

大将胡奋的女儿胡芳入选了,也一点没有高兴的样子:

而芳既入选,下殿号泣。左右止之曰:"陛下闻声。"芳曰:"死且不畏,何畏陛下!"

道光帝年间,干脆有秀才写诗庆贺自己的妹妹被撂牌子。

当然也许有的姑娘一早就立志要当皇后、太后、太皇太后,那么反正路是自己选的,准备好承担一切风险吧。

像下面这位,原本出身阶层不低,也不是攀龙附凤之辈,也得到皇室丈夫的真爱,而且是正室,也有体谅她不排挤她的婆婆,但终究还是因为皇室条例的约束而无法从事自己完全能够完美胜任的外交官一职,还因为传宗接代成为了她的主要责任而承担巨大的压力,终于因此染上抑郁症:

铁齿铜牙纪晓岚莫愁皇上在一起(铁齿铜牙纪晓岚乾隆帝与莫愁的感情线)(9)

现在她是皇后了,老公权限也大了;作为(虽然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夫妇将来一定少不了出席一些外交场合,不知道她有没有在一定程度上重操旧业的希望。

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美好。

话说回来,乾隆帝和莫愁这条感情线没有拍下去,莫愁的江湖生涯和致力半生的反贪事业也仿佛到此为止。

为什么有些电视剧男女主角结婚了就全剧终了?

因为下面没戏唱了。其实只是取消了莫愁这个角色,编剧也没想那么多。(划掉)

据说也不会有《铁齿铜牙纪晓岚5》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