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湛山寺所见所闻演讲稿1000字(作家视角下的深老边远)(1)

红旗村位于祁门县西北部边陲,地处仙寓山主峰东麓,与池州市石台县仙寓镇交界,全域面积28.91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高达90%。整个村庄主体处在一条纵深30余华里、高低落差近千米的深长狭谷内,是一个典型的边远深山区。在党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阳光雨露下,当下的红旗村正豪迈奋进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

青岛湛山寺所见所闻演讲稿1000字(作家视角下的深老边远)(2)

青岛湛山寺所见所闻演讲稿1000字(作家视角下的深老边远)(3)

山高水长冯家顶

1

一条清凌凌的白水河,带着一身凉气从白云深处的峡谷里冒冒失失地冲撞出来,水声伴着蝉鸣鸟鸣,走一程,换一曲,常常是听得见水声看不见河的踪影;一条路沿着山腰向青绿浓稠处伸进,或宽,或窄,或笔抖,或平坦,常常是看得见几行写在白云上的诗,你成了诗句中一个走动、险些被山谷里的凉风吹走的字符。

站在祁门县箬坑乡红旗村村委会的广场上问村里一位老人到冯家顶怎么走?他用手指了指西北方的白云和山巅:冯家顶就在那。一条路、一条河可以带着你走,不会错的。

清朝乾隆年间,江北那边来了一群男女老少,青皮寡瘦的。大概也是在这样烈日炎炎的午后,来到闪里文堂一陈氏望户人家,一姓冯的男人满脸虔诚地祈求主人道:“大人,能给我们点事做做么,只要一口饭吃就行。”主人看他们已经饿得不行,说:“先填饱肚子再说吧。”

青岛湛山寺所见所闻演讲稿1000字(作家视角下的深老边远)(4)

吃饭。做事。先安定下来。日子长了,闲时他们也出门看看风景。“那白云飘荡在山巅的地方远是远了点,但满目葱绿,土地肥沃,山林有仙气,溪水有灵气,不如我们就搬到那里去吧。”跟主人说了,主人二话不说,叫来管家,付足工钱,另吩咐厨子备一桌酒席,饯行话别。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已经熟悉了徽州开山、种地、护林的他们立马在这这里选址造房,开山种植,繁衍后代。一年四季在指尖、在青山云岚里流过。时序悄然来到二十世纪中后期,分田地,做主人,自力更生,丰衣足食。这个山顶上姓冯的开始多了起来,不如就将“高察坑”改名叫“冯家顶”吧?咱们也不用下山买砖瓦造高大的徽派房子,省点钱将来给孩子读书用。于是就地取材,用黄土垒墙,夯实了冬暖夏凉的土墙屋,想这日子过踏实了就行。

青岛湛山寺所见所闻演讲稿1000字(作家视角下的深老边远)(5)

2

2003年暑假,应老同学李学良之邀,第一次造访冯家顶。彼时,还是一条两旁长着茅草的土路,上下通行除了步行就是小型农用车和摩托车了。我们一行5人先坐车颠簸着到达里察坑,然后下车步行,溯溪而上。

曾走过一些深山里的村庄,但像冯家顶这样的村庄还是第一次走。一路蜿蜒坑坑洼洼的盘山土路将我们拖得筋疲力尽。好在路边的美景一路诱惑着我们向上攀援。

这里的山,就像没有完全打开的屏风,藏着掖着也是一道别致的风景。山峰陡峭,草木葱茏,时见密林深处飞出一只山鸡或白鹇,或在山路转弯处看见一帘瀑布或是一抹白云挂在山前,惊讶得我们直呼是世外桃源。

青岛湛山寺所见所闻演讲稿1000字(作家视角下的深老边远)(6)

这里的水,仿佛得山之仙气和灵气,无论是深潭还是浅水滩,纯净得就像玲珑剔透的翡翠。遇磐石飞珠溅玉,氤氲的水汽沁人心脾;邂逅浅滩则温柔相依,水底的游鱼和砂石清晰可见。

一路疲惫一路消歇,时而遇见挑米担货、或骑摩托车的的村民热情地和李老师打招呼。我们此行也就住在一学生家里。可见李老师是深得学生、家长的信任和喜欢的。

两个小时左右,我们终于到达冯家顶。二三十户人家散落在山腰,清一色橙红色的土墙房在夕阳余晖的照射下显得更加热烈和厚重。我们跟着李老师来到他的学生阿敏家安顿下来。阿敏很懂事地给我们端来茶点并泡上一杯热气腾腾清香扑鼻的高山绿茶,阿敏的母亲和奶奶在厨房里为我们准备丰盛的晚餐。我们喝茶聊天。学良说:“当地的茶叶品质好,不愁卖,都是山下的茶商亲自到山上来买。”我们喝了一杯又一杯。身旁峡谷里上升的水汽和农家升起的炊烟在山腰遇合,再渐渐淡去,暮色来临。

青岛湛山寺所见所闻演讲稿1000字(作家视角下的深老边远)(7)

我们开始品尝阿敏的奶奶一早就为我们专门制作的土豆腐,还有鲜红油亮的陈年火腿炒辣椒等等美食。记忆深刻的是端着蓝边大碗喝啤酒。说实话,我们不好意思多喝。想这每一瓶都是从二三十里外的箬坑街上一步一步挑上来的。喝每一口,都矜持得很。

酒毕屋外赏星子。在冯家顶看星星仿佛是夜里面对一群孩子讲故事。在山之巅,星斗好像就在头顶,伸手似乎就可以摸到一颗,抓到一把。我们感叹山顶夜空的美,却不晓得山里寒气已经兵临城下。当我们洗漱毕入房休息,看到一床厚厚的棉絮,方知山里夜晚和白天是冰火两重天。

青岛湛山寺所见所闻演讲稿1000字(作家视角下的深老边远)(8)

夜里突然下了大雨,早上起来雨还是有一阵没一阵地下。本来安排去看看鬼门关瀑布群的,因道路险阻就放弃了。站在阿敏家的屋檐下看对面青山上十多处因大雨才有的瀑布,想起古诗“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写的就是这番情境吧。

回来的路比上山的路更难走,一夜大雨,路面冲出许多大坑小坑,还有几处塌方了,我们小心地绕过塌方处,但又不能走得太快,黄泥巴路,一不小心“哧溜”一下就会摔倒。

在路上我问学良:“这山上的村民家庭经济主要来源靠什么?”他说:“一是茶叶;二是大人外出打工。”我接着问:“冯家顶的孩子读书怎样?”他说:“都不错的。某某考取了大学,某某考取了大专,某某在哪个部门工作……”二三十户人家,出了这么多读书人,不简单!

青岛湛山寺所见所闻演讲稿1000字(作家视角下的深老边远)(9)

3

2022年8月5日,受邀参加黄山日报社全媒体“锤炼四力走转改、深老边远看发展”采访采风活动。车子甫一到达箬坑乡红旗村村委会所在地,迎接我们的不仅有热情好客的工作人员,还有近在眼前的明亮的青山绿水、白云蓝天和漂亮的楼房。

一面红旗高高飘扬在四面青山的空中显得格外耀眼,它仿佛是一颗跳动的火热的心脏在永不停息地传递着正能量,影响着人们。

当我再次跟随队伍前往冯家顶,过往的记忆又如老电影一样在脑海里播放了一遍。而眼前的实景早已不是当年模样。车子在水泥路上平稳地前行,路旁崭新的楼房不是民居就是茶企公司。再远些,满目皆绿的不是杂木竹海就是大片大片青绿的茶园。那些贴着山地生长的茶叶沐浴在阳光下泛着一层绿油油的光。虽然烈日当空,但大家激情不减。看着车窗外的美景不由得发出一声声赞叹:“这茶园太美了!”“看,那高大的红豆杉!”“那棵枫树有500年了吧?”……

青岛湛山寺所见所闻演讲稿1000字(作家视角下的深老边远)(10)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看得明白,而冯家顶的人不仅看得明白,还做得踏实。

约摸半个小时车程,我们置身在冯家顶民宿前。车门打开,大家鱼贯而出。队伍中的作家、摄影家并不急着进入民宿休息,看着一幢幢橙黄色外墙别具特色的楼房、一朵朵高山之巅的游云、一条条游弋在水池里的冷水鱼、一棵棵爬满苔藓的古树、一块块和云天相接翠绿的茶园、竹林,甚至是路旁坡地上的一丛野花、山顶引流下来一路欢歌的笕水……都让他们惊奇万分,浮想联翩。

青岛湛山寺所见所闻演讲稿1000字(作家视角下的深老边远)(11)

高山得野趣,乐享山水间。城市里呆久了,便想寻觅一处世外桃源让身心彻底放松。他们在去鬼门关瀑布的路上有过短暂的停留,许是在这炎炎夏日静静感受原始森林阴凉的气息;他们站在飞流直下水声轰鸣的鬼门关瀑布前闭眼再一声长啸,许是彻底释放压抑心中已久的晦气或怨气;他们斜倚在长亭的阴影处闭目养神,许是聆听山风过耳的清凉和私语;他(她)独自站在民宿的窗前若有所思地望向远方,许是向远方一个多年不曾谋面的朋友发出邀请,明年我们相聚冯家顶;有那么一些时刻,那么一些人,什么也不想,就在静静地发呆。他们不辞辛苦从远方赶来,赴山水明月白云烟雨星空香茶土楼之约。我想,或许是和另一个自己相见。我想,那些住在民宿里的客人,一定比我感悟得要深吧。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但我们能期许在冯家顶让身心彻底放松一次,这是这片神奇土地的恩泽,更是世代守望并参与建设的冯家顶人和人民公仆的初心和使命。

山高水长冯家顶,来一次,爱一次。

青岛湛山寺所见所闻演讲稿1000字(作家视角下的深老边远)(12)

青岛湛山寺所见所闻演讲稿1000字(作家视角下的深老边远)(13)

作者:凌亮

新闻投稿邮箱:hszxbjb@163

编辑:胡晓苗 二审:徐海生 终审:项其敏

青岛湛山寺所见所闻演讲稿1000字(作家视角下的深老边远)(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