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浏览全文,看格式和排版如果说研究设计是否科学严谨、理论工作是否扎实、行文措辞是否得体,这些很大程度上是能力问题的话,那么文章格式不规范(例如段落首行缩进问题、正文参考文献乱序等)就是态度问题了格式正确、美观,能看得出来作者是用了心思的,评阅人印象就会格外好,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本科论文盲审一般怎么分配专家的盲审专家都审什么?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本科论文盲审一般怎么分配专家的?盲审专家都审什么

本科论文盲审一般怎么分配专家的盲审专家都审什么

第一,浏览全文,看格式和排版。如果说研究设计是否科学严谨、理论工作是否扎实、行文措辞是否得体,这些很大程度上是能力问题的话,那么文章格式不规范(例如段落首行缩进问题、正文参考文献乱序等)就是态度问题了。格式正确、美观,能看得出来作者是用了心思的,评阅人印象就会格外好。

第二,浏览摘要,了解作者要研究的主要问题,该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作者是如何解决的,工作量是否饱满。从这个角度来讲,摘要的作用正是让人不阅读全文也能知道作者的研究目的、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也就相当于整篇文章的精华浓缩。但遗憾的是,评阅的两篇文章从摘要里并没有读出上述核心内容。那么评阅人就会带着上述问题从正文里找答案了。

第三,研究方案是否科学严谨。答主所在的领域是大方向属于社科,偏实证,对研究方案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其实并没有理工科那么严苛,但作者也需要有足够的思辨和证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要能最大限度地自圆其说。如果结论不严谨,我会给出修改意见;但研究方案不严谨,我反而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结论尚可修改,但研究不能推倒重来。在研究方案上提出质疑,学生在毕业前是来不及重新完善的。(曾经一位硕士同门就是因为这个被延期了半年)

第四,细致阅读研究结论。结论是研究中最能体现作者原创性价值的地方,但往往也是继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之后重复率最高的部分。这是很多社科实证研究的通病。看起来似模似样地做了研究,得到的却是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的文献著作里都有的结论。我在审稿的时候,会关注研究结论是否是密切结合研究过程和所得结果严谨推理而来。因此,建议结论部分要密切契合自己的研究,千万不要写些万金油结论来凑数。

第五,行文是否逻辑通顺、明晰。写作素养是本科生和很多硕士生的短板。据我所知,大部分学校我们这个领域的硕士生都并没有经过正经的文献阅读和写作训练,写文章时往往东摘一句西凑一句。读单独每个句子都没毛病,合在一起就不知道作者想表达什么。这种拼凑痕迹很明显,只是很多作者不自知罢了。

最后,就是通读全文,找点错别字和语病提出来。体现出评阅人真的有仔细通读你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