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为什么写水浒传(施耐庵写水浒传)(1)

赵明钧彩绘水浒人物

《水浒传》作为中国文学四大名著之一,说中国人几乎人人皆知,应该并不为过。即使没有从头到尾将《水浒传》通读,108将的故事也一定能讲个一二三,甚至还能把他们背出来,因为《水浒传》题材的评书、连环画、电影、电视剧等,实在是太多了,完全就是“普及型”。

但是,《水浒传》中的“水浒”二字是啥意思?水,水泊梁山?浒,水边?108将的大本营确实在水泊梁山,“水浒”其实与这些毫不相干!

施耐庵为什么写水浒传(施耐庵写水浒传)(2)

赵明钧彩绘水浒人物

“水浒”一词,典出《诗经》。《诗经·大雅·緜》:“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

《诗经》中的亶父,是周祖后稷的后裔,其时商朝正值鼎盛,周部族很是弱小,并且生存在土地贫瘠西北边陲。亶父率领周部族历经艰险,迁徙到了岐山下的周原,从此周部族日见壮大,最终建立了周王朝。

《诗经·大雅·緜》中的“水浒”,指的是周原。“水浒”作为周朝的发祥地,其引申义指的便是“出路”。《水浒传》中的108将都是“逼上梁山”,造反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出路”,所以小说命名为《水浒传》,非常贴切,也非常深刻。

施耐庵为什么写水浒传(施耐庵写水浒传)(3)

赵明钧彩绘水浒人物

《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12961370),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泰州兴化人。施耐庵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5岁中进士。但是,施耐庵在官场上混得太倒,不得不离开官场。这时,张士诚起兵造反,施耐庵便跟着他寻找“出路”了。

士诚1321-1367),小名九四,泰州人。在元末诸多的造反者中,张士诚的身份最为特殊——他不是饥寒交迫,无路可走。张士诚贩盐起家,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天下大乱时,怀着称王天下的雄心,起兵反元,要做桩大买卖。造反的成果,一度令他自己都感到欢欣鼓舞:1355年,张士诚建都平江(苏州)。1363年,自立为吴王。

士诚起事之初,施耐庵满怀信心地跟着他寻找“出路”投奔到他的帐下,幕府作宾。不过,这位文学青年眼高手低,纸上写起造反来头头是道,干起造反的活来纯属纸上谈兵,张士诚也不拿他们当作回事。施耐庵心气很高,你瞧不起我,我瞧不起你——张士诚不拿眼看他,他也不愿混下去,就去了别处。

士诚后来被朱元璋所灭,“出路”成了死路。施耐庵是个文人,后来找了“出路”——发挥一技之长写小说,这便是《水浒传》。

将作品以“水浒”命名,施耐庵其实是志向远大的,不得已才以一介文人的身份留在了历史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