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自己》,9月7日晚正式开播,在播完之后,很快“刘诗诗朱一龙吻戏”“刘诗诗演技”就上了热搜。但最打动我的是“陈一鸣辞职”和“袁姐向李思雨的哭诉”,职场如战场,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

亲爱的自己陈一鸣和谁在一起了(亲爱的自己陈一鸣)(1)

不得不承认 ,《亲爱的自己》很有代入感,无论是情节设定还是演员演技。

看“陈一鸣辞职”这段,由于公司要裁人,每个部门都需要裁掉一半,这在每个公司都很常见,特别是今年。由于陈一鸣部门只有8个人,都是陈一鸣亲自招进公司的,跟了他很多年,苦没少吃累没少受,钱却没挣到多少。作为部门领导,陈一鸣觉得自己是对不起手下的人的,所以他没办法给行政提交名单。

亲爱的自己陈一鸣和谁在一起了(亲爱的自己陈一鸣)(2)

最后还提出:“如果公司一定要这么做的话,那我辞职,下午就可以把辞职报告给你。”

亲爱的自己陈一鸣和谁在一起了(亲爱的自己陈一鸣)(3)

可行政人员并不给他缓冲和后悔的机会,直接说道:“那你现在就可以给我。”

在陈一鸣听到这句话之后,应该是非常失望的吧。不得不说,朱一龙把陈一鸣这段诠释的很好,先是眼眶慢慢变红,随后是了然的讽刺一笑。

亲爱的自己陈一鸣和谁在一起了(亲爱的自己陈一鸣)(4)

通过前面行政人员的对话可知:“要是再不缩减人力成本,公司可能都开不下去。不能感情用事,但公司只讲效益啊!”这个就是残酷的现实,公司不是慈善机构,更不是一个讲究感情的地方,如果你真的认真,你就输了。职场向来如此,你不行,那就换掉你,下面有大批听话的员工等着补位。

亲爱的自己陈一鸣和谁在一起了(亲爱的自己陈一鸣)(5)

而且从行政人员的快速和着急程度来看,之前说部门人裁掉一半,套路的可能性比较高,就是利用陈一鸣感情用事的弱点,让他主动走人。这样可以换来一个提高效益的人,或者用低成本的员工来补位,这样既裁走了高薪的员工,又不用赔钱,也是节省公司成本的一个套路。

亲爱的自己陈一鸣和谁在一起了(亲爱的自己陈一鸣)(6)

下面说下“袁姐向李思雨哭诉”这段。因为公司要求袁姐和李思雨分别带队伍,最后按照业绩决定销售总监的位置。在李思雨帮袁姐接完孩子后,袁姐对李思雨说的这些话,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很容易找到很多活生生的例子。

亲爱的自己陈一鸣和谁在一起了(亲爱的自己陈一鸣)(7)

袁姐对李思雨说:“我就是觉得自己辛酸,特别的不值得。十三年了,没日没夜的喝酒、应酬、出差、加班,公司业绩一年年上涨,但我自己落下了什么?老公跟人跑了,孩子越来越叛逆,自己是一身的病,外人还这样那样的传我。论资历、论贡献,这个销售总监怎么着也该是我的,公司为什么来这么一出?谁替我考虑,我35了,这次要升不上去,这辈子都没戏了吧?”

亲爱的自己陈一鸣和谁在一起了(亲爱的自己陈一鸣)(8)

袁姐是很多已婚职场大龄独立女性的一个缩影,虽然工作非常的拼命,但由于结婚、孩子都因素,错过了很多的机会。过了三十岁,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变得越来越焦虑,想要在一直苦苦坚持的工作中找到一丝安全感和成就感,但实现起来并不是那么的容易。

如前面陈一鸣公司行政人员所说:“公司不仅注重成本,还在意效益”,所以才会设置了袁姐和李思雨的这次争夺。因为再竞争之下,渔翁得利的只能是公司。资历、贡献这些向来不是公司考虑用人的首要前提,效益才是。

虽然很多网友评价说,袁姐不怀好意,这是故意想用感情击退李思雨。但袁姐所说的这些,确实是现在很多已婚职场大龄独立女性的一个真实写照,其中的辛酸,只有这个人群才能感同身受。

无论是“陈一鸣辞职”被套路,还是“袁姐向李思雨哭诉”有计谋的成分,相同的点在于:职场如战场,稍不注意就容易被套路,职场中的人,没有谁是潇洒自在的。

成年人的世界,真的没有容易二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