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生男孩叫添丁,生女孩叫添口

对于“丁”我们应该都不陌生,到现在,我们仍旧在使用“壮丁”“人丁兴旺”等词汇,

在这里面,丁的意思被阐释为男性、男孩。在古代,丁必须是成年人,年龄在十六岁到六十岁之间,因为只有在成年之后,他们才能承担家庭的体力劳动。

在男耕女织的封建社会,只有男人才可以去下地干农活,养活家庭,而女人只能在家织布,做些琐碎的家务事,因此,在古人看来,生了女孩就是亏本的买卖,平白无故多出了一张吃饭的嘴。

添丁添口不仅反应了古代重男轻女的思想,还与古代赋税制度密切相关

五口通商指哪五个(丁口一词背后的深层含义)(1)

印度贫穷的家庭之家Poor Family House in India

人口税

秦朝统一后,开始对土地、人口、户籍等征收赋税,包括实物、货币、劳力等。为此,秦始皇特地颁布了使黔首自实田的法令,命令地主和土地所有者按照法令中的规定申报土地持有并纳税。

到了汉代,政府税收在田租的基础之上,增加了人口税,以户口为标准,按人口数量计算,即使女人没有土地收入来源,也会被征收人口税,也称口赋。

隋唐时期,我国古代税收制虽然趋于完善,但也走了不少弯路。例如,在双税法之后,以丁户为基础的租金调整法不再适用,田赋的表达一度被称为胡赋,其意义也发生了变化。

宋代,丁口簿被用来登记二十岁到五十九岁男性的姓名,以分配和税收。

明代开始采用一条鞭法征收钱款和地租,逐渐将人口赋税分摊入田赋中征收,康熙五十一年,政府宣布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额为标准,此后新增人丁永不加赋,并且还将这一固定的人丁税额分摊入田赋之中,基本废除了人丁税。

可见,在古代所说的丁口与传统赋税的制度紧密相关。

五口通商指哪五个(丁口一词背后的深层含义)(2)

亚裔农民家庭父子Asian peasant families father and son

重男轻女

早在先秦时期,中国的一些古籍中就有关于男女之别的记载。

到了秦汉时期,男尊女卑的思想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为此做出重要贡献的便是我们熟知的名人—董仲舒。

董仲舒是西汉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提出“丈夫虽贱,皆阳;女人虽贵,皆阴”的思想,此后,男人和女人之间正式建立了不可逾越的地位差距,不仅如此,董仲舒也明确分工的层次结构。

《礼记》中就明确规定,女人应该处于卑微的地位,像对待国王或大臣一样对待丈夫。对女人的行为有具体的要求,而这些要求都体现了女人的卑微地位,带来的影响是严重的,可以说是完全切断了女性独立的人格和经济自由的可能性,使女性想要生活在当时社会,必须依靠男人。

这一思想在男人死后,对女人仍有极大影响

西汉后期,贞洁烈女得到了高度的赞扬,汉宣帝命令贞女服从等级制度,汉平皇帝命令所有的村庄提拔贞女,并免除她们的赋税和赋役。

此外,在古代法律中,我们也能看到类似的规定。明清时期的法律规定,丈夫殴打妻子,如果妻子没有受到严重伤害,就不应该受到调查;而妻子殴打丈夫,直接棍百,造成重伤以上的人加常人三级犯罪。由此可见,古代男女社会地位的差距不仅存在于家庭中,还存在于整个社会的共识中,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五口通商指哪五个(丁口一词背后的深层含义)(3)

在12世纪的手稿中,农奴用锄头和锄头在田地里劳动

感悟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这句话可以说是耳熟能详。可是我认为你并不了解它。

比如文中的丁口,虽然我们现在仍在使用丁口一词,可是我们对它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

大家一般会把它理解成人口,关于它背后的人丁赋税制度的发展以及男尊女卑的历史可以说是完全不知道。

有时候这种理解很致命,但是我又说不太清楚。

似乎是习以为常吧,当大家对人口的含义习惯的时候,回头看历史,就会产生一定的扭曲,以今意解古意,或许一个词不明显,可是当越来越多的,像这种古今不变却意思不同的词语被曲解,那对历史而言,恐怕是极为致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