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之画,迹简意淡而雅正,中古之画细密精致而臻丽,今人之画错乱而无旨,众工之迹是也。”看完张彦远所写的这段文字,感觉仿佛其与我们一个时代。张彦远的“今人之画错乱无旨,众工之迹是也”感觉写的就是我们这个时代,可以说非常的贴切这个时代的画作。

国画之美始于墨韵(国画之美迹简意淡而雅正)(1)

孙本见作品

张彦远的这段文字,我们不去考究上古、中古与今人,只看其所对不同时期画作的评价。“迹简意淡而雅正,细密精致而臻丽”虽然形容的是不同时期的画风及表现技法。但是如果把其放在一起,就是对中国画的最好评价,也是最好的创作导向明灯。“错乱无旨,众工之迹是也”同样也是一种“座右铭”,可以时刻警示我们。

国画之美始于墨韵(国画之美迹简意淡而雅正)(2)

孙本见作品

文明的进步,文化的发展,审美也就会随着变化,这个变化包含对美的新发现,对美的认识更加深层次,当然也会出现推翻曾经的认识的美,但是美者就是美。所以社会的发展中,美的定义是在不变中逐渐完善的。

国画之美始于墨韵(国画之美迹简意淡而雅正)(3)

孙本见作品

中国画的发展,自其由社会需要的工具作用转变为艺术时,其“美”的定义就基本设定,画家们也就是在这个初始设定的“美”之下去创作和发展。而其“美”之初始形成就是“迹简意淡而雅正”,后续中国画的发展中,为“美”的认知又增添了“细密精致而臻丽”从而完善了中国画审美的基本框架结构“迹简意淡而雅正,细密精致而臻丽”。

国画之美始于墨韵(国画之美迹简意淡而雅正)(4)

孙本见作品

审美体系的完善,也就是审美颓废的开始,这个就像文化发展一样,每一个文化高峰后面都会出现文化颓废期一样。这也所以引起了张彦远的感慨,方有了“今人之画错乱而无旨,众工之迹是也”这段话。张彦远是唐代人,所以其讲述也是所指唐代以前。宋、元、明、清涌现了许多优秀的画家,也流传下来了不少优秀的中国画作品。如宋画在中国绘画史上的高度,元四家的影响,明代的徐渭、董其昌、沈周,清四僧、四王等。可以说达到了中国画等空前高度。当然随之而来的就是颓废期,我们这个时代。也就又应验了张彦远的那句话“今人之画错乱而无旨,众工之迹是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