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十团圆文案(星期特刊团圆)(1)

初十团圆文案(星期特刊团圆)(2)

团圆

——讲述武警官兵过年的故事

团圆,是传统春节最本质的意义。为了这简单两个字,多少人可以放下手中一切相互奔赴。而作为军人,却更多的是把奔赴变成遥望,把相拥变成思念,把阖家团圆变成为国守岁。

——题记

壬寅虎年春节前夕,当清晨的第一缕霞光照射到燕赵大地时,田钰婷出发了。

和无数人踏上归家旅程截然不同的是,她的旅程起点是家。

从河北省泊头市出发,先驾驶私家车前往沧州西站。而后,坐上从沧州西站开往济南东站的高铁。到达济南东站后,再打车到济南遥墙国际机场。在那里,登上飞往海口美兰国际机场的飞机。降落后,再坐近两个小时的大巴,到达文昌清澜港三沙码头。

当“三沙”这两个让田钰婷魂牵梦萦的字终于出现在眼前时,纵使此时她已经奔波了2743公里,可离她的爱人——武警海南总队海口支队三沙中队班长曹运来所驻守的三沙市永兴岛还有330公里的距离。面对团圆的彼岸,田钰婷只觉得望眼欲穿。

在海的那边,曹运来也同样望穿秋水。他从未想过,当他随口问出“你要送我什么新年礼物”时,却收到了爱人郑重的回复:团圆。

初十团圆文案(星期特刊团圆)(3)

“你向我走了3000多公里,最后一步让我走向你”

2020年7月,经亲友介绍,曹运来认识了在老家工作的田钰婷。

其实,这不是亲友第一次给曹运来介绍对象。可当听到他一年只能休一次假,驻守在茫茫大海中一个交通不便的小岛上时,那些牵手之后还须迈过的坎让那些女孩们退却了。

毕竟,军恋从不是说声“爱你”那么简单,更何况又是曹运来这种远在天涯的兵。

所以,看着手机屏幕上弹出的好友申请,曹运来心里多少有些抗拒,害怕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曹运来主动说起自己在岛上当兵。田钰婷回复:海岛的美更多是对游客而言吧,对于驻守在那里的军人来说,更多的一定是清苦和不便。

“这个女孩子表露出的不是一种嫌弃,而是一份心疼。”曹运来说,就这样,他也敞开了心扉——

相隔千里,电话成了他们联络感情的唯一方式。每次打开手机,因信息“堆积”而连续蹦出的提示音都会让曹运来感到幸福。

可对于田钰婷而言,幸福却显得有些“单薄”。每当朋友聚会,看到别人总是出双入对,只有自己形单影只,她心里便难免失落。尤其是当家人知道她找了个“天边边的兵”,更是多次勒令分手,或者要她问出个退役的时间。

但田钰婷能感觉到,曹运来还是想留队。

究竟是什么让他难以割舍?田钰婷决定上岛看看。

终于登上“三沙一号”交通补给船,枕着起伏的波涛,满心期盼和恋人团圆的田钰婷却正在经历着最甜蜜的失眠。

近了,更近了……眼瞅着船要靠岸,当两个人的目光终于相撞,小岛上的海风都充满了甜蜜。

田钰婷走下甲板,一脸笑容的曹运来一边接过行李,一边问道:“累坏了吧?”

田钰婷本想说一句“真是遭老罪了”,然后吐槽坐船时空气中不时闻到的柴油味让人想吐,毫无规律的晃动让人脑袋发蒙……可千言万语到了嘴边,却化作一句“还好”,因为她知道,这些窘境都是这个守岛9年老兵的日常经历,上岛之旅的艰辛让她理解了守岛官兵的不易。

那天,曹运来请了一天假,说要陪田钰婷好好在岛上转转。

他们手牵着手走进三沙超市,为双方父母挑选着颇具特色的三沙文化衫;在永兴岛主权碑前,田钰婷认真地看着碑文,了解西沙的历史;在一眼就能望到尽头的“北京路”,一张小方桌,两杯热咖啡,独属于恋人的午后时光格外惬意悠然。

这时,田钰婷还不知道,曹运来也为奔赴而来的她准备了惊喜。

中队训练场馆大门推开的那一刻,田钰婷傻了,彩带和气球装点着场地,墙上贴着“欢迎嫂子来队”。正当她发蒙时,《咱们结婚吧》轻快的旋律响起,曹运来一手捧着鲜花、一手推着蛋糕向她走来。

“你向我走了3000多公里,最后一步让我走向你。你愿意嫁给我吗?”

当曹运来递上亲手编的贝壳手串时,田钰婷早已泪流满面。她傻傻地点着头,带着哭声说了句“我愿意”。

原来,曹运来一直想给田钰婷一个承诺,当听到恋人说要远赴千里来团圆,他便精心策划了这场求婚仪式。

那天夜里,田钰婷陪着曹运来站岗。

曾经,田钰婷以为浪漫是金风玉露、花前月下。那一晚她对浪漫有了新的认知,浪漫是看着满天繁星对自己眨眼睛,是“他守着岛,我守着他”。

下哨时,手握钢枪的曹运来和田钰婷说了这样一句话:“你知道吗?每年快到过年的时候,大家都会因为没法和家人团圆而难过。但其实,我一直觉得家不远,家就在我的身后。”

说这句话时,曹运来的眼神中流露出的是独属于军人的自豪。

“我也会一直在你身后。”田钰婷握住曹运来的手,一句看似简单至极的话却是无比珍贵的承诺。

曹运来顿感暖意盈怀,从紧握的手中他们能感受到,纵使往后的生活中分离是常态,但他们的心会永远地团圆在一起。团圆这两个字也因为这份相通的心意有了更丰富的含义:闪烁着家国情怀、荡漾着深情厚谊、蕴含着热血奉献、折射着真爱无悔。

第二天清晨,在三沙市市政府广场前,田钰婷与全岛军民共同注视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她的恋人曹运来就在担负升旗仪式的官兵中。

凝望一排排挺拔的背影,越过官兵的肩头,田钰婷仿佛能看到在海的那边,城镇中升起袅袅炊烟。

而面前的这些人,便是一颗颗铆在祖国领土上的钉、一片片为人民群众遮风挡雨的瓦、一面面抵挡来犯之敌的盾。

她突然明白了恋人为什么要守在这里:这是他的阵地。

她突然理解了恋人所追求的伟大,用一座座哨岗编织成党和人民的保护网,用担当和坚守筑成祥和美满中国年的铁壁铜墙。

当担负护旗任务的曹运来转过身去,田钰婷抓住这一时机,为国旗、恋人和自己合了一张影。

那天,她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我走过最远的路,就是来看你。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有朋友留言问她:永兴岛美不美?

田钰婷是这样回复的:永兴岛真的很美,但是在这里扎根的军人才是最美的风景。

初十团圆文案(星期特刊团圆)(4)

“就算不能和儿子说话,只远远地看一眼也就很满足了”

“敬礼!”这是李峯霖的第7100次交接哨敬礼。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他已经重复了7100次,每一次都会用上全身的力气——在天安门执勤,作为一名守护祖国“心脏”的武警战士,李峯霖每天都从万众瞩目中感受着特别的荣耀,以及这荣耀背后沉甸甸的责任。

李峯霖所在的北京总队天安门支队担负着天安门金水桥前的安全守卫任务。在这里站岗的每一名武警战士对“世界看中国,中国看北京,北京看天安门广场”这句话都有着切身体会,李峯霖也不例外。作为一个有着十年兵龄的老兵,他已经在天安门金水桥畔的哨位上坚守了一万多个小时。

今年的小年夜又轮到李峯霖站岗执勤了,北京的气温已经降到零下,到了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晚上9时,刺骨的寒风扑面而来,灌入人的衣襟。李峯霖的口罩上、眉毛上已经结了一层薄薄的霜,但他依然像雕塑一样纹丝不动,始终以最高标准的军姿坚守在战位上,沉着冷静地观察着周围的动向。

临近春节,北京已经有了浓浓的年味,代表着吉祥如意的红灯笼从东长安街悬挂至西长安街,巨型中国结鲜艳夺目,整个天安门广场洋溢着喜庆、祥和的气氛。寒冷的冬夜里,南来北往的行人和纷至沓来的游客被这浓厚的新年气息所感染,纷纷举起相机拍照留念,节日的欢声笑语和对祖国的美好祝愿交织在一起……看着一张张喜气洋洋的笑脸,一幅幅阖家团圆的画面,李峯霖有些动容。这已经是他第10个没有回家和父母团圆的春节了。

千里之外的胶东半岛是李峯霖的家乡,他的父母就住在当地最大的集市——沙河集。老两口是做海鲜生意的,按照当地惯例,春节前的这段日子,周边村镇的人们都会来这里赶集。上货、摆摊、售卖……节前原本是老两口一年中最忙碌、生意最好的时候,但是今年他们的店铺早早打了烊,他俩作了一个惊喜的决定:到北京去,到天安门广场看执勤的儿子,哪怕只看一眼也行。

自从18岁到北京当兵后,李峯霖就没有与父母一起过团圆年。10年来,他很多次把回家过年的机会让给了战友。对此,父母并没有责怪他,他们很理解自己的儿子,他们为儿子的敬业和奉献感到自豪,他们深知儿子从小就埋在心中的愿望。

幼时的李峯霖,每次在电视上看到天安门执勤的武警官兵都兴奋不已,他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成为这样的军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刚入伍时,李峯霖体重将近200斤。为了提升军事素质,李峯霖加班加点,经过近乎苛刻的训练,不仅瘦身成功,还大幅提升了军事素质,不仅成为光荣的天安门卫士,还因为表现优秀,两次被选入阅兵方队,“超额”完成了自己的目标。

“孩子有任务不能回来,咱俩可以去北京看他嘛。”因为儿子太久没有回家过年,李峯霖的父母非常想念儿子,决定不远千里到北京、到天安门,亲眼看看站岗执勤的儿子。就算不能和儿子说话,只远远地看一眼也就很满足了。为了不影响儿子的工作,他们并没有把要去北京的消息提前告诉儿子。

当兵十载,李峯霖虽然从没有回家过年,但是他心中一直都牵挂着父母,除了思念还多了一份愧疚。小年夜上哨前,李峯霖原本想给父母打个电话问候一下,但是电话没有接通。李峯霖有些失落,只好给父母发了条信息:“爸妈你们辛苦了,今年又不能陪你们过年了,你们要好好保重身体。”

问候很简短,却浓缩着一名战士的深情和思念。而让李峯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此时父母已经带着满满的爱来到北京,正坐在赶往天安门的出租车上。

金水桥畔,来来往往的行人驻足在天安门城楼前拍照留念。亲人们开开心心地牵着手从桥前路过,空气中洋溢着幸福与团聚的味道。李峯霖在哨位上看着这一切,目光中充满了欣慰。正是为了这样的幸福和团聚,他和全国各地坚守岗位的武警官兵一起,放弃了与亲人团圆的机会。

突然,人群中出现两个熟悉的身影,虽然戴着口罩,李峯霖还是一眼认了出来:那不是爸妈吗?李峯霖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是的,他们正在向自己走来,越来越近,能看到他们眼里晶莹的泪光。

此时李峯霖眼睛也被泪水模糊了,但是他不能跟父母讲话,更不能跑过去和他们拥抱,只能用同样充满思念和爱的眼神和父母交流,用一个庄重的军礼代替千言万语。这一刻,他感觉时间仿佛停止了,美好的瞬间定格了。幸福的人群从他们眼前匆匆走过,没有人注意到,一个军人家庭久违的团圆,此刻正在这里悄然进行。

家对于普通人而言是温暖的港湾,而对军人来说,家却更多只是遥远的牵挂。不是军人不懂温情,他们只是将爱放在了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初十团圆文案(星期特刊团圆)(5)

“春节别牵挂爸妈和孩子,咱全家在‘云端’团聚”

“爸爸!爸爸!”看到屏幕中儿子兴奋地挥动小手,第一机动总队某中队指导员彭旭终于从紧绷的执勤战备状态中放松下来。他高兴地举起双手和儿子打招呼:“儿子,在家要听妈妈的话,爸爸完成任务就回去陪你们。”今年春节,因外出担负任务,彭旭一家人没能在一起过年。

冬日的塞北寒风凛冽,因为刚下完一场雪,天气格外寒冷,而第一机动总队某支队临时驻点却温情涌动,暖意融融。

春节前夕,支队在确保任务不受影响的情况下,采取临时调整和替换值班的方式,将视频会议系统直接联通到营区家属院,让处在任务一线的官兵轮流和家属视频通话,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和亲人“团圆”。

“你那里冷不冷?给你准备的擦脸油怎么忘带了?过年你们咋安排的……”一见到视频里的彭旭,妻子陈晓菲就问个不停,眼里写满了对丈夫的爱意。

“我在这里好得很,大家在一起可热闹了。你看,这是我和战友一起做的红灯笼,多喜庆!”彭旭指着墙上挂的一排大红灯笼,满脸笑容地望着妻子。

“春节别牵挂爸妈和孩子,咱全家在‘云端’团聚,你安心工作。”视频通话快要结束时,陈晓菲不忘鼓励丈夫安心履职。妻子的支持给彭旭吃下“定心丸”,他再也没有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的战斗中。

与彭旭相比,副大队长高耀辉和家人团聚的时间更少,这也让他觉得对家人十分愧疚。

高耀辉和妻子刘丽芸长期两地分居,受任务和疫情影响,好几年没在一起过春节了。前不久刘丽芸刚办好随军手续,本想今年过个团圆年,但接到任务后高耀辉很快就动身出发,刚刚相聚的一家人又面临分别。

“生活还习惯吗?孩子在院里玩得开心吗?年货备齐了没?”见到视频里的妻子和一对双胞胎女儿,高耀辉迫不及待地发问。

“都好都好,大家对我们很关心很照顾。”妻子告诉丈夫,营区留守官兵一大早就送来“新春大礼包”,负责留守工作的领导还专门到家里看望慰问,解决实际问题。“家里有线电视信号差、热水器老化问题都给解决了。”丈夫虽不在身边,刘丽芸也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和部队大家庭的温暖。

“爸爸,这是妈妈用‘大礼包’里的水果做的糕点,可甜了,我还和隔壁的小哥哥分享了。”小女儿高雅茹举着糕点,努力凑近镜头,想让爸爸看清楚。“爸爸,过年我又长大了一岁,我能帮妈妈干更多家务活了,今天早上我还跟妈妈一起打扫卫生呢。”大女儿高雅欣的话让高耀辉十分欣慰。

前不久,作训科参谋张皓的母亲生病住院,只有妻子何玲陪护。母亲身体恢复得怎样?妻子一个人照顾母亲忙得过来吗?由于此次任务的特殊性,张皓不能经常与家人联系。每当躺在床上,这些问题就萦绕在心头,令他辗转反侧。

支队搭建的“云平台”解决了张皓的燃眉之急。

“皓儿,在部队一定要好好干,可不能辜负了组织。”视频那头,母亲反复叮嘱。看到镜头中母亲精神饱满,张皓心里很高兴,对妻子的悉心照料发自内心地感激。母亲出院后,何玲每天陪她做康复训练,正因为妻子日复一日的坚持和无微不至的照顾,母亲身体逐渐恢复。

其实,这已是何玲照顾张皓母亲的第三个年头了。2018年,为了丈夫研究生毕业的何玲,主动放弃大城市知名金融公司的工作,来到丈夫所在的小县城。第二年,张皓的母亲手术后落下后遗症,严重时连路都不能走。由于无人照顾,何玲主动把婆婆接到身边,照顾老人每天的生活起居。

亲友问何玲有没有后悔,她回答说:“选择了军人,就选择了奉献,嫁给他我无怨无悔。”

“感谢你一直默默支持我的工作,永远做我的坚强后盾。”张皓的真情告白让何玲泪花闪闪:“一路有你相伴,再苦再累也值得。”

温情话语一句句,暖心故事一件件,一段段深情告白、一句句美好祝福通过电波传递到思念的彼岸。

“爸爸,我们包好了饺子等你回来。”人力资源科士官参谋胡云平的女儿一边挥手一边喊着,胡云平的心都融化了。

心在一起,就是团圆。“等春暖花开时,我就回去了。”一句许诺,一份使命,一颗初心。无论相距多远。一声问候,一句祝福,总能跨越千山万水,传递思念与牵挂。

团聚最喜悦,团圆最幸福,团结最有力。

初十团圆文案(星期特刊团圆)(6)

“和媳妇并肩战斗,天涯咫尺不孤单”

“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个英英的彩,生下一个那兰花花哟,实实的爱死个人……”除夕前的一天,沉默寡言的陕西总队延安支队卫生员赵磊,高兴地哼唱起他最喜欢的陕北民歌《兰花花》。他边哼唱边仔细对照说明书,粗壮的大手在灵巧地拼接和缝合几张皮革材料。

经过半个月精心制作,赵磊的手提包进入收尾阶段。第一次做这样的精细活,尽管针脚不齐,有几处线头露出来,他仍对自己的“作品”颇为满意:“女孩儿都喜欢包,下次见面,我要把这个手工缝制的包送给她……”

赵磊口中的“她”就是妻子高桐,她是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卫生院的一名护师。今年是夫妻俩结婚后的第一个春节,原打算回赵磊的老家甘肃过年,但受疫情影响,他们的计划搁浅了。

组织核酸检测、疫苗接种、营区洗消、物资分发……面对严峻复杂的防疫形势,身为疫情防控骨干的赵磊迅速行动,全力奋战在防疫一线。他做事干脆利落,各项任务处置得当,赢得战友们一致好评。

“我们一起战斗,所以并不孤单。”说起赵磊,高桐充满骄傲。赵磊也常说:“和媳妇并肩战斗,天涯咫尺不孤单。”虽然共同生活在一个城市,但夫妻俩已近三个月没见面了,相思之苦自不待言。

一天中午,赵磊突然收到高桐寄来的快递。小心翼翼地拆开纸箱后,赵磊发现了3支护手霜和1张纸条。打开折好的纸条,清秀的文字记录下这样一段话:想了很久不知道该送你点什么,上次你说采集核酸的时候手被冻得发痒,我就知道你没做好手部保养,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啊。纸条的署名是“爱你的桐。”

面对妻子的体贴,赵磊心底涌起一股暖流,他仔细收好妻子送来的小惊喜,并把纸条折好放在迷彩服上衣的右侧口袋。连续奋战在抗疫一线30余天,快节奏的工作使赵磊神经高度紧张,他总是想战友多,考虑自己少,而对于自己和高桐的小家,他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他常告诉自己,要对妻子好点,爱她多一点。

夜晚,街边商铺已打烊,只剩下路灯散发着黄色的暖光。延安火车站,一辆救护车在夜色中静静等候。消毒、测温、扫码……完成一系列规定程序后,赵磊组织休假返营人员上车,救护车缓缓发动。

月亮挂在远处的山巅,救护车伴着夜色疾行。按照防疫工作计划,赵磊接回最后一名休假返营人员回到宿舍已是凌晨2点36分。

而此时,高桐正在距赵磊60多公里外的延川县文安驿高速路口值班。气温已降到零下10摄氏度,尽管穿着厚实的羽绒服和密闭的防护服,高桐依然感觉寒气刺骨。她把面屏上的水蒸气擦了一遍又一遍,实在太冷了就站起来活动一下身体。当晚通过的车辆寥寥无几,但守候的责任让她丝毫不敢马虎。

一头是岗位,一头是爱人,赵磊和高桐以同样的坚守互相鼓励着向前走。

1月17日,赵磊打开手机,弹出一个信息提示框——“和媳妇并肩战斗的第100天”。他将这个重要时间节点分享给妻子。

细数手机记录的两个人爱情的大事记,有见双方父母纪念日、领取结婚证纪念日、结婚一周年纪念日、婚礼纪念日等等。一个个爱的印记,细细密密织出属于两个人的幸福和甜蜜。

“我老公可厉害了,在部队当卫生员,业务水平比我这个护师还要高。”高桐和同事们聊天时,总是不经意地流露出对丈夫的欣赏和赞美。

高桐坦言,聚少离多的日子里,心中始终牵挂着赵磊,“我也想常陪他左右,但经常是他轮休时我值班,我休息时他们部队又最忙碌……”不能常见面就视频通话,没时间联系就留言倾诉衷肠,她从不要求丈夫做什么,只想默默支持赵磊。

得知丈夫负责部队休假返营人员的管理工作,高桐每天准时在晚上6点半发消息过来,询问丈夫最近累不累?嘱咐他要做好防护、注意休息、好好吃饭……高桐知道,按赵磊的工作安排,6点半刚吃完饭,可以休息会儿,或许有时间看到她的留言。

该叮嘱的话,高桐说了一遍又一遍,而赵磊的回复总是云淡风轻,结尾再发上个笑脸表情。他不想让妻子担心,也在给自己打气。总是那句话:岗位有我,请放心!临近除夕,延安市大街小巷装点了鲜艳的红色灯笼,商铺里喧闹的音乐烘托着中国传统佳节的喜庆氛围。按原计划,夫妻俩应开始筹办年货、做一顿丰盛的年夜饭。但现在,两个人却在各自战疫的岗位上等待着重逢的日子。

“2021年,遇见,成长,获得,失去,释怀,完结。2022年,以诚挚之心,领岁月教诲,敬少年热诚。我与旧事归于尽,来年依旧迎花开。”赵磊用高桐身着防护服的工作剪影制作了小视频分享给妻子。简单几句话,寄托了对妻子的思念、鼓励和对未来的无限期许。

相爱的人远在天涯、近在咫尺。军人的家国情怀、使命责任在任务中熠熠生辉。赵磊和高桐用两个人的坚守,为这个传统佳节增添了浓浓的爱意。

初十团圆文案(星期特刊团圆)(7)

“一家未圆,但守得万家灯火更温暖”

“我分队正前往173号界碑,当前江面情况一切正常……”农历小年,黑龙江总队大兴安岭支队呼玛中队巡逻官兵,小心翼翼行走在冰面上,个个浑身冒着热气。

“巡逻分队,当前你巡逻区域人流量较大,提高警惕。”听到对讲机中传来的指令,带队班长韩强不由自主地握紧手中武器,警惕地环顾四周。

过年回家,平安团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早已融入国人的血脉。春节临近,在外游子陆续回到呼玛这座边境小城,尽情享受与家人团聚、亲友重逢的喜悦。

冬日的大界江银装素裹,白烟银雾与袅袅炊烟融汇笼罩,民居若隐若现宛如仙境。孩子们在江面上溜冰、堆雪人、打雪仗,大人则开车到这里玩起漂移。

巡逻分队官兵身处人声鼎沸中,心却游离于喧嚣火热的氛围之外,仿佛周遭的繁华与他们无关。

节日与家人团聚,对军人来说,是奢侈的愿望。寒风刺骨,山西籍新兵王语欣连打几个喷嚏。傍晚时气温直逼零下30摄氏度,冰冷的感觉直入骨髓,王语欣显然还没完全适应这种级别的酷寒。

中队指导员孟江涛特地安排王语欣参加这次巡逻任务,并叮嘱韩强一定要把他“照顾”好,原因很简单,第一次在部队过年的王语欣想家了。

其实也难怪,呼玛县地处祖国东北边境,交通闭塞,常年只有一辆客车通往外界。隆冬时节常会因突降大雪、道路结冰等原因导致交通中断。

最近一段时间,因为路面状况不好,唯一通往外界的交通也中断了,更别说回家和亲人团聚。

“语欣,还适应这边的气候吗?”韩强关切地问。

“没事儿班长,我能适应。”王语欣回答后憋了半天,还想说点什么,支支吾吾:“班长,你说这么大个县城,常住人口才8000人,太冷清了!这几天好不容易热闹点,怎么感觉更难受了?以前总听说‘吃饱了不想家’,我特意让老妈寄来点家乡特产,结果遇上封路,过年怕是吃不到了……”

韩强笑道:“你的适应能力比我强多了!我刚下队时,指着门口那排破旧简陋的小平房跟战友开玩笑:‘咱这里虽然偏,但条件也没那么差呀,这车库还修得挺不错的嘛!’话没说完,接站的老兵就提着我们行李往‘车库’走过去:‘啥车库呀,这就是咱们的宿舍……’当时我整个人都蒙了,心里直打退堂鼓……”

韩强的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一会儿又都陷入沉默,王语欣更是低头锁眉。

“真正改变我的还是第一次巡逻,同样在春节,那是我军旅生涯的一次‘成人礼’……”战友们的思绪跟随韩强的讲述回到若干年前的那个三九寒冬。冰封千里,气温低至零下40多摄氏度,狂风夹杂着雪花,不停地拍打着巡逻车窗户。车没开多远就停了下来,没膝深的积雪陷住让车辆动弹不得,不一会儿发动机便彻底熄火。失去动力的巡逻车很快变成了“冰窖”……

“然后呢……”王语欣迫不及待地盯着班长追问。

“车虽停了,巡逻任务还得继续啊。我的班长一边联系中队派人把车推回营区,一边吆喝我们下车继续前进。他用事先准备好的背包绳把我们所有人连在一起,自己在最前面顶着暴风雪深一脚浅一脚地探路,嘴里还不断鼓励大家:‘同志们,前面就是界碑啦,再加把劲儿啊’!我们就这样跟着班长一次次跌倒一次次爬起,最终成功抵达173号界碑。”王语欣看到韩强眼中充满自豪。

大界江上执勤,常会遇到意外险情。白雪覆盖下,很容易一脚踏进渔民开凿的冰窟窿。前不久的一次巡逻途中,就有冰面上游玩的群众不小心踩进冰窟窿。坚冰下面便是汹涌的暗流,失足者不会游泳,惊慌失措地大声呼救,好在巡逻官兵及时赶到,避免了意外的发生。

有年春节,节日冰雕四周站满观赏人群,执勤中的韩强发现冰雕产生了裂缝,巨型冰块摇摇欲坠。一旁游览拍照的人们完全没注意到,一旦冰块滑落,后果不堪设想。韩强二话不说,带着巡逻队员一边顶住冰块,一边疏散人群,成功排除了险情。

“过年了,说不想家是假,但为了万家灯火,更需要我们守护在这里。一家未圆,但守得万家灯火更温暖。”韩强注视着王语欣,见他紧抿嘴唇用力地点了点头。

那一刻,王语欣心中的边关苦寒和离家的孤独感在轻轻消散。“身前一座界碑,身后万家灯火”,作为忠诚的守护者,他备感使命神圣,责任重大。

巡逻分队终于来到界碑前,战友们整齐列队,在韩强带领下,面向刻有鲜红的“中国”二字的界碑庄严宣誓:“平安有我,请人民安心!”

夕阳西下,霞光泛起,江面上嬉闹的人群逐渐散去,江畔的冰灯与远处家家户户的灯火连成一片,一幅和谐安宁的美丽画卷展现在巡逻官兵面前。

评 论:

情至深处是家国

赵 鑫 许 恺

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临近,身在异乡的游子纷纷踏上与家人团聚的返乡之路。然而,军人中的大多数却注定成为这浩荡人流中的驻足者。他们迎风雪、踏泥泞,坚守岗位,在远离万家灯火的地方,筑起一道忠诚与信念的长城,为这团圆中的盛世留下军人的注脚:一家不圆万家圆,情至深处是家国。

“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以国为家,牺牲奉献,这是革命军人心甘情愿的选择。驻守南海三沙的班长曹运来,未婚妻田钰婷奔波3000多公里前来与他牵手海岛,他们觉得是幸福的,因为“家其实并不远,就在我的身后”;守卫在天安门前的战士李峯霖十年未和家人一起过年,悄悄赶来看望的父母与正在执勤的儿子百米对视,含泪无言,所有的幸福、酸楚都在这默默地注视中;卫生员赵磊和妻子高桐,结婚后的第一个春节竟在抗疫前线邂逅;冰雪之夜巡逻在界江冰面上的班长韩强和新兵王语欣,站在国界线上的界碑前庄严宣誓:“春节有我,请人民安心!”在军人不能团圆、舍“小家”为“大家”的背后,是肩上如山使命催生的家国情怀……

“说句那实在话我也有情,人间的那个烟火把我养大……”军人同样为人子女、为人父母,有魂牵梦萦的父母兄弟,有相守偕老的生死爱侣。他们也思念着远方的亲人、爱人,但军人的家国情怀,相比普通人而言意味着更多的责任和担当,意味着更多的牺牲与奉献。面对使命与责任,他们把对亲人的思念藏在内心深处,把驻地当作第二故乡,把战友当亲人,把人民当家人。军人最懂得有国才有家,国泰而后民安的道理,深知越是举国欢庆、万家团圆时,越要受得住寂寞、扛得起孤独,越要衣不离甲、箭不离弦,守护万家灯火、如画江山。

文字:栗森阳、岳 昶、朱文馨、许 恺

张 歆、朱朝阳、李 超、肖华兴、丁咪咪、应 俊、卢炫谷、陈亮亮、胡小凌对本文亦有贡献

供图:刘 鑫、申鸿浩、刘峄、丁咪咪、李传龙、赵磊、马威

来源:人民武警报·星期特刊

监制:刘凤桥、张红卫

执行监制:张金岭

主编:关树声、王文

值班编辑:别特、王超

邮箱:wjxinmeiti@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