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和魏璎珞历史上一起出现过吗(清宫宫斗中甄嬛)(1)

人民,尤其是一部分人民,特别爱看宫斗剧。所以从武媚娘到芈八子,从甄嬛到魏璎珞再到如懿,纵横天下无敌手。至于满清十三朝,你方唱罢我登场,已经到了妃子太多,皇帝不够用的地步了。

纵观18年,真的是把乾隆后宫,斗了个底朝天。其实,小编说句公道话,乾隆一朝的后宫还是比较平静的,虽然乾隆这个人自带八卦属性,适合编排爱情戏与狗血剧,但清代最厉害的宫斗,还真不是发生在乾隆朝,如懿、魏璎珞(令妃)也算不上是宫斗高手。

大清的宫斗高手是谁?

懿贵妃那拉氏,现在我们通常称她为慈禧太后。

就是这个女人,她在中国的这一段历史上,演绎了中国历史时期的一个非常重大的历史过程。

这个女人从1861年,也就是咸丰十一年,她的丈夫去世开始,她真正地走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一直到光绪三十四年,也就是1908年,她香消玉殒,整整在中国历史上活跃了47年。

这个女人,两次决定皇位继承人,两次发动宫廷政变,而且把大量的王公大臣操纵于股掌之间,这就是这个女人。

甄嬛和魏璎珞历史上一起出现过吗(清宫宫斗中甄嬛)(2)

《苍穹之昴》中的慈禧太后

01

慈禧太后与同时代的许多政治人物,包括曾左胡李张袁,有共同特点。

若非生在19世纪下半叶,即用中国传统政治眼光去看,他们是合格甚至优秀的政治家。

各自有手段,有机变,有权数,有涵养,不失为枭雄。

可惜,一碰到中西对抗那根线,碰到封建社会与农民矛盾,全部要糟糕。

他们自己其实还好,只是时代不同。

比如,李鸿章若无甲午战争堪称千古名臣。

整军平乱,推进洋务,外交斡旋,到老也算鞠躬尽瘁。

可是一沾了甲午,立刻生涯污点,左支右绌,还要被梁启超感叹他不学无术。

比如,曾国藩直到1864年为止,按士大夫标准,简直千古完人。

镇服太平天国,培养出李鸿章,中兴之功。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可惜,晚年天津教案,简直气死个人——他自己的死,也跟那不无关系。

慈禧太后,也如是。

甄嬛和魏璎珞历史上一起出现过吗(清宫宫斗中甄嬛)(3)

田中裕子饰演慈禧太后

在中国的历史上,一个女人要想走上政治舞台,去摄理皇权的话,她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或者说两个最基本的条件。

第一个就是皇帝有病,或者说皇帝早逝

第二个条件是什么呢?

一旦女人掌管了皇权,她必须具备的很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皇帝死了以后,继位的皇帝太小,需要由母亲从旁助理。

所以,一个女人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如果能够崭露头角走上政治舞台的话,其中这两点是非常重要。

慈禧是幸运的,她具备这两个条件。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回顾一下这段历史。

慈禧是17岁选秀入宫,如果你要说慈禧幸运的话,选秀入宫对她来说是一个幸运。

甄嬛和魏璎珞历史上一起出现过吗(清宫宫斗中甄嬛)(4)

在清朝初年,没有推行选秀制度,选秀制度是从顺治朝开始。

全国范围的选美是有范围,不是包括所有汉人,它是八旗家里的女孩,品级九品以上的官员家里孩子才可以。

选的年龄是多大呢?13岁到17岁。

慈禧为什么幸运呢?

她踩着最高的限额上来,她那年被选中的时候正好17岁。

咸丰二年的时候,她就入得宫中,等级并不高。

她入得宫中之后并不幸运,她没有被选中为皇后,而是做了贵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品级当中很低的一个品级。

那么入得宫中之后,慈禧在宫中的地位并不高,也就是说她幸运当中还有着她不幸运的地方。

如果大家认为她能够摄理中国朝政47年,她有着这样的一个幸运,那么第二个幸运是什么呢?

这是大家公认的一个幸运,就是在咸丰皇帝执政的11年当中,女人多如牛毛的后宫中,没有一个像慈禧一样为咸丰帝生下一个儿子,并把他抚育长大。

咸丰帝一生当中就三个孩子,他能见到的孩子就三个,一个是女儿,有两个男孩儿。

两个男孩儿当中一个就是慈禧所生的载淳,还有一个生下来就死了。

慈禧有了这个幸运,她给咸丰帝生下了一个儿子,并在咸丰帝死之前只剩下这一个儿子。

慈禧在后来的时候,也曾经沾沾自喜过。

她在晚年的时候,曾经和德龄说过这样一句话,她说我刚刚入宫的时候,宫人嫉妒我,大家都嫉妒我,大家都认为我很美,所以都嫉妒我。

这个美遭到了大家的嫉妒,我们可以想象,这个美确确实实是很美。而且我们能对这个美形成一种想象的空间。

但是,后面这句话就非常重要,大家都在嫉妒我的时候,那么结果是什么呢?“宫人皆为我所治”。

你在嫉妒我的过程当中没有用,你们全都被我所治服了。

这个治服包含什么呢?

一个17岁的女孩在入得宫中之后,在摆布女人和女人之间、自己作为贵人和皇后之间、自己和皇帝之间关系的过程当中,她有着令人难以想象的地方。

并由此她成功了。

02

为什么说她成功了呢?

咸丰皇帝和一般的皇帝不大一样,你翻开一些清朝的历史就会发现,咸丰皇帝的性格比较内向,有的时候还有一些自卑。

他缺少一种皇帝在处理大政方针过程当中大的捭阖。

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在第二次鸦片战争进行的时候,英法联军从大沽口一直攻占了天津,当攻下天津的消息传到北京的时候,咸丰帝和他的妃嫔们正在圆明园里喝酒。

消息传到之后,作为国家最主要的领导人咸丰帝的第一个反应是痛哭,他的痛哭不是和大臣们抱头痛哭,而是和这些妃子们抱头痛哭。

所以你看到,在大事出现的过程当中,咸丰帝是缺少一些大的举措和处理事情的能力的。

这是他的第一个,他比较懦弱。

此外,咸丰帝在做事的时候往往缺少理性。

他从小身体就很弱,但又喝酒无度。

历史记载,咸丰帝喝了酒必醉,一醉就打身边的人,包括太监,宫女,身边的很多很多人都受过咸丰帝的责罚。

可是慈禧能够在皇帝喜怒无常、喜怒无度的情况之下,从一个非常不利的位置,由贵人逐渐往上升,最后能够升到妃。

不得不说很厉害!

那么她第三个幸运是什么呢?

光有儿子是没有用,母可以以子贵,但是母以子贵也会带来另外一个问题,也就是走向了事物的一个反面。

汉武帝“去母留子”杀钩弋夫人就是一个例子。

所以以子贵,还会带来自己的杀身之祸,慈禧也面临这样的问题。

据历史记载,咸丰身体非常不好的时候,曾经和身边的大臣商量过,说他很担心他死了以后,慈禧会假手小皇帝来摄理朝政。

所以肃顺曾经及时地建议咸丰帝,是否可以用钩弋夫人的典故。

消息传出后,慈禧面临非常大的艰难抉择。

这个抉择就是要么被杀掉,要么偃旗息鼓不要引起大家的注意。

慈禧选择了后者。

甄嬛和魏璎珞历史上一起出现过吗(清宫宫斗中甄嬛)(5)

咸丰帝在咸丰十一年的夏天死在热河,临终之前他颁下了三个遗诏。

第一,自己唯一的儿子载淳继承皇位。

第二个遗诏,他担心六岁的小皇帝不能够摄理朝政,留下了八个大臣辅佐小皇帝处理朝政。

八大臣赞襄之后他觉着皇权还不行,还是担心,担心什么呢?担心有一天八大臣还会有一种方式来假手皇帝。

于是,临终之前,他又颁下了第三个遗诏。

这个遗诏中他留下两枚印章,一枚印章给皇后慈安,每份上谕在颁发之前,皇后必须亲自过目后盖上章,这份上谕才能够下发。

没有皇后的章,八大臣是不能够把上谕颁下。

还有一个章,就是给皇帝。

也就是皇帝必须看上谕,看过之后,盖上章你才可以下发。

必须有这两个章才能下发。

皇帝太小,这个时候慈禧替小皇帝代管奏章的身份,挤进了这个时期的政权核心。

慈禧有她能够执理朝政幸运的地方,但幸运中存在着诸多的不幸。

诸多不幸中,你会发现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慈禧那种矢志不移的内在的潜质,发挥了她最重要的一个个性。

慈禧的个性在她后来47年执掌朝政当中,折射出哪些东西呢?

有这几个特质让她在执掌朝政的47年当中,带有不可替代的一些东西。

03

慈禧个性当中的第一个就是审时度势的能力。

这真的是非常不简单的一个女人,审时度势并不是任何一个人都具备。

慈禧在咸丰帝去世的时候,周岁26岁,虚岁27岁。

这个女人的最大特点,可以说是审时度势。

这在她一生当中所显现的特别明显。

慈禧审时度势的能力其中有一个方面就是把握大政方针的能力确实很强。

还是前面那个鸦片战争的例子。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打到天津,正好赶上咸丰帝在圆明园,这个时候咸丰帝哭、皇后哭,周围的皇妃都在哭,只有慈禧不哭。

慈禧这个时候快步就走到皇帝跟前说了几句话,说:哭何益?

皇帝哭何益?哭有什么用呢?没有任何用。

现在最好的一个办法就是速召恭亲王马上来商议。

在最关键的时候,她看到咸丰哭的时候,她马上想到了奕訢,所以建议咸丰帝马上把奕訢找来,同奕訢进行商量。

这个时候,一个二十几岁的女人,在那一瞬间的本能的反应,应该说是慈禧的真实的反应。

甄嬛和魏璎珞历史上一起出现过吗(清宫宫斗中甄嬛)(6)

还有一件关于慈禧卓越的审时度势的能力的事——慈禧发动辛酉政变。

有必要给大家介绍一下肃顺。

在和肃顺这样的人争斗的时候,慈禧身上究竟闪现了什么样的智慧?

在很多人的心目当中,肃顺就像一个草包一样,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

其实,肃顺这个人,我们用历史上的一句话来形容他是比较贴切的,叫做“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如果肃顺在那个时期打败了慈禧,他真的就应该说是历史上一个突出的人物。

但是他被慈禧打败了,他就是一个寇,被杀掉了。

所以,他身上被我们所感觉到的那些不好的东西,就渐渐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批汉族地主被提拔起来,都与肃顺有关。其中,有一个就是屡经磨难的曾国藩。

肃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做起事情来雷厉风行,而且不妥协。

他从底层出来,黑白两道他是通吃,什么事情把握到什么样的一个环节他非常清楚。

我们能感觉到肃顺跋扈,肃顺有主见,肃顺做事不妥协,慈禧面对的对手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回头看历史发现,慈禧在整个后宫去运作自己事情的时候,后边没有一个谋士。

慈禧所面对的是自己六岁的儿子和一个讷讷无语的慈安,还有一个病恹恹的皇帝,皇帝和她是不能够同心同德。

可以说,肃顺和慈禧之间根本不能够放在同一个平台上去进行对话,慈禧太弱小了。

就是这个时候,慈禧谋划了自己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找同盟者。

这个时候,她就想到了一个人——北京的奕訢。

可以说,慈禧和肃顺之间就是在争夺权力,但是在争夺权力的时候存在着一个问题,谁能够争得奕訢在北京的力量,谁就有可能会取得成功。

而肃顺就不如慈禧,他把奕訢排在了统治核心之外,对奕訢是一种排斥态度。

慈禧恰恰采取了一种要拉拢奕訢的态度,慈禧心里清楚,夺得了皇权,就要给奕訢一定的权力。

在这上面,慈禧是想得开的,她知道,你不给他的话,他是不会给你一些配合的机会的。

这个时候的慈禧可能比肃顺在这一方面看的要更加准确一些。

慈禧个性中的第二个能力就是她对于机会的把握。

很多人都会面临很多的机会,当机会到我们眼前的时候,就与我们擦肩而过了,而这个机会一旦擦肩而过之后,你想再抓住这个机会,那就不会再有了。

慈禧是一个善于把握难得给予她机会的一个非常聪慧的女人。

从宫斗指数来看,堪称五星级宫斗大家,清宫宫斗无出其左右者,实至名归的NO1.

从能力来看,慈禧绝不逊于古代封建王朝大多数男性君主。

可是,她生在了一个注定悲剧的年代。

她精于权术,深谙官场之道,年仅25岁时,就能联合恭亲王奕䜣发动辛酉政变,除掉了掌握实际最高权力的顾命八大臣。

她绝不是投降派;她也不是保守派,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她都是积极提倡。

的确,慈禧同样有着与大多数封建王朝统治者相同的缺点:铺张浪费, 注重个人享乐;恋权栈位;缺少长远眼光……

总的来说,慈禧是一个很厉害的政治人物,可是处在积贫积弱过于严重的晚清,实在是“欲扶大厦之将倾”而不得。

最后一个段子。

当初她听信谣言,以为世界列强真要她归政给光绪(失去政权对她意味着死亡)时,丧心病狂向世界宣战,费正清的老师摩尔斯(当时供职于大清皇家海关总税务司)那句著名评论:

“大多数时候,太后都保持着冷静,始终给自己留有后路;只有这一次,她表现得像个情绪化的女人。”

——即,哪怕在列强的高傲眼神里,大多数时候,慈禧太后的确是够冷静够理智。

本文参考:

隋丽娟:《慈禧:阴持权柄 垂帘听政》(中原国学讲坛)

向斯:《垂帘听政:慈禧真相》 中华书局

马平安:《慈禧与晚清六十年》

甄嬛和魏璎珞历史上一起出现过吗(清宫宫斗中甄嬛)(7)

【往期精彩】

- The End -

版权声明:

⊙本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博河南(微信ID:zhongyuanguoxue2014)。

⊙部分文字、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博河南】文博 文学 文史,一起品味传统文化的魅力!

甄嬛和魏璎珞历史上一起出现过吗(清宫宫斗中甄嬛)(8)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