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俊伟 通讯员 虎门宣

12月24日上午10时,在东莞市虎门镇,随着“深江 1 号”盾构机刀盘徐徐转动,我国最深海底隧道——深圳至江门铁路(以下称深江铁路)珠江口隧道工程建设迎来重大节点,盾构机正式始发掘进,标志着深圳前海自贸区与广州南沙自贸区半小时互通的高铁工程建设全面提速。

我国最深的海底隧道(国内最深海底隧道开掘)(1)

盾构机正式始发掘进

据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江门工程建设指挥部工程部部长周平介绍,深江铁路新建正线全长116.12公里,途经深圳、广州、东莞、中山、江门等5个地市,其中桥梁69.2公里,隧道45.1公里,正线桥隧比例98%,全线设西丽(不含)、深圳机场、东莞滨海湾、南沙、中山北、横栏、江门(含)共七座车站,设计时速250公里/小时,建设工期5.5年,预计在2025年建成通车。

我国最深的海底隧道(国内最深海底隧道开掘)(2)

深江铁路以隧道下穿珠江入海口

深江铁路以隧道下穿珠江入海口,为全线重点控制工程,隧道最大埋深106米,为目前国内最大埋深、最高水压的海底隧道。“深江1号 ”盾构机穿越区间全长3590米,全线长距离下坡掘进,穿越多条断裂破碎带,高水压施工区域110米,集软土、硬岩、软硬不均、基岩凸起于一体,工程需要在超高水压环境下进行海底换刀,工程地质条件极其复杂,难度大,风险多,对施工和设备性能要求极高。

中铁十四局项目部负责人李兵介绍,针对工程特点,项目建设团队发挥人工智能技术优势,对盾构机进行了针对性的选型设计,在刀盘结构、刀具类型、驱动密封、盾壳设计、环流出渣、耐压耐腐蚀等各方面采用了多项世界首创技术,集成了一系列智能化系统,提高了盾构机的适应性。同时项目部建设了可视化智慧监控系统,关键时刻可实现专家实时在线指导,为安全高效施工提供保障。

记者了解到,深江铁路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中心,是全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开通后有利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半小时生活圈、经济圈,可直接辐射带动粤东粤西与珠三角的区域协调发展,使深圳的前海自贸片区与广州的南沙自贸片区实现半小时高铁互联互通。为对接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广东自贸区建设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

针对珠江口隧道工程特点,中铁十四局联合铁建重工集团对盾构机进行了针对性的选型设计,在湖南长沙量身定制的“深江1 号”大直径泥水平衡式盾构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其总长130米,重3800吨,刀盘涂装“醒狮”元素,极具广东地域文化特色。

盾构机采用双盾壳设计,设置4道加强型盾尾刷,整机最大耐压能力不小于12巴,这在国内盾构机行业属首次,大大提高了盾构机在海底超高水压下的适应能力。

采用了开挖仓高精度气液压力平衡控制技术、可伸缩式刀盘和高压冲刷系统、自动化状态监测技术、主驱动密封自动压力平衡技术等多项领先技术。纯国产盾构机挑战海底复杂工况,值得期待。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张德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