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P评论是国家高端智库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IPP)官方微信平台。

“雅量弘高,达见明远”。2023年3月15日,在华南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处的指导下,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IPP)主办的明远讲坛正式启动。明远讲坛旨在打造IPP的学术经典品牌,将邀请经济社会人文政治各领域有影响力的专家和学者、围绕当前发展话题或学术前沿展开分享和交流,提升IPP在公共政策研究领域的学术影响力。

明远教育网校(IPP明远讲坛正式启动)(1)

明远教育网校(IPP明远讲坛正式启动)(2)

IPP明远讲坛系列活动的第1、2期由IPP和华南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于3月15日顺利开讲。两期活动由IPP副院长兼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林辉煌主持,华南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研究中心谢宇老师、华南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处副处长蓝满榆,以及广州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广州市乡村振兴研究会会长谢治菊也出席了本次活动。

明远讲坛第1期

第1期讲坛邀请了国内知名社会学家、长江学者、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周晓虹教授和东南大学社会学副教授胡洁博士进行演讲,主题为《变迁时代的生命历程、人生转折与心理嬗变》。

明远教育网校(IPP明远讲坛正式启动)(3)

本次讲座是基于周、胡两位学者的最新学术著作《重建中国社会学:40位社会学家口述实录》进行分享。周晓虹指出,中国社会学学科重建40多年来,实现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该如何处理中国传统与西方动力之间的矛盾,可以通过三代中国社会学人的故事得以窥视。因此其著作以知青一代社会学家的个人生命史及心路历程为例,研究转型时代中国人精神世界嬗变的学术意义,是两位学者对转型与转型之下的中国人精神世界的探究。

明远教育网校(IPP明远讲坛正式启动)(4)

明远教育网校(IPP明远讲坛正式启动)(5)

周教授和胡教授根据心理史学和心态史学的理论脉络,延展出知青社会学家们在过去60、70年代至今中国社会发展浪潮的生命历程。研究根据社会学家们的口述史与集体记忆的呈现,以“事件-经历-神话”的叙述方式重现了他们个人心态的蜕变、情感世界的波动、以及个人现代性的觉醒。最后,周、胡两位教授指出在知青社会学家们的个体心态发展背后,大变迁时代群体心理的嬗变关系:“每个知青社会学人在过往40年里的心理蜕变都不是互为分离的单个个体的变化,而是在同一时代的经纬中交织互构而成的一种普遍的集体或社会心态”。

随后各位与会学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明远讲坛第2期

第2期讲坛,长江学者、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翟学伟教授受邀分享其新作《中国人的社会信任:关系向度上的考察》的创作心得和主要内容。

明远教育网校(IPP明远讲坛正式启动)(6)

翟学伟教授首先分享了这本学术著作的创作历程及其多年以来对理论研究的思考,以“信任”研究为例,对当前中国社会学领域的话语构建进行了批判性反思。他认为,中国社会学领域的自主性理论知识体系构建存在如下问题:定义混乱和概念滥用,国际研究框架的复杂性与模糊性,以及国内学者习惯性套用西方理论来解释中国社会现象。他认为,不能再将中国社会“信任”研究放入西方理论中进行解释,同时还需要在现代社会科学框架中寻求中国传统学术的思维方式。

明远教育网校(IPP明远讲坛正式启动)(7)

翟学伟教授指出“信任”是具有关系性和交往性的,关系视角是一种寻求信任理论建构的有效路径。在《中国人的社会信任:关系向度上的考察》书中,翟教授应用其多年积累的“关系”研究所建立的“关系向度理论”,对中国社会信任的发生与运行轨迹进行了理论性的、历史性的和现实性的探索。他指出,“关系向度理论”所提供的特定视角是同儒学保持一致的,同时“关系”视角也可以同西方相关理论产生对话。

翟教授随后与各位参会学者、学生展开了深入交流和讨论。

明远教育网校(IPP明远讲坛正式启动)(8)

★文字整理:郑凯方,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副研究员;杨庭轩,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助理。

编辑:IPP传播

关于IPP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IPP)是一个独立、非营利性的知识创新与公共政策研究平台。IPP围绕中国的体制改革、社会政策、中国话语权与国际关系等开展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知识创新和政策咨询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IPP的愿景是打造开放式的知识创新和政策研究平台,成为领先世界的中国智库。

国家高端智库

中国情怀 国际视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