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播:雪坤)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为你读书》。当代社会中著名时装周有纽约、伦敦、巴黎、米兰等 ,每年举办两次,分为秋冬和春夏两个部分。今天为大家分享《讲给孩子的故宫》,看看中国历史中的后妃们又是在哪里举办“时装秀”呢?

最早的古代穿衣打扮 抓马历史古代后妃们在哪里举办(1)

今天,从《大清会典》里,我们还会查到这样的记录:“每岁春季换用凉朝帽及夹朝衣,秋季换用暖朝帽及缘皮朝衣,于三九月内,由部拟旨,预期请旨。”就是说,每年春季三月,宫殿里无论后妃、公主、福晋、宫女,只要皇帝诏书一下,都要脱去厚重的冬服,换上春装夹衣。

宫廷里最早的花开,可能并不在御花园里,而是在后妃们的春衣上。因为在清代,宫廷中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上从后妃、公主、福晋下至七品命妇,在穿用便服时,倘若在服饰上织绣花卉,必须是应季的花卉。所以,在春天的服饰上,人们会看到桃花、杏花、探春、山兰等花卉;在夏季,又变成蜀葵、扶桑、百合、芍药、蔷薇、荷花;在秋季,则开着桂花、菊花、剑兰、秋海棠;即使在宫殿最枯寂的冬天,依旧有梅花、山茶花、水仙花,在织物上盛开……御花园转移到她们身上,被她们带着满处跑。

后妃的服装就像男人们的朝袍一样,它们象征着女人们在宫廷等级秩序中的位置,每一个纹样的变化,都关乎她们的荣辱变迁。她们的服装,代表王朝的意志。因此,在后妃朝服像上,我们目睹的所有女人几乎都是一个模样,难分彼此;所有女人的表情,都庄严肃穆,看上去一点也不开心。

在后妃的服饰中,氅衣是一个例外,因为它是便服的一种。这种日常生活中的女式外衣,圆领、右衽、直身、衣肥袖宽而高高挽起,有点像清朝入关前形成的挽袖衬衣,却比衬衣更考究。它是个人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王朝公共生活的一部分,后宫里的应酬交往,都穿这种氅衣,只要不僭越最起码的规则,只要合乎顺应时节这项不成文的规定,就可以随心所欲。

因此,在每个宫廷女人的衣着上,都绽放着她最爱的花朵,在四季轮回间,争奇斗艳。因为这件衣服不承担王朝政治的重大主题,也无须排出名次位置,所以她们的巧思、巧手,都可以在这件衣服上得到舒展和发挥,在针脚之间,织进她们绵密的心意。那可能关系着没有人知道的梦境,还有远方尘埃里的父母家园。

天朝衣冠里,唯有这氅衣,成了最温柔也最变化多端的一种。清宫剧里,宫廷女性的头上,梳着改良型的“两把头”的发式,戴着“大拉翅”扇形冠,上面插着各种花卉和金银珠宝的首饰,身上穿着氅衣,脚上穿着高底鞋,目光温润明亮,袅袅婷婷地在宫殿里走动,把自己埋在巴洛克式的繁文缛节里,身体洋溢着花的幽香,不知道是在用繁花来注释自己的生命,还是在用自己的生命来供养繁花。

如今,那些被清朝帝王视如性命的服饰,早已从现实中退场,变成博物院收藏的“文物”、观众视野里的景观,以及清宫戏里的服饰道具,除了研究价值,还有一些观赏价值,不再有生命力,不再与我们的生活发生关联。倒是那些起自尘世闾巷的艺术,如鱼得水,一路扑腾到今天。至于氅衣,依然明媚、轻柔、温暖。今天的人们,普遍采用了它的另一个称谓:旗袍。

最早的古代穿衣打扮 抓马历史古代后妃们在哪里举办(2)

《讲给孩子的故宫》

祝勇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天天出版社

【内容简介】

《讲给孩子的故宫·寻找宝藏》选取祝勇《故宫的古物之美》中与故宫里的珍稀古物相关、青少年读者感兴趣的10个主题,每个主题下设置3个与国家宝藏有关、青少年熟悉且有趣的小问题。

作品以优美、凝练、专业的散文化语言,为青少年读者讲述一件件国家宝藏的前世今生,连缀起一部故宫里的艺术史,再现中华文明的营造之美。从而引领青少年更清晰地了解历史,掌握文博知识,更深入地体会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

最早的古代穿衣打扮 抓马历史古代后妃们在哪里举办(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