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节期间,我们大部分人都喜欢将福字倒着贴,因为谐音关系,这样就表示“福到了”。

那么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贴福字的呢?

我们的祖先是一开始就福字倒着贴的嘛?

这中间是否有什么缘由呢?

今天,关于这些疑问,小编将与大家进行一一探讨[思考][思考][思考]

福字为啥要倒着贴(福字倒着贴真的是因为)(1)

贴“福”字的起源

“福”字在甲骨文中是两手捧酒浇在祭台上的会意字,是古代祭祀的写照,古人祭祀总是以祈求、希望为宗旨。

现在的福字,则是由示、 一、口和田这几个部分组成的。

其中“示”,代表的是神明;“田”代表的是耕地、打猎;

“一”字则是来源于道家。取自道家经常讲究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口”,则是代表人们用来说话,吃饭的器官;“田”就是代指普通的田地。

用这几个字组成“福”字的真正意义,是百姓希望神明可以给予更多的田地,满足他们最基本的温饱需求。

贴“福”在我国流传已久,每到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的门窗上、墙壁上、粮仓上、院落等处都贴上大大小小的 “福”字,寓意新年多福吉祥以及期待着可以帮助自家驱逐穷气。

根据宋人吴自牧在《梦梁录》记载:“岁旦在迩, 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和

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 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 祭拜祖宗”

其中“贴春牌”就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清朝时,每年正月初一,皇帝要在乾清宫西暖阁召见部分王公大 臣,赐给他们由皇帝本人亲笔书写的“福”字,这叫做“赐福”。

关于福字的起源大致有以下两种说法,现在一一为大家列出来。

1.姜太公封“穷神”


福字为啥要倒着贴(福字倒着贴真的是因为)(2)

传说在姜太公封神的时候,他妻子一看姜太公几乎将所有人都封神了,却没有给自己封一个神。心里难免有些不平衡。

于是,闹着姜太公,要求给她也封个神。姜太公则认为妻子是个败家的命,到一家败一家,到一家穷一家。奈何妻子一直在和他闹,就给她封了个“穷神”。

妻子听了十分生气,恼怒地说:“我让你给我封神,你倒好给我封个穷神。你让我去哪里待着呀!”

姜太公告诉妻子:“你既然已经是穷神了,就不能去有福气的地方。”

姜太公的话被老百姓知道 了,一传十,十传百,各家各户都在大门上贴个“福”字,避免让穷神进家门,让自己免于贫穷之苦。

2.朱元璋以“福”字杀人


福字为啥要倒着贴(福字倒着贴真的是因为)(3)

朱元璋建国以后,特别喜欢舞文弄墨,对文学十分感兴趣。在建都南京后,命令京城各家张贴对联,在微服私访观察各家各户的对联时候,还写了两幅对联送给功臣和百姓。

在朱元璋这种崇尚“文”的社会措施之下,民间除了张贴对联以外,还流行着一种猜射“隐语”的游戏。

每年除夕到上元期间,不论士宦还是百姓,往往以诗词或者画来制作一些“隐语”,贴在门外,邻里之间相互猜这些隐语,并且以此为乐来庆祝佳节。

这有点类似我们经常猜的灯谜。

根据《龙兴记》记载,有一年的上元节的夜晚,朱元璋微服出行观看百姓门户上的 “隐语”。

这时一户人家的隐语瞬间吸引了朱元璋的注意力,只见这家人家门户上画了一个健康的妇女,赤着大脚,怀里抱着一个又圆又大的西瓜。

在朱元璋被吸引的同时,这个隐语也吸引了其他围观的人,人群中不时地发出会意的笑声。

朱元璋看到以后,游玩的性质全部被磨灭,心情沉入低谷,一股杀意涌上心头。

为何朱元璋会莫名的生气呢?

原因在于,他的结发妻子马皇后是淮西人,从小就没被缠过足,有着一双大脚板。在当时看来,这样的行为是不雅的,不符合社会风尚的。

于是有人便以此为题材,作为“隐语”。不料这“隐语”竟然被朱元璋所看到,并且猜出了谜底,即:“怀西(淮西)妇人好大脚!”

猜出谜底的朱元璋觉得这些人在嘲笑自己的皇后,于是下令将今天所有围观的人以及这户人家的情况全部调查清楚,然后准备将他们全部处死。

为了便于事后抓人,他规定,让侍卫在晚上,将没有参加此次事件的百姓家的大门上贴一个“福”字。直到贴完以后,再决定抓人。

马皇后知道朱元璋要以“福”字为记号杀人后,为避免百姓遭受无端杀身之祸,便下令全城人家必须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

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百姓家家户户都贴上了“福”字。

当朱元璋派兵去捉拿那些人的时候,看到家家户户都贴上了福字。被派去的人犯了迷糊了,不知道到底捉哪些人?

因此,他们只好返回京都,如实奏明皇上。

朱元璋听了,一下子就猜到是马皇后命令的。于是去后宫问马皇后,这是怎么回事。

马皇后说:“皇上,这些都是臣妾的主意。如今大明的江山好不容易稳如泰山,天下百姓安居乐业,国泰民安。怎么能因为一个小小的“隐语”来疑神疑鬼,随便杀害百姓的性命?请皇上三思。”

一席话说得朱元璋回心转意,决定不再追究此事。

从此,百姓为了回报马皇后的恩惠,家家户户开始在门上贴上了“福”字。

“福”字倒贴

因为谐音人们将“福”字倒着贴,想让“福到我家”。

但关于这一作法的来源,具体有以下几个说法。

1.卖货郎


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个货郎不识字。到了腊月底,他去求秀才写了个“福”字。但是等到了回家后,他却把福字贴倒。

到了过年时候,秀才来拜年,看见他把福字贴倒了,就说“福倒 了”。后来福果真到货郎家中了,货郎的日子越过越好。

打这以后,人们过年时就常把福字倒过来贴,希望来改变自身家庭的霉运,为自家带来财富。

2.机智的管家


在一年春天除夕夜,清代清代恭亲王奕诉的府上,张灯结彩,敲锣打鼓,好不热闹。

王府大管家,按照规矩,派人将写好的大红“福”字贴于库房和府门上。谁曾想到,他派去的家丁是一个不识字的人。竞将“福”字来个头朝上一一贴倒了,恭亲王发现后,大为震怒。

好在大管家脑子比较灵活,能言善辩,连忙跪下陈述道:“奴才听人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如今福真的‘到’(倒)了,此乃吉祥之兆啊”!

恭亲王听罢,怒气一扫而空。事情过后,管家还受到了重赏。

王府的做法,很快传遍了民间。

小结

福字为啥要倒着贴(福字倒着贴真的是因为)(4)

其实,福字是不可以倒着贴的。因为:福字倒着贴得倒是倒下的“倒”,将它倒着贴也就意味着,福倒了即福气没了。

过去只有往水桶上贴的福字才倒着贴, 因为水桶在往水缸里倒水时,福就正过来了,也就寓意着把福倒进了自家的水缸里,即福是真的到了。

笔者认为,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无论是将“福”字倒着贴还是正着贴,都是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与向往,是对未来生活的期盼。

因此,形式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贴“福”字的这一情感寄托。

那么,关于这一点,你们是怎样认为的呢?[what]


关注我,一起来探讨关于春节的民俗历史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