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夫不当之勇的描述到底有没有用?有无含金量?答:前70回有用,前70回的万夫不当之勇很有含金量。

众所周知,水浒传前70回的文笔最好,极大可能出自施耐庵之手。后面的如田虎篇,王庆篇,征辽篇等等,文笔大不如前,被部分学者考证为后添加的“伪墨”。

水浒传100回武将实力排名(水浒传前70回的39)(1)

水浒传前70回一共有10个“万夫不当之勇”,其中7个是梁山好汉:关胜,秦明,呼延灼,鲁智深,杨志,武松,董平;3个不在梁山:李成,闻达,栾廷玉。

水浒传100回武将实力排名(水浒传前70回的39)(2)

水浒传前70回中,有三个顶级高手没有直接赋予“万夫不当之勇”称号,但他们用实际行动和具体战绩,为自己证明了“万夫不当之勇”都不一定配得上他们真正的超强武力。这三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卢俊义,林冲,史文恭。

水浒传100回武将实力排名(水浒传前70回的39)(3)

史文恭

史文恭出马,横杀过来。宋江阵上秦明要夺头功,飞奔坐下马来迎。军器并举,约斗二十余合,秦明力怯,望本阵便走。史文恭奋勇赶来,神枪到处,秦明后腿股上早着,倒攧下马来。

史文恭二十余合干脆利落的击败了位列梁山马军五虎且拥有“万夫不当之勇”称号的“霹雳火”秦明,如此高光的战绩,直接说明了史文恭的武力值,已经强大到不需要“万夫不当之勇”这个称呼了,只要看到他的武力表现,超强战绩,就足够令人体会其强大了。

水浒传100回武将实力排名(水浒传前70回的39)(4)

林冲与那汉斗到三十来合,不分胜败。两个又斗了十数合,正斗到分际,只见山高处叫道:“两个好汉不要斗了。”

林冲大战拥有“万夫不当之勇”称号的“青面兽”杨志,作者先写双方三十来合,不分胜败。再写又斗十数合,正到分出胜败之际,王伦突然叫停。

有人说分际即便是指分出胜败之际,那又如何?我也可以说是杨志即将赢了林冲啊。然而只要稍作推敲,即可得知赢的只可能是林冲。为什么?你得看王伦的立场啊!他拒绝林冲加入,本身就是因为忌惮林冲过于惊人的强武。(从曹正的话中,我们得知林冲不仅是枪棒教头,而且是八十万禁军都教头。从陆谦的话中,我们得知林冲是几个都教头里面本事最好的。)

如果当时的局面是杨志即将取胜林冲,那么王伦大可不必喊停,如此一来,林冲即是纳投名状失败,直接被pass,不能加入梁山,是王伦绝对乐意看到的局面。

然而当时的局面恰恰是林冲即将取胜,王伦眼见阻挡不住林冲,干脆就先叫停,争取留下杨志做个帮手,好歹也能和杜迁、宋万等人一起帮助自己牵制林冲。但杨志拒绝了,王伦无可奈何,只得让林冲入了伙。(即是默认林冲纳投名状成功带来的结果)

水浒传100回武将实力排名(水浒传前70回的39)(5)

栾廷玉

水浒传前70回中10个“万夫不当之勇”,7个在梁山,3个不在梁山。接下来,我们说一说不在梁山的3个“万夫不当之勇”。

先来说说读者较为熟悉的“铁棒”栾廷玉,从定位来看,史文恭就像是他的加强版。梁山类似一路打怪的主角,先打得祝家庄,后打得曾头市。栾廷玉是“病尉迟”孙立的师兄,祝家庄教师,三个徒弟祝龙,祝虎,祝彪,人称“祝家三杰”。史文恭是曾头市教师,五个徒弟曾涂,曾密,曾索,曾魁,曾升,人称“曾家五虎”。

水浒传100回武将实力排名(水浒传前70回的39)(6)

这里重点说说李成、闻达,这两人绝对是被低估了的高手。作者在水浒原书中,两次提到了他们有万夫不当之勇。

正将台上立着两个都监:一个唤做李天王李成,一个唤做闻大刀闻达。二人皆有万夫不当之勇。(水浒传第十二回)

梁中书又是蔡太师女婿,更兼手下有李成、闻达,都有万夫不当之勇,不可轻敌。(水浒传第六十三回)

从水浒传第十三回,李成、闻达出场,到第六十三回再次提到大名府,作者依然没忘记李成、闻达的万夫不当之勇,可见重视程度。

水浒传100回武将实力排名(水浒传前70回的39)(7)

两个斗不十合,李成正在中军,看见索超斧怯,战关胜不下,自舞双刀出阵,夹攻关胜。这边宣赞、郝思文见了,各持兵器前来助战。五骑搅做一块。

李成看见索超斧怯,战不下关胜,于是亲自出阵。郝思文、宣赞见了,也一起上前助战。结果是五个人混战,搅在一起,难分胜负。李成的加入,使得局面不利的索超扭转了局势,即便宣赞、郝思文也助战,依然可以形成抗衡的局面。相当于李成不仅填补了索超与关胜的差距,也基本抵消了郝思文和宣赞。足见其“万夫不当之勇”名副其实。

闻达引军夺路,只见前面早有一彪军马拦路。火光丛中,闪出首将豹子头林冲,引副将马麟、邓飞,截住归路。闻达手舞大刀,杀开条路走。(足见闻达之勇武)

李逵睁圆怪眼,手搦双斧。李立、曹正,一齐俱到。李成当先,杀开条血路,奔出城来,护着梁中书便走。(足见李成之勇武)

霹雳火秦明,跃马舞棍,引着燕顺、欧鹏,背后杨志,又杀将来。李成且战且走,折军大半,护着梁中书,冲路走脱。(足见李成之勇武)

正行之间,又撞着两队伏兵,前后掩杀。李成当先,闻达在后,护着梁中书,并力死战,撞透重围。(足见李成、闻达之勇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