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剩无几的大学时光(我与海淀的十年青春)(1)

前浪后浪之间,

就差一个十年。

海淀这十年,

科技创新日新月异,

城市“颜值”焕然一新,

民生福祉改善可圈可点……

海淀与青年十年相望,

十年相守,

这十年,

是最好的“遇见”。

近期,

海淀青年将持续推出

“我与海淀的十年青春”系列,

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十年来

海淀高品质建设的丰硕成果。

让我们一起听听海淀青年们的故事吧~

仅剩无几的大学时光(我与海淀的十年青春)(2)

十年研发 创新不止

仅剩无几的大学时光(我与海淀的十年青春)(3)

在海淀区构建国际一流创新创业生态,

走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

李响既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

仅剩无几的大学时光(我与海淀的十年青春)(4)

十年,

是海淀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十年,

也是李响蜕变的十年。

十多年前,

心怀梦想的他考上了北交大,

读书期间,

获得WMT中译英和英译中两个项目冠军,

远赴丹麦与机器翻译界大牛交流;

毕业后,

加入小米AI实验室,

负责机器翻译团队。

2021年,

带领团队研发出低功耗离线机器翻译技术,

此项技术应用于小米翻译产品,

在行业属领先地位。

截至目前,

他已经申请了20余项技术专利授权。

仅剩无几的大学时光(我与海淀的十年青春)(5)

十年,

李响成长着,

海淀互联网行业也成长着。

十年间,

海淀区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级,

奋力打造科技创新高地,

众多高新技术企业落地海淀,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

对海淀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

目前,

海淀区高新技术企业数超万家,

居全市首位。

仅剩无几的大学时光(我与海淀的十年青春)(6)

2019年,

受益于海淀区对科创企业和人才的支持,

小米科技园在清河开园,

同年,

李响在海淀落户。

从当初13个人在租的办公室里开业,

后来每年搬一次家,

到现在自建可容纳1.6万名员工的小米科技园;

从离开东北的青涩大学生,

到最终安家在北京海淀,

成长为带领团队的技术“大牛”……

小米与李响全力以赴的“北漂”史,

与海淀科技的高速发展

同呼吸、共命运,

与海淀科技共同成长。

海淀这十年,

一条条道路平坦宽阔,

一座座科创园区拔地而起,

无数科创人与科创企业在这里“安家立业”,

在海淀这片热土之上实实在在地获得,

踏踏实实地追梦。

十年育人 尽心竭力

仅剩无几的大学时光(我与海淀的十年青春)(7)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在十一龙樾学校的音乐课教室里,

张磊正在指导学生们合唱。

他坚定、有力的指挥,

离不开他十余年

在音乐领域的积淀与磨练。

十年前,

张磊刚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

因为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他选择成为一名音乐老师。

仅剩无几的大学时光(我与海淀的十年青春)(8)

作为一位初入教育行业的“小白”,

虽然内心充斥着焦虑与忐忑,

但他相信自己的选择,

“我会努力胜任中学教育工作,

我一定要坚持到底!”

仅剩无几的大学时光(我与海淀的十年青春)(9)

在前辈们的言传身教下,

渐渐地,

他的教学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

在区里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评上骨干教师,

这些成绩更加坚定了

张磊教好中学音乐的信心。

仅剩无几的大学时光(我与海淀的十年青春)(10)

2009年至2015年,

张磊任教的十一学校作为

综合改革试点校,

探索走班选课模式下的育人模式转型,

张磊从教师角色转变为课程的研发者、

课堂教学的设计者。

2016年,

为了推动海淀优质教育均衡,

他主动提出去海淀北部,

帮助建设新学校十一龙樾,

“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信念

在他的内心生根发芽。

仅剩无几的大学时光(我与海淀的十年青春)(11)

现在,

他拥有了自己的职业追求:

“希望用课堂带给学生美的感受和美的体验,

引领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十年间,

海淀区始终把人才教育作为持续擦亮

海淀教育“金名片”的关键手段,

像张磊这样

从“小白”成长为“大拿”、

从“会教学”到“教会学”的教师还有很多,

他们是亲历者也是见证者,

促进着海淀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

十年行医 仁心仁术

仅剩无几的大学时光(我与海淀的十年青春)(12)

深秋的北风在窗外呼啸着,

杨影顺在做着睡前“准备”——

把白大衣挂在门后、

听诊器放在兜里、

电话放在床边,

这样就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披挂上阵。

这样的“夜守”场景,

是杨影顺从医十年生涯中的常态。

似乎每一个医生在当初选择从医时,

都有一个“武侠”梦,

回忆十年前初出茅庐时的梦想,

杨影顺用两个词形容:

“悬壶济世,治病救人。”

穿上白大褂,

他就是白衣战士,

每挽救一个病人的生命,

他就是这个家庭的“英雄”。

仅剩无几的大学时光(我与海淀的十年青春)(13)

十年前的杨影顺没有想到,

现在,

电子磁导航气管镜可以在人体气管里

探寻病变目标,

人工智能影像系统可以快速

发现肺部所有异常病灶……

杨影顺的智能“助手”帮助患者减轻了病痛,

成为了胸外科的“红人”。

仅剩无几的大学时光(我与海淀的十年青春)(14)

随着医疗技术的突飞猛进,

杨影顺拥有了更高的格局和更远大的理想:

医疗不仅仅局限于治病,

更要承担起保障人民健康的重任,

作为医者,

要在人民的健康保健、

医疗卫生技术的发展、

医疗改革、医学教育等方面

贡献更多的力量。

他坚持学习、研究,

在临床工作的同时,

主动参与临床研究、参与预防保障,

希望在将来,

能够更好的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

仅剩无几的大学时光(我与海淀的十年青春)(15)

如今的海淀,

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建立社区卫生三级网格化一体管理模式、

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和分级诊疗制度落实、

大力推动互联网医院建设……

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

医疗卫生资源布局不断优化,

海淀居民们的“就医路”

越走越近、越走越宽!

十年从医,十年成长,

还有十年如一日的爱护患者。

从当初那个初出茅庐的小大夫,

到现在心怀天下的主治医师,

杨影顺与海淀区各级医疗机构同发展,

努力完善自己、

打造独特亮点,

这是海淀医师守护海淀人民健康的十年。

仅剩无几的大学时光(我与海淀的十年青春)(16)

十年相伴,

十年成长,

海淀青年们砥砺前行、锐意进取,

谱写了海淀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为了更加灿烂辉煌的下一个十年,

我们一起继续奋斗吧!

编辑/南南 审核/印光钰、杨文博

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