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更多的精彩内容,那就请你动动小手点个关注,用风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态度的社会人,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神农架深处为啥会被列为禁区?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神农架深处为啥会被列为禁区(神农架风景区深处)

神农架深处为啥会被列为禁区

想了解更多的精彩内容,那就请你动动小手点个关注,用风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态度的社会人!

在汹涌的长江和汉水之间,有一片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高大山地,它就是号称“华中屋脊”的神农架,也是我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区划。

神农架南临长江三峡旅游带,北眺道教圣地武当山,总面积约3,253平方公里,下辖人口8万余人(2014年)。

此处群山万壑,峰峦叠嶂,山峰海拔几乎都在3000米以上,峡谷天成、险崖天雕,四季景色迥异引人入胜。

山高谷深,锦石溪流,云缭雾绕,好一幅钟灵毓秀的山水画卷,神农架的确无愧“天园”美誉。

那么,神农架究竟从何而来,它又奇在何处?为何很多人都会将神农架景区深处称之为“禁区”呢?

要了解这些问题我们要先从它的名字说起。

“神农架”源于一个古老的神话传说,相传远古时代饥饿和疾病不断折磨着百姓,为了让大家能够脱离苦难,炎帝(神农氏)搭起三十六座天梯,爬上了峭壁林立的危崖,在高山密林中亲自辨尝百草,最后发展利用草药为人治病。

为了解决百姓的饥饿问题,他又发明刀耕火种创造农具,教育百姓学习垦荒种粮,此外还带领着部落人民做出来各类陶器和饮食用具。

后来这些“天梯”搭架的地方变成了一片原始森林,百姓为了纪念神农氏就把它叫做“神农架”。

事实上神农架林区的地貌形态,是由印支运动末期到燕山运动初期所发生的一切地理运动造成的,再加上它恰好处于我国地势阶梯过渡带,充足的水汽和适宜的温度使其成为动物迁徙和植物生长的欢乐园。

野人传说和几点神秘现象难以解释

游客之所以会将景区深处称为禁区,神农架当地的“野人文化”居功至伟。因为和神农顶、板壁岩、大龙潭、风景垭等主要景点相比,野人谷、野人洞、野人潭等一系列小众景点同样脍炙人口,几乎所有能和野人沾上边的热点全都用了。

自从两次野人目击事件后,中科院也曾多次组成专业考察队,想要深入景区搜寻野人踪迹。很可惜到最后都没有找到真正的野人,只收集到一些疑似线索,有关神农架的野人传说也就这样越传越悬,最后成了一个不解之谜。

另一个较为神秘的表现跟多种生物的白化现象有关,在神农架林区内不仅存在白松鼠、小白猴等,甚至还有白熊,而这些身体变白的物种偏偏又十分健康,丝毫不见病态。

于是很多人提出假设,如果人类到里面生活,皮肤是不是也会逐渐变白,尽管众说纷纭但这个问题始终没有统一答案。

而在《山海经》的记载中,神农架的生物本就十分“玄幻”,既有长着九个脑袋的九头鸟,也有驴头狼身的驴头狼,还有受人祭拜的“过山黄”……

整体来说就是神农架景区深处的物种太过神秘,并且有些地方还是野生动物重点保护区,其次是地貌复杂,天气多变,在尚未完全开发以前贸然前往太过危险,所以大家才会将它称为“禁区”。

2016年之后,神农架国家公园将原先704平方公里的规划面积增加到了1170平方公里,超过整个神农架面积的1/3。

如今神农架绝大部分地区都被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所覆盖,例如郑万铁路,神农架机场,国道347、209等等,有些乡村公路、村道甚至都延伸到了景区深处,基本没有了禁区概念。

神农架景区的四大特点

首先是神秘性,来神农架访古探宝,猎奇览胜,也要伴着有趣的民间传说,一篇有趣的故事同样能够令人终生难忘。

其次是自然性,我们要领略浑然天成的洪荒风貌,也要品尝清纯甘甜的自然之水,还要呼吸沁人心脾的清新空气。

第三是丰富性,神农架除了动植物资源丰富以外,当地古老的民族文化同样值得探寻,观光、摄影、探险、考古、登山、避暑等各类旅游方式也皆可逐一尝试。

第四是整体性,多样的旅游方式相互交织,彼此共同组成一个包罗万象的野外游乐园,让我们亲近自然,遗忘烦恼。

附上各类推荐

地貌美景:神农顶、红花营、金丝燕洞、大寨湾大峡谷

水文美景:大龙潭 、金猴岭、石槽河、三连瀑

动植物景观:特色白化动物、箭竹林、高山草甸

气象美景:神农架的日出和日落都极具特色,在不同的地方还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酒店食宿:木鱼镇和松柏镇的民俗宾馆较为集中,价格适中

特色美食:腊肉、野菜、土家宴、神农百花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