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话:严格的说,孙坚不能算是三国人物(当然,把他作为三国人物也是很有理由的),不过由于他被其子孙权尊为始祖武烈皇帝,所以,吴国的历史不得不以他开始——虽然个人认为吴国的真正历史是孙策和周瑜开创的因为孙坚是个很复杂的人物,而且关于他的史料相对较多(毕竟是皇帝嘛),所以我打算对他连写几篇……的确,关于吴国的历史世人对它给于的重视实在太少,我就做这个弘扬工作吧希望大家能够给我的文章多做些批评(向新兄那样),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我的成长……当然,恶意攻击的话,我是不欢迎的,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历史上的孙坚是一个怎样的人?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历史上的孙坚是一个怎样的人(历史的尘埃一一三国之一说孙坚)

历史上的孙坚是一个怎样的人

  前话:严格的说,孙坚不能算是三国人物(当然,把他作为三国人物也是很有理由的),不过由于他被其子孙权尊为始祖武烈皇帝,所以,吴国的历史不得不以他开始——虽然个人认为吴国的真正历史是孙策和周瑜开创的。因为孙坚是个很复杂的人物,而且关于他的史料相对较多(毕竟是皇帝嘛),所以我打算对他连写几篇……的确,关于吴国的历史世人对它给于的重视实在太少,我就做这个弘扬工作吧。希望大家能够给我的文章多做些批评(向新兄那样),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我的成长……当然,恶意攻击的话,我是不欢迎的。

  孙坚是吴郡富春人,据说他们孙家“世仕吴”(见韦昭吴书),可是从刘宋刘义庆的《幽明录》“种瓜为业”和陈寿的评语“孤微发迹”等来看,恐怕那是韦昭的褒美。不过,至少在17岁时,孙坚已经做了富春县的县吏了。

  三国志上孙坚初次发迹的记载是这样的:熹平元年,年仅17岁的孙坚和他父亲孙钟乘客船办事(应该是沿着浙江——即今富春江——的),到钱塘时,碰到当地著名的海贼胡玉(既然连姓名也留垂青史,可见不是一般强盗了)领着一帮弟兄在岸边分赃,孙坚见状,独自一人操刀上岸,对着众贼人指东划西,好像在指挥人马,胡玉等以为是官军来了,怕寡不敌众,弃财而逃,孙坚不依不饶,竟然还追上去砍了一个贼子。于是,名声大振,被吴郡太守看中,当了代理郡尉,也算是个小司令官了。同年,发生了一件大事,尽管当时可能连孙坚也没有意识到。

  还是熹平元年,在会稽称了好几年越王的许氏家族中的许昌继任新“家督”,他显然不满足越王的称号,改称阳明皇帝,并且在老巢句章(就是现在的余姚,1300多年后,这里居然又出了一个大名鼎鼎的阳明。难道余姚人对“阳明”一词有偏爱?)起兵,反守为攻,居然也有了不小的声势,叛军有上万人。身为邻郡司马(其实就是郡尉)的孙坚闲不住了,招募了千把人吴郡“精勇”,和扬州的官军、会稽的官军一起投入了平乱之战。一会儿,许昌的造反就被镇压了。

  关于这件事,三国志里记载得很简单,不过,我认为,对于孙坚来说,它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对于以后建国的吴国中吴郡、会稽郡两郡的尖锐矛盾。现在我来解释一下。

  从灵帝纪来看,会稽许氏家族应该是属于会稽的土豪。东汉末年,中央政府和地方土豪为了争夺廉价劳动力,矛盾非常大,许氏家族的造反就是其极端表现之一。孙坚率领的吴郡“精勇”在参加这场战争的同时,对于会稽郡的其他地方土豪也有严重的冲击(比如,当地最有势力的周家,其代表人物为周昕、周[日禺]、周昂三兄弟)。说实在的,孙坚的吴郡“精勇”从中央政府来说自然是“解放军”,可对于会稽人而言,其实就是侵略军。这些吴郡“精勇”在会稽除了平乱,还应该会做很多诸如烧杀抢掠、奸淫妇女的勾当,这从孙坚的为人看,极有可能。这个可以从孙坚向其正妻吴夫人逼婚一事可见一斑。吴郡的吴家是同郡土豪,孙坚由于垂涎吴氏的美色,连“兔子不吃窝边草”的原则也抛弃了,从当时吴家的口气来看,孙坚应该是当地的一个大流氓,属于古惑仔老大一类的,结果,吴郡贵族吴家由于害怕孙坚的“轻绞”(当时的轻绞之徒即意现今的抢劫犯)还是把美女吴氏嫁给了孙坚,当然,吴氏的因祸得福是后话了。既然对于同郡豪族,孙坚都不会手软,何况对于邻郡的豪族,更何况邻郡的豪族有造反的嫌疑,而自己却是堂堂政府军的司令官之一。所以我认为,孙坚在会稽的恶行导致了会稽土豪对于孙氏家族的强烈不满,这种不满情绪一直持续到东吴的灭亡。

  得胜而回的孙坚虽然受到了扬州刺史臧旻的表彰,可是好像并没有升官,而且还被调出了吴郡,甚至调出了扬州(其实,这个很容易解释,当时,会稽土豪代表周氏三兄弟是属于官家的——当然,其势力远没有之后那么大,否则孙坚应该就消失在三国志上了——在他们的授意下,孙坚被远调是很正常的了),从此,一直到死,扬州在孙坚的政治、军事生涯中消失了,孙坚走向了新的人生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