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八零九零一代人来说,时隔多年总能回忆起学生时代被各种多音字支配的恐惧,有很大一部分人可能花了整个小学到中学的时间,也没能记住“呆板”要读“ái bǎn”,确凿要读“què zuò”,但那些从小记不住的字音,悄悄的说变就变了。

shu 怎么打出来(事情看来并不简单)(1)

有很长一段时间,网友针对部分拼音的改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许多我们曾经的“规范读音”现在摇身一变成了“错误读音”,反而是经常被读错的字,现在成了对的。

网友纷纷表示“自己可能上了个假学”,所以那些悄悄摸摸说变就变了的拼音,你都知道吗?

shu 怎么打出来(事情看来并不简单)(2)

我们接下来就挑选几个典型,例举一下:

呆板从“ái bǎn”变为dāi bǎn;

shu 怎么打出来(事情看来并不简单)(3)

确凿从“què zuò”变为“què záo”;

shu 怎么打出来(事情看来并不简单)(4)

铁骑从“tiě jì”变为“tiě qí”;

shu 怎么打出来(事情看来并不简单)(5)

箪食壶浆中的“食”字读音从“sì”变为“shí”;

shu 怎么打出来(事情看来并不简单)(6)

说服的“说”字从“shuì”变为“shuō”。

shu 怎么打出来(事情看来并不简单)(7)

类似这样的情况不胜枚举,可以说小时候被语文老师正过的音,现在都是眼角划过的泪。

对于字音更多的向大众习惯性读音调整,南开大学语言学教授马庆株表示,语言是社会交流的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的发音也会出现变化。大家都用某一个读音读着,那么它渐渐也就成为对的。

并为了顺应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的日益发展与需求,语言文字也要相对地做出适应与调整。

shu 怎么打出来(事情看来并不简单)(8)

也有专家对于一些汉字的统读发音提出了异议,比如“下载”一词,念四声“zài”,表达的是“搬运”的意思,现在被改为三声,就失去了原有的特殊含义。

荀子说:“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不宜。”

语言也是同理,作为交流沟通的工具,根据约定俗成做出的改变,似乎更方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但是这样一来,我们从小就刻苦学习的汉字正音还有什么意义呢?

shu 怎么打出来(事情看来并不简单)(9)

有很大一部分网友,认为这样趋于简单化的改动,不仅不利于汉字文化的传承发展,更是向轻浮无知的妥协。文字语音发展应当适应时代和需求,但绝不能迁就不用心学习的人,更不能轻而易举的随便将多音字读音统一,这关系到一个民族的文化底线,不可退让。

确实有部分字音的不同,是因为表达了不同的含义,比如“骑”字在类似动词词义时读“qí”,比如骑兵。其他的类似名词词义的全部都读。轻骑,车骑,骠骑。现在不由分说全部都改成“qí” , “jì” 音已经从新华字典上消失了(《新华字典》第 11 版)。

shu 怎么打出来(事情看来并不简单)(10)

除了表意之外,还有部分古音,主要出现在诗歌和文言文之中,古音的读法能更好的诠释平仄音韵,这部分读音从字典中消失,可以说是汉字正音的一大损失。例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中的“斜”从“xiá”改为“xié”,确实是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古汉语的音律审美。

汉字语音的调整是一件非常慎重的事情,应该符合字面本身所有的意义表达和音律审美,不可一概而论,更不可一刀切按照所谓约定俗成。

那么对于这一批汉字读音的修改,你们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留言区和我们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