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锁麟囊是哪个年代人(京剧锁麟囊故事鉴赏---悲喜际遇背后的因果与福报)(1)

京剧是国粹。

喜欢京剧,最喜欢《锁麟囊》。

《锁麟囊》1940年5月首演于上海黄金戏院,是“四大名旦”之一程砚秋先生的得意之作,也是程派艺术的代表剧目。

一般说来,戏曲舞台多是演绎帝王将相、大善大德、大奸大恶,充满了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像《锁麟囊》这样,以小人物小家庭的沉浮离合,悲喜交加为主要情节,且全剧没有善恶分明的正反派角色设计,只演绎普通人人生际遇的剧情并不多见。

《锁麟囊》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薛家小姐薛湘灵,本是富贵人家千金。出嫁时薛母赠以装满珠宝财货的锁麟囊,本想作为婚后私房。不料花轿抬出,途中突遇天降大雨,不得以避雨春秋亭。亭中偶遇一顶破轿中的贫女赵守贞,赵亦同日出嫁。赵自感家境贫寒,无有体面的花轿嫁妆和随扈,在轿中放声啼哭。

同在亭中的薛问知缘由,感触二人同日同时出嫁又同驻春秋亭,但是身价境遇却是天壤之别。同情之下,以锁鳞囊大度相赠。

此时薛湘灵一段西皮流水,部分唱词:

“听薛良一语来相告,满腹骄矜顿雪消。

我正不足她正少,她为饥寒我为娇。

分我一枝珊瑚宝,安她半世凤凰巢……”

隔轿赠囊之缘结,实未及谋面。

数年之后登州水灾,薛湘灵夫家逢此劫难而流离失散。湘灵孤身一人,一日在街头偶遇家中仆人胡婆,经过胡婆介绍,到卢员外家中做卢公子天鳞的保姆。

自此湘灵在卢家为仆。一日,天鳞调皮玩耍,不慎将球扔进小楼难以找寻,遂强使湘灵去楼上捡拾。湘灵上楼之后,惊诧万分,因为她竟然在楼上看到供奉着当年春秋亭赠予赵守贞的锁麟囊!湘灵感慨万端又心生疑惑。之后卢夫人知情后亦是惊异不已,细细查问之下,终于知道湘灵就是当年避雨时亭中相遇的赠囊之人,而卢夫人也亮明身份,原来卢夫人就是当年轿中啼哭的赵守贞。

这一段就是经典的三让椅,部分唱词:

“耳听得,风声断、雨声喧、雷声乱、乐声阑珊、人声呐喊,都道说是大雨倾天。”

“她泪自弹、声续断,似杜鹃,啼别怨,巴峡哀猿,动人心弦,好不惨然!”

之后两人相认结为异姓姐妹互诉衷肠,赵守贞报恩薛湘灵,大结局喜庆团圆,湘灵一家老小终于在卢员外家他乡重逢。

在我看来,《锁麟囊》几十年来经典口碑长盛不衰,首先在于演得好,演员的身段唱腔惊艳绝伦,艺术功力炉火纯青;其次在于编得好,故事情节设置大开大合,情感展现细腻入微,结局让观众人心快慰;最重要的是,全剧所传递人生福祸无常、善恶因果循环的价值观和人生哲理既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市井百姓世情观念相合,也满足当代观众的欣赏口味和审美需求。

《锁麟囊》剧中,薛湘灵夫家遭遇不测缘于天灾,一家失散后重逢再聚则起因于湘灵当日的爱心,为帮助他人而对自己心爱之物的割舍。湘灵赠出的锁麟囊先是对赵守贞纾困,后来又帮薛赵二人重逢相认,最终助湘灵一家团圆。

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没有春秋亭赠囊,也就没有后面的故事。正是湘灵之前对锁麟囊的割舍,才有了后面自身遭遇困境时的来自赵守贞回报。当然这中间离不开戏剧情节的巧合设计,即使如此,也正是在巧合之上,锁麟囊既是赵守贞的雪中之炭,又成为了薛湘灵无意中的风险预备财产。

这一点,却和现代保险的理念相合。

保险的本质是保障,起源于一种互帮互助、分摊风险的思想。人生中生老病死福祸无常,保险就是应对风险的工具。当然,不是说购买保险就一定会有回报,因为保险本身具有慈善特征。

世事无常,风云不测。自然规律如此,非人力所能移改,唯有倍加珍惜眼前人、眼前福。

此外,确有必要认真考虑,提前预备自己和家庭的“锁麟囊”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