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演出的时候,巴渝书场有些清寂这间小剧场位于沙坪坝三峡广场闹市区,与楼下步行街的摩登繁华相比,古朴雅致的氛围别有风味但每逢周末晚上,巴渝书场又是另一番景象——身着长衫的演员舌灿莲花,逗得观众叫好连连热闹喜庆的相声演出就这样一个周末接一个周末上演,欢笑从未间断,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相声界互怼?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相声界互怼(逗乐坊这群年轻人)

相声界互怼

没有演出的时候,巴渝书场有些清寂。这间小剧场位于沙坪坝三峡广场闹市区,与楼下步行街的摩登繁华相比,古朴雅致的氛围别有风味。但每逢周末晚上,巴渝书场又是另一番景象——身着长衫的演员舌灿莲花,逗得观众叫好连连。热闹喜庆的相声演出就这样一个周末接一个周末上演,欢笑从未间断。

在此周末驻场的相声团体“逗乐坊”,由宋好与几个热爱相声的80后于2011年共同发起成立,也是重庆目前唯一一个民营相声团体。2016年12月3日、4日,逗乐坊五周年庆典专场演出在群星剧院亮相,座无虚席的演出盛况,让坊主宋好都感慨超出预期,他说逗乐坊走过的五年,除了写满执着的热情,更多的是年轻相声人坚守的艰辛。

最低潮时只有一个观众

拥有1200个座位的群星剧院的满座盛况,是对五周岁的逗乐坊最好的褒奖。“今天的观众很难想象当年我们曾经历过怎样的低潮。”宋好回忆,创立之初,逗乐坊还在南坪五小区一家商场租赁场地演出,五月的一天,整个剧场只坐着一个观众,“相声是群体性娱乐,八九个演员面对一个观众,说不尴尬是假打。”

那天开演前,有演员泄气,甚至酸楚失落,宋好给团队打气,“我说我们既然坚持做相声,就不能因为观众人少降低质量,也许今后逗乐坊能打响,那时你再回想起这次特殊演出,也是一笔精神财富。”

演完谢幕,宋好第一个冲出后台,招呼那位观众攀谈,“聊了很多,他说看到只有一个观众时自己也有些尴尬,但更被演员的精神打动,于是尽量乐出来笑出声捧场。”

那大半年,是逗乐坊举步维艰的一段时间。从首演开始的四十多场演出,观众通常只有十来人,票房连场租都不够,还要靠演员掏钱倒贴。

不信相声在重庆活不了

索性关张大吉?这个念头在宋好的脑中冒出来又转瞬即逝。在重庆说相声,不仅是他的梦想,更是逗乐坊里所有人的梦想。哪有遇到挫折就退缩的道理?宋好坚信相声在重庆有生存的可能。

“2004年我大学毕业,离开东北老家来重庆时,我认为这座城市有相声发展的土壤, 但传统沉寂已久,需要唤醒。”宋好说,相声是来自北方的曲艺形式,抗战时传入重庆广 受欢迎,老舍、梁实秋等曾在渝登台表演,上世纪80年代也曾迎来短暂辉煌。

来渝后的宋好一边上班一边寻访相声同好,经过七年筹备,逗乐坊于2011年正式成立,填补了重庆相声团体空白。创业团队都是80后90后,其中有区县文化馆曲艺干部、婚庆主持人、私企白领、高校学生等,大家都有本职工作,周末演出也出于对相声的热爱。因此,票房压力转嫁到个人并未带来不可调和的矛盾,惨淡经营中逗乐坊继续前行。

转机出现在进驻巴渝书场之后。与交通不便的五公里相比,沙区核心的巴渝书场为逗乐坊带来了更多观众。宋好记得,巴渝书场的首演是2013年1月19日,观众有160多个,“从那之后就没亏了,现在基本稳定在百多人。”

让重庆相声与全国对话

除了阵地转换,节目创新也令表演更有看点。逗乐坊试图实现重庆方言与普通话相声的巧妙融合,创作了大量重庆特色节目,比如根据重庆日军战俘营史实创作的《老朋友》、新旧年味儿变迁的《年兽特烦恼》、反映现实生活的《人在地铁》、展示山城风土人情的《重庆欢迎您》等。

现在,宋好和团队核心成员已经全职运营逗乐坊,他们除了每周末的驻场表演,还带着相声进社区、高校和村镇等地。宋好本人被中国曲协聘为全国曲艺小剧场艺术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伴随逗乐坊的发展壮大,重庆相声也正愈发广为人知。

宋好透露,这次逗乐坊五周年庆典收到相声界诸多名家祝贺,包括常宝华、李金斗、李建华等老一辈艺术家,以及苗阜、李伟建、李菁、高晓攀等新生代青年名家都专程发来视频祝福。逗乐坊与天津相声俱乐部、北京嘻哈包袱铺、西安青曲社等国内较有影响的演出团体也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和交流。

发展势头愈发向好,但宋好和团队成员对于成名看得很淡,“原本是出于兴趣走到一起,我们想让更多重庆人知道,这座城市还有人在坚持说相声,也让外地人知道重庆还有个不错的相声团体在坚守。”

幕后

逗乐坊年轻演员 生活中也是潮人

从成立之初不到十人的演员团队起步,五年来逗乐坊的演员人数几乎翻了一番,其中,川渝籍演员约占四成。用宋好的师父、本土相声名家仇小豹的话说,“这些年轻人把相声当作事业,为重庆相声曲艺界带来鲜活气息。”

“我们中大多数人并非以相声表演为主业,但都具备一定专业背景或是向名师请教学习的经历。”宋好透露,现在的主力演员在周末演出之外,也是生活中的潮人。

除了说相声,宋好还擅长画漫画,定居重庆12年来,他这个东北人还迷上了重庆美食,偶尔也上电台客串一把美食节目;同是东北人的任鹏则是运动好手,足球篮球都能玩;80后程世杰不但弹得一手好吉他,打台球、拍电视也很是擅长;90后陶星宇则是地道重庆人,这个文艺青年喜欢沉浸在电影的世界,有时也会把自己的想法写成故事。

本报记者 赵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