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有时发感慨:人家的孩子都是对父母恭恭顺顺的,对父母说的话言听计从,你们倒好,从小就敢反驳我的观点,还不时地指点我该怎么做,要是做错事了让你们看到,你们是敢站出来教育我的,我这是养了三个包青天呀,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子不教父之过民不教国之过 老不教子之过?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子不教父之过民不教国之过 老不教子之过

子不教父之过民不教国之过 老不教子之过

母亲有时发感慨:人家的孩子都是对父母恭恭顺顺的,对父母说的话言听计从,你们倒好,从小就敢反驳我的观点,还不时地指点我该怎么做,要是做错事了让你们看到,你们是敢站出来教育我的,我这是养了三个包青天呀。

母亲说得没错,我们兄妹三个自从懂事起,就是小大人,家里的事情父母从不瞒着我们,会让我们参与讨论,并给我们话语权。所以,不管是家里的大事儿,还是父母吵架的小事儿,我们都会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发言,从不偏袒一方,包括母亲和爷爷奶奶之间的小摩擦,还有和姑姑之间那些鸡零狗碎的小矛盾。

母亲曾笑着说,家里养了两只鸡,过节送爷爷一只,外婆一只,一定是大的那只送爷爷,小的那只给外婆,否则让我们看到,就会数落母亲有私心,不孝顺。刚有电风扇那会儿,父亲想买个电风扇,母亲先让父亲给爷爷买一个,然后我们家再买,母亲说,家里有三个包青天,要是我们先买了,让他们看到爷爷屋里没有,又会给我上纲上线,说我不孝,是恶儿媳。

母亲一辈子节俭,家里虽然种棉花,但自己从不舍得做一件“三表新”的棉袄。那年大姨去杭州出差回来送母亲一块丝绸,母亲又扯了块纯棉的新布做里子,用新棉花给爷爷做了个“三表新”的棉袄。爷爷坐在街上晒太阳,有人问:“老爷子,穿上丝绸棉袄了。”爷爷脸上乐开了花:“是我二儿媳给做的。”母亲说,看爷爷这么开心,逢人便夸奖她孝顺,她感觉比自己穿了新棉袄还暖和。

我上班后,单位有报纸,但我又给家里订了几份,目的就是为了让父母闲时多读读报,增长点见识。

有朋友来家里看到母亲戴着老花镜看报纸,问:“你母亲是不是退休教师?”我说:“不是的,地地道道的农民。”

“那咋谈吐不凡,懂的知识挺多,思想也很前卫,和我们聊天也能聊得来?”

“母亲只有小学文化,但我们兄妹经常给她灌输知识,天天在一起看新闻呀,纪录片呀,国内的、国外的重大事件看完家人还要在一起谈论一会儿,所以母亲不比我们懂得少。”

母亲听到我这么夸她,得意地说:“现在我出门,很多人问我是不是退休教师,我说不是,一辈子务农的,他们还不信呢。”母亲还真是赶潮流,年轻人习惯用的微信也玩得挺溜,经常把自己养的花发朋友圈晒呢。

梁实秋在《教育你的父母》一文中写道:“养不教,父之过。”现在时代不同了。父母年纪大了,子女也负有教育父母的义务。教育的方法多端,言教不如身教。父母若非低能,大抵也会知道模仿。有些父母在行为上犯有错误,甚至恶性重大不堪造就,为人子者也负有教育的责任。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而不违,劳而不怨。”这就是说,父母有错,要委婉劝告,不可不管;他不听,也不可放弃不管,更不可怨恨。

孝顺,顺是有度的,子女对父母适当引导和教育让他们成为更好的人,这也是对父母的一种孝心。就像我的母亲虽然偶发牢骚,但牢骚里也有满足感,孝敬老人赢得乡邻尊重,姑嫂亲如姐妹,家庭和谐,努力学习新的事物,让她没有被时代所抛弃,和年轻人交流没有代沟,在生活中也能自己找乐趣,老有所依便不觉得孤单。

,